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09_王安石
王安石云:“夫美者,惡之对;善者,不善之反,此物理之常。惟聖人乃无对于萬物。自非聖人之所為,皆有对矣。”
《老子》27_今译
善于行走的人,不留车辙、足迹;善于言谈的人,不会留下语病和过失(,而被人指责);善于计算的人,不使用筹码等计算器具(,而精于心算);善于关闭门户的人,虽然不用横的和直的门门,关闭了...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17_苏辙
苏辙云:“因其势之自然,虽制而非有所割裂也。”
《老子》30_03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故善者果而已’,河上、王弼无‘故’字,《大典》亦无‘故’字,‘而已’下有‘矣’字。今王弼‘者’作‘有’。”
《老子》54_01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捝’,一作‘脱’。善建德者,深而不拔;善抱道者,固而不捝。”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6_高明
高明云:“与今本勘校,乙本共四句,王本共五句,多出‘為而不恃’一句。类似之排列句,在《老子》书中还有三处:其一,第二章甲、乙本同作‘萬物作而弗始,為而弗恃,成功而弗居也’;王本作‘...
《老子》56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塞其悶,閉其□”,“说”作“悶”(疑为“閲”字,训为“穴”);后句损掩一“門”字。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据张煦谓“葛(玄)‘兑’作‘充’”。而其他诸本“说”皆作“...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10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其政閔閔’,范同此。各本及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并作‘悶悶’。按:‘閔’即为‘紊’。‘其民偆偆’,范同此。馆本作‘蠢蠢’,宋河上、臧疏、易州、柰卷、白、张之象、潘及《治...
《老子》13_09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故貴身於天下’,御注作‘故貴以身為天下’,与王弼本同。河上作‘故貴以身為天下者’。”
《老子》59_02_校笺_10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《吕氏春秋·情欲篇》:‘论早定,则知早嗇’。又《韩非子·解老》述下文‘早嗇’义曰:‘夫能嗇也,是从于道而服于理者也。’又曰:‘圣人虽未见祸患之形,虚无服从于道理以称蚤服...
《老子》16_01_校笺_03_张煦
张煦云:“‘靖’,吕等作‘静’,下同。”
《老子》66_01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01_校勘
此三语,帛书甲本作“夫兹,□□則勝,以守則固”,“兹”为“慈”之假,“則勝(今简作胜)”前损掩“以戰(今简作战)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作“夫兹,以單則朕,以守則固”。...
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御注、遂州、邢玄、景福、庆阳、磻溪、楼正诸石本,严遵、傅奕、柰卷、室町、顾欢、彭耜诸本皆作‘仍’,范本作‘扔’。作‘扔’是也。《广雅》曰:‘扔,引也;’《广韵》曰:‘扔...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马说‘古之’二字属下读,是也;然‘天’下当有‘之’字。此传写‘古’字讹入此文,又复脱一‘之’字矣。···罗卷无‘配’上‘謂’字。‘也’字,范、罗卷、柰卷、臧疏同此,各本...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濘呵嗚呵,中有請吔”,二处“呵”,皆為“兮”之时译,今复原,“嗚(简作鸣)”则为“冥”之假借(上古二字皆為明母耕部);后句“兮”作“吔(yē)”。帛书乙本作“幼...
《老子》22_04_校笺_13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有“是以”,傅奕本则无。此“是以”是承上句而言,故不可或缺。帛书甲、乙本作“執一”,而《慎子》引及今通行本作“抱一”,暂从帛书本作“執一”。“牧”,治也。高明说...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07_魏稼孙
魏稼孙云:“‘无有入於无聞’,‘聞’疑景龙碑误。‘聞’释‘間’,严误。”
《老子》26_音韵_04_水海
水海按:“重為輕根,静為趮君。是以君子冬日行,不離其輜重。”根【ken】、君【kǐwen】為韵,二字上古皆為见母文部,為双声叠韵。行【xean】,阳部;重【dǐwon】,东部,阳部【an】和东部【o...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05_范应元
范应元云:''責',求也。契之有左右者,取其符合而已。聖人執左契以合德,唯无私而已。初不欲过求於人也,又何用聚敛之徒哉?《音辩》云:'古者削木為契,右契所以責事為取契也,左契所以符合,...
《老子》02_音韵_05_陶邵学
陶邵学云:“今王本作‘辭’者,后人妄改也。‘不為始’义較优,且与下句协韵。”
《老子》51_02_校笺_05_高明
高明云:“甲、乙本‘器成之’,今本多同王本作‘勢成之’。‘器’、‘勢’古读音相同,可互相假用,但是彼此意义不同。旧注皆以‘勢’为本字,解释为形势、趋勢、气候或环境等多种意义。如王弼...
《老子》06_音韵_05_魏建功
魏建功云:“死、牝、門、根、存、勤六句相叶。《经典释文》:‘牝,频忍反,旧音抚死反,《简文》扶紧反。’是旧音与‘死’相叶,而后改音与‘門’、‘根’诸字叶。其初当全相叶可知。”(《古...
《老子》07_03_校笺_07_王安石
王安石注云:“聖人,无我也。有我,则與物构,而物我相引矣。万物,敌我也,吾不與之敌,故后之。万物莫不累我也,吾不與之累,故外之也。故曰‘外其身而身存’。”吴澄注:“‘後’,谓卑贱在...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20_吴澄
吴澄云:“有道者常如婴儿、孺子,故能不老而长年。若壯則必老,此不道者也。不道者早已,言其不能久也。”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1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武内敦乙本与罗卷本均作‘盗誇’。····按作‘盗李’是也。夏竦《古文四声韵》卷二引古《老子》作,与(景龙)碑本合。御注、赵孟頫本同此(景龙碑)。范本作牵,疑与牵字通。牵...
《老子》09_02_校笺_09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‘税’字当从河上本作‘鋭’。《说文》:‘税,木杖也。’‘棁’既为木杖,不得云‘揣而税之’。《释文》虽据王本作‘税’,然言‘税’字‘音菟夺反,又徒活反’。考《玉篇·手部》...
《老子》10_述评
本章主题在于说明修身兴国之道,并非有的学者所讲的“进一步发挥老子消极无为的政治观点”。修身兴国是老子人生哲学探讨的重大课题。而其总原则是循乎自然,以保全本性;谦下柔弱,以消除横逆。...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8_张煦
张煦云:“‘萬物歸之而不知主’,葛、林、苏、赵‘歸之’作‘歸焉’,吕、葛、林、苏‘知’作‘爲(简作为)’。‘可名於大矣’,吕(知常)、苏作‘可名為大’。”水海按:元刻林希逸本经文作...
《老子》35_02_校笺_14_王安石
王安石注云:“大象者,道之喻,執其大,则为万物之所歸向;吾能顺性命之理,受之而不逆,故往而不害。能安则能平,能平则能泰。善安然后至于平,平然后至于泰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