老子汇编数据 第65页

《老子》08_06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臧疏、彭、寇‘矣’字同此。磻溪无‘矣’字。按:‘尤’为‘就’省。《说文》曰:‘就,罪也。’”水海按:不必把“尤”校为“就”。“尤”,孔广居《说文疑疑》云:“尤,古肬字。...
04915

《老子》57_06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当作“人多知慧,而奇物兹起”。帛书甲本作“人”,古棣谓作“民”,则失校矣。甲本出“知”字,王弼注谓“知慧”,傅奕本又直作“知慧”,可知应作“知慧”。“知慧”,涵...
04915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15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利器,权柄也。权隐於心,故物莫之害也。权示人,即为人所制,故不可以示人。”
04913

《老子》19_03_校笺_02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‘絶巧’者,诈僞乱真也。‘棄利’者,塞贪路闭权门也。‘盗賊无有’,上化公正,下无邪私。”
04910
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脱‘我者希則’四字,而注中有之。”水海按:玄宗注云:“則我不言之教者至貴。”
04914

《老子》22_05_校笺_07_王安石

王安石注:“不自是,乃无所不是,故常彰。”
04912

《老子》42_07_校笺_09_释德清

释德清云:“故尧舜有天下而不与,至今稱之,泽流无穷,此自損而人益之,故曰‘或損之而益’。若夫桀纣以天下奉一己,暴戾恣睢,但知有己,而不知有人,故虽有天下,而天下叛之,此自益者而人損...
04911

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《列子·仲尼篇》注引夏侯玄引‘彊為之名’,则字作‘彊’。馆本、易州及《文选·宣德皇后令》注引‘强為之名’上有‘吾’字。经幢(广明本)作‘强名之曰大’。《文子·道原篇》引...
0495

《老子》29_08_校笺_08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是以聖人去甚、去太、去奢’,各本‘去奢’在‘去太’前。按‘去奢在后為是,‘奢’与‘墮’、‘羸’、‘吹’、‘隨’為韵,五字皆入歌部。如‘去太’在后则失韵。帛书甲本、乙本正...
04912

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13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《老子》言‘谷’者,多矣;如十五章:‘旷兮其若谷;’二十八章:‘为天下谷;’三十二章:‘譬道之在天下,猶川谷之于江海;’三十九章:‘谷得一以盈;’四十一章:‘上德若...
04913

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‘以奇’误作‘以其’。”
04913

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并作‘智多’,无‘也’字。”
04915

《老子》21_07_校笺_07_范应元

范应元注云:“道本无名,然天地人物非此则不能生,故其生天地人物之名,自今及古,自然不去,以閲衆始也。”
0498

《老子》39_13_校笺_06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自稱’,古本作‘自謂’。”水海按:焦氏《老子异》经文作“自謂”,而《老子考异》作“自稱”。
0499

《老子》27_音韵_05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是以聖人常善救人,故人无棄人’,两句押‘人’韵,‘人’入真部;‘常善救物,故物无棄物’,两句押‘物’字韵,‘物’字入物部;‘是謂襲明’一句无韵。”水海按:前文已考证《老...
04913

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誰子’,河上、王弼作‘誰之子’。”水海按:今存王弼本作“吾不知誰之子,象帝之先”,而无“其”字,同帛书甲本。然二十五章王注云:“不知其誰之子,故先天地生。”系引此章此...
0499

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古棣说不确。《老子》原本当如帛书甲、乙本。此二句是言聖人效法“道”,不自以為是天下的主宰(以其不為大),所以能成為天下的主宰(故能成大)。这一章的层次很清楚:先言“道”的特...
0488

《老子》60_01_校笺_11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馆本、六朝残卷‘烹’作‘亨’,‘鮮’作‘腥’。··《论衡·自然篇》曰:‘上德之治,若烹小鮮’,《后汉书·循吏传赞》曰:‘治善烹鮮’,俱本此文,亦作‘鮮’。”
0487

《老子》39_14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此其’,古本作‘是其’。‘非乎’,古本作‘非歟’。”
04810

《老子》39_16_校笺_09_高延第

高延第云:“‘琭琭’,《史记·平原君列传》作‘録録’,《后汉书·冯衍传》作‘碌碌’,注:‘碌碌为人所貴,落落为人所賤。’河上注以‘琭琭喻少,落落喻多’;王弼以为‘琭琭珞珞,体尽于形...
04810

《老子》54_01_校笺_11_王安石

王安石云:“善建者,德建也。能德建,则不拔矣。善抱者,抱一也。抱一而不离,则不脱矣。”
04811

《老子》14_10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“沕”(mì),潜藏,隐没。《集韵·质韵》:“沕,潜藏也。”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袭九渊之神龙兮,沕深潜以自珍。”裴骃集解引徐广曰:“沕,潜藏也。”司马贞索隐:“张晏曰...
04813

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10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各本作‘道者萬物之奥’。帛书甲、乙本‘奥’作‘注’,并有‘也’字,今据写正。《说文》:‘注,灌也。’引申有归聚义。谓道为萬物之所灌注也。”
0489

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12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淡’,王弼作‘澹’。苏灵芝书作‘忽若晦’。《庄子》‘渊渊乎其若海’,即用此文。”
0487

《老子》52_音韵_02_顾炎武

顾炎武《唐韵正》卷十《四十五厚》云:母,古音满以反。引《老子》此章及“无名天地之始,有名萬物之母”;“忽兮若海,漂兮若无所止,众人皆有以,而我独顽似鄙,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”;“独立...
04815

《老子》30_04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俞说是。帛书甲、乙本正无“敢”字。帛书甲、乙本作“毋以取强焉”(陈鼓应说甲、乙本同作“毋以取强”,则校误)。毋,通“不”,否定副词。《墨子·天志篇》引《诗》云:“毋大声以色...
0486

《老子》31_03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本作“有欲者”不误也,“欲”当為本字。帛书甲、乙本前经文亦有“有欲者”(见《道篇》)。况且帛书甲、乙本前文尚有“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嗷”(见《道篇》),而通行本第一章亦有...
0486

《老子》60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全损,乙本如此,今从乙本。帛书《老子甲、乙本释文》校“亨(pēng)”为“烹”,不取(说见下)。严遵本、范应元本及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“國”下皆有“者”字,严遵本和《韩非...
0485

《老子》21_04_校笺_05_楼宇烈

楼宇烈云:“此处所讲‘有物’、‘有象’,均為‘恍惚’之物象,亦即所谓‘无狀之狀,无物之象’。
0487

《老子》39_13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诸本皆作‘侯王’。‘自謂’下,河上有‘曰’字,‘穀’作‘轂’,”水海按:道藏河上公本作“穀”,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和S三九二六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、宋刊河上公本皆作“轂”...
048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