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84页

《老子》14_01_校笺_07_劳健

劳健云:“范注特引傅氏义训,知所见傅本必作‘幾’。然今道藏傅本与诸王本并皆作‘夷’,《释文》亦作‘夷’。注:顾云平也,钟会云灭也、平也。盖‘夷’、‘幾’二字草书与六朝别本,形皆相近...
04912

《老子》15_02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“眇(miào)”,精微、微妙之义。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云:“‘眇’,又引申為微妙之义,《说文》无‘妙’字,‘眇’即‘妙’字。”显见“眇”即古“妙”字。高明之说非也。“玄達”...
05612

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能守’,王弼‘守’下或有‘之’字。”
03712

《老子》62_07_校笺_04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’,‘何’下一有‘也’字。一无‘何’字。”
03512

《老子》16_09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古本当作“”或“芒”。作“妄”、“忘”者,实皆假“帝”(上古三字皆为明纽阳部)为之尔。周生春、古棣即校为“”,但古棣谓“”为“妄”的古字,则非。西周晚期的《毛公鼎》...
02712
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16_水海

水海按:“猷”,则“猶”的古写。《尔雅·释兽》:“猶,如麂,善登木。”《广韵·尤韵》“猷,《说文》曰:‘玃属。’”《说文·犬部》作“猶”。王筠《句读》:“猶,《韵会》引作‘猷’,又...
02612

《老子》19_05_校笺_04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治要》卷三十四引无‘故令有所屬’字。”
03412
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如春登臺’,古本‘如’作‘若’,一‘春’在‘登’下。”
03512

《老子》81_06_校笺_05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帛书乙本句首有‘故’字,今据补。”
03812

《老子》67_09_校笺_12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舍其慈,且勇,即是不慈之勇。不慈之勇,谓之强梁之勇也。”
05012

《老子》38_03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各本并作‘上德无為而无以為,下德无為而有以為’。惟范本同此(指傅奕本)。磻溪作‘上德为之而无以為,下德为之而有以為’。馆本、赵写作‘上德无為而无以為,下德為之而有以為’...
0328

《老子》68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损掩“與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,其他文字同。帛书乙本“勝(简为胜)”假作“朕”(上古“朕”為侵部【em】,“勝”為蒸部【en】,侵部和蒸部主要元音相同,可以通转,故侵...
03112

《老子》69_04_校笺_11_楼宇烈

楼宇烈云:“按:‘執无兵’三字,据王弼注文次序当在‘攘无臂’下。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《老子》甲、乙本经文‘執无兵’三字均在‘攘无臂’下,可证。”又云:“按:‘扔’字,疑当作‘...
03712

《老子》71_音韵_03_江有诰

江有诰《唐韵四声正·四十一漾》谓:“上”,时亮、时雨二切。按古有平声,当与阳部并收。此字惟《周书》引谚“民恶其上”与“网”叶,读上声。《老子》“知不知上”与“病”叶,读去声,余无读...
03212

《老子》72_03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夫惟不厭’,陆‘厭’,于艳切;李弃也。纂微‘惟’作‘唯’。”
04612

《老子》41_08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损掩;帛书乙本损掩一“媮”字,今据傅奕本、广明本校补。严遵本“廣德”作“盛德”,两“如”字作“若”,“媮”作“偷”,谓“盛德若不足,建德若偷”。吴澄本“廣德”作“廣...
05612

《老子》41_述评

此章主旨,正如王安石所指出的:“此章言道深微妙,隐奥难见。自‘明道’至于‘大象’,皆道也。道之妙,不可以智索,不可以形求,可谓隐矣。道之体,隐乎无名,而用乃善贷且成。上士悟之,特然...
05412

《老子》77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语,帛书甲本作“天下□□,□□□者也”,“天下”之“下”为衍文,下文“故天之道”可证;前语损掩“之道”二字,后句损掩“猶張弓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前语同此,后句作...
05012

《老子》44_音韵_03_古韵总论

《古韵总论》云:“古人有一句一转韵,而韵在句中者,如《老子》‘名與身孰親’七句,‘我无為而民自化’四句。”
03712
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15_宋徽宗

宋徽宗注:“不恃其為,故无自伐之心。不居其功,故无自满之志。人皆饰智,己独若愚;人皆求勝,己独曲全,惟不欲見賢也,故常无損,得天之道。”
04012

《老子》45_07_校笺_06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《文选》扬雄《解嘲》注引作‘知清知静,為天下正’··两句皆四字,以‘静’与‘正’為韵也。”
02912

《老子》46_02_校笺_05_成玄英

成玄英疏注云:“郭外曰郊。无道之君,临於海内禽荒色荒,四方不静,多贪境土,好行征伐之事,遂使军戎兵馬出生郊外;且轻身躁竞之,夫心不怀道,纵於六根,兵馬驰骋尘境之中,故云生於郊也。”
04412

《老子》78_音韵_01_校勘
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强、剛、行韵(阳部),垢、主韵(侯部,主,朱掫反),祥、王韵(阳部),言、反韵(元部,反,平声)。武内义雄谓:祥、王、反韵,盖误。
03512

《老子》01_01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道者,自然之理,萬物之所由也。傅奕云:‘大也,通也。’韩康伯云:‘无不通也。’‘可道’者,谓可言也。‘常’者,久也。道一而已,有体用焉,未有不得其体而知其用者也。必先体...
05012

《老子》03_01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张松如说是也。又,“上”、“尚”古通。《吕氏春秋·尽数篇》“今世上卜筮祷祠,故疾病愈来”,孙锵鸣补正:“上,尚也。”崇尚、尊崇或尊重之义。 又,王弼注云:“賢,犹能也。尚者...
05012

《老子》31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夫兵者,不祥之器□”,句末“也”字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傅奕本、白文本“兵”作“美兵”,无“也”字,谓“夫美兵者,不祥之器”。道藏河上公本...
05412

《老子》08_02_校笺_09_王安石

王安石云:“水之性善利萬物,萬物因水而生。然水之性至柔而弱,故曰不争。衆人好高而惡卑,而水處衆人之所惡也。”
03012

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09_陈鼓应

陈鼓应云:“‘道常无名、樸’:‘无名’、‘樸’是指称‘道’的。···‘道常无名、樸’,一句历来有两种断句法:一为‘道常无名樸’;一为‘道常无名,樸【雖小】’。第二种断句法,是將‘樸...
03112

《老子》10_07_校笺_03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生之,畜之’,一无此二句。”
05712

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句缺一“室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校定为:“當其无有,室之用也。”乙本同此两句,唯《乙本释文》以“當其无有”断句。今从乙本。今诸通行本皆无“也”字。
027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