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14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均作‘物壯而老’,‘而’字盖沿上文数句‘而’字致讹,非原文也。‘物壯則老’,有惊惜意,叹盛极必衰也;若云‘物壯而老’,乃万物自然之理,无足异者。此数语结尾,...
《老子》33_03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易州、罗卷无‘者’字、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8_今译
治理者的政治宽宏,他的民众就敦厚;治理者的政治严苛,他辖境之内的人就狡狤。灾祸是幸福依靠它转化的因素;幸福是灾祸潜伏、转化的根子。谁能知道祸福相因的究竟呢?难道没有转化的规则吗?正...
《老子》14_07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昧’,暗也,言道在上非明,在下非暗。”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11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成玄英于‘以静為下’句无疏,似成无此句。此文诸本纷异,以谊求之,当仍以王本為长也。‘大國者,下流,天下之交;天下之牝,——牝常以静勝牡——以静為下;’当為一句。言大國者...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06_王昶
王昶云:“至元作‘大道汎兮’。”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05_卢文弨
卢文弨云:“河上当是作‘繩繩’,无‘兮’字,故陆云然,今《释文》少一‘繩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彭及《后汉书·冯衍传》注引有‘也’字。各本及《文选·皇太子释奠会作诗》注引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05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景(福)本、(景龙)碑本皆‘曠兮’句在‘混兮’句下,與《文子》合,疑《老子》古本如此。‘曠兮’,宽大貌。‘谷’者,取其空虚能容。”
《老子》67_音韵_04_水海
水海按:“天下皆謂我大,大而不肖,夫唯不肖,故能大。若小,久矣其細也夫。”大【dāt】,定纽、月部;大【dāt】,定纽、月部;二字為韵。肖【sǐau】,心纽、宵部;肖【sǐau】,心纽、宵部...
《老子》74_02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张松如说是。吴澄之注,很能说明问题,吴澄说:“‘奇’,不正也。使愚民常有畏死之心,而奇邪為惡者,吾得執而殺之,則人人知畏,孰敢為惡?然虽殺惡人,而人之敢為惡者不止,則是民愚...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4_陶绍学
陶绍学云:“姚鼐以此句属上章,而下节亦通為一。”
《老子》25_07_校笺_02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遠曰返’,河上、王弼作‘反’。”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1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作‘无割’是也。傅、范本‘不’作‘無’,范应元曰:‘严遵、王弼同古本(作無割)。’易顺鼎亦曰:‘不割,当作無割··’”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06_焦竑
焦竑云:“‘載’,古本作‘培’,龙兴观碑次解本作‘接’。‘隳’,古本作‘墮’。”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18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谓大道甚平易,而民甚好行小路,以譬民不由正道,循自然平易处行,乃好施设行险,侥倖以速求名利也。下有甚焉,则上必有好者。苏曰:‘大道甚夷,无有险阻。世之不知者以为迂缓,而...
《老子》54_03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《韩非子·解老》、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同傅奕,无‘於’字。”水海按:庄达吉本《淮南子》引无“於”字,汪一鸾本《淮南子》引有“於”字。毕说不确。
《老子》14_06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一者’二字及两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8_音韵_02_古棣
古棣云:“帛书最末两句,甲本作‘是謂用人,是謂天,古之極也’,乙本作‘是謂用人,是謂肥(配)天,古之極也’。许抗生从乙本,并谓‘疑传本之力两字為后人增之’。此校误。如依乙本则失韵,...
《老子》24_05_校笺_03_水海
水海按:“矜”(jīn),矜夸,骄傲,自负。《正字通·矛部》:“矜,骄矜自负貌。”《尚书·大禹谟》“汝惟不矜,天下莫与汝争能”,孔传:“自贤曰矜。”自矜,即自恃其能,矜夸自高之义。 ...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1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道之明者,微妙幽玄,故如昏昧。道之进者,不与物争,故如退缩。道之夷者,高下随宜,故如不平等也。”
《老子》01_07_校笺_11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两者,‘常无’与‘常有’也;‘玄’者,深远而不可分别之义。盖非‘无’不能显‘有’,非‘有’不能显‘无’,‘无’与‘有’同出而異名也。以道为‘无’,则万化由之而出;以道为...
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11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按:此文‘聖人在天下’句,‘歙歙为’句。···‘歙歙为’者与二十章‘沌沌兮’一律···《文迭·东京赋》李注引《老子》曰:‘聖人在天下,惵惵焉。’‘惵惵’即‘歙歙’异文,...
《老子》34_02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此句各本差异较大,今从帛书本。按帛书本之义。“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”,其主语是上句的“道”。这样,此句之义即為:道使(萬物)功成、使萬事成就,却不命為己有。“成”和“遂”皆為...
《老子》73_02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此两者’,纂微、司马、曹、陈上有‘知’字,苏无此字。”
《老子》76_音韵_02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“‘兵强則灭,木强則折’,《列子·黄帝篇》引老聃语。《老子》第七十六章,亦载此语,文不同。滅、折韵。”水海按:《老子》经文不作“兵强則灭,木强則折”,故不存在“滅、折韵...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05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“敦本此句作‘湛然常存’,遂州本‘湛似常存’。”水海按:罗振玉云“敦煌本作‘湛似常存’”,是知武内义雄所说“敦本”指法京藏敦煌残卷,即武内敦甲本。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侯王’,梁武作‘王侯’。”
《老子》55_07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作“曰”是,作“日”误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《文子·下德篇》引并作“曰”,与帛书本同。刘文典《三余杂记》卷一谓“‘曰’当为‘日’,形似而误。”但据河上注看来,非“形似而误”...
《老子》57_音韵_03_奚侗
奚侗云:“无為、好静、无事、无欲,语异谊同,变文以叶韵耳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