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11_柳存仁
柳存仁云:“‘知其雄,守其雌,為天下谿;為天下谿,常德不離,復歸於嬰兒。’此节他本除吴澄外,皆作本章第一节。‘為天下谿’第二句,玄宗《注》本‘谿’误作‘俗’。明太祖云:‘此务教人不...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16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曲者,委曲从顺者也。言人能委曲从顺,不與物忤,則可以全身,故云‘曲則全’。枉者,受屈于物。直者,可以正曲也。《春秋》曰:‘正曲為直;’言人虽不與物忤,若物来枉己,己能...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13_吴澄
吴澄注云:“上文言兵强者,为人所勝,是處下也,不能如勝人者之處上。木强者,近根之干,是處下也,不得如小枝之處上。推此物理,则知人之德行,凡堅强者,矜己凌人,必蹶其贵高,而反處人下矣...
《老子》78_03_校笺_09_刘师培
刘师培云:'按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《老子》曰:'柔之勝剛也,弱之勝强也,天下莫不知,而莫之能行;'当为古本。'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繟’,音闡。‘坦’,吐但反,梁王尚、钟会、孙登、张嗣本有此。‘坦’,平大貌,河上作‘墠’。‘墠’,宽也;旦尺善反,又上單反也。”水海按:今存河上本作“繟”,河上注云:...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14_吴澄
吴澄云:“賢,犹勝也。貴生,貴重其生,即生之厚。求生之心重,保养太过,将欲不死而适以易死。至人非不爱生,顺其自然,无所容心,若无以生為者,外其身而身存,賢於重用其心,以貴生而反易死...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11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云云’,河上、王弼本作‘芸芸’,傅、范本作‘凡物’,《庄子·在宥篇》、《文选》江淹《杂拟诗》注引与遂州碑本均作‘云云’。按:作‘云云’是。‘酝’、‘芸’二字亦通。顾野...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為天下蹊’,各本作‘谿’。”
《老子》55_03_校笺_13_高亨
高亨云:“毒蟲、猛獸、攫鳥,皆从喻强暴残毒之人也。此三句言虽强暴残毒之人,对赤子亦不加害耳。”
《老子》44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如此;乙本仅残留“名與”二字,余皆损掩。今从甲本。“亲”,后来写作“親”,今又简化为“亲”。景龙本两“孰”字假作“熟”。其他诸本与《韩诗外传》卷九所引并同此。
《老子》70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言有君,事有宗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各本作‘言有宗,事有君’,疑此处误。”帛书乙本作“夫言又宗,事又君”,“又”为“有”的音假(上古二字皆为匣纽之部),《乙...
《老子》58_05_校笺_02_道德真经集注
《道德真经集注》云:“明皇、王弼二本‘正’下有‘邪’字。”水海按:是知道藏集注本的作者所见王弼本“正”下“也”作“邪”。
《老子》37_03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化而欲作,吾將鎮之以无名之樸’,按:各本及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同此,范、彭无‘以’字。‘无名之’三字衍文。‘之’字涉上‘镇之’而衍;‘无名’二字涉三十二章而衍。”
《老子》16_06_校笺_06_徐梵澄
徐梵澄云:“‘復命,常也’,即於萬事萬物之中,求其至当不易之规律,得其常轨。非轨辙不足以言道,非规律不足以言常。往者如是,今者如是,来者亦如是,此所謂常也。则知常之知,其境界浩大。...
《老子》68_02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陶说是也。《经义述闻》引《汉书·高帝纪》‘吾知與之矣’,‘與’犹敵也。又《史记·燕召公世家》云:‘庞煖易與耳;’《白起列传》曰:‘廉颇易與;’《淮阴侯列传》曰:‘吾生平...
《老子》57_述评
老子这一章节比较集中地宣扬了“无为”的政治思想。《老子》本章的主旨,被王弼概括为“崇本”。 《老子》“崇”的“本”是指什么呢?就是“无为”、“好静”、“无事”、“欲无欲”,此“四者...
《老子》42_03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負陰而衰陽’,《晋书》引《太极论》作‘以资始’。《汉书·高帝纪》注引作‘萬物向陽而負陰’。‘背’正字,‘負’借字。‘衰’,各本作‘抱’。”
《老子》78_01_校笺_04_李道纯
李道纯云:''天下柔弱莫過於水',或云'莫柔弱於水',非也。'水海按:李氏所说不确。'莫',否定性无定代词,作主语,'没有什么'之义;'於',介词,表示比较的对象。'天下莫柔弱於水',意即'天下...
《老子》53_今译
假使“我”掌握着知识,行走于大道之上,(这样,就)只怕走入邪路。大道虽然很平坦,然而世人却好走邪道。洁修宫室,而田畴一片荒芜,仓廪也十分空虚;(纵然如此,)还穿着锦绣衣服,佩带着锋...
《老子》31_04_校笺_08_明太祖
明太祖云:“此言兵凶事也,左乃生气之方,故君子居左,以其生气也。右乃属金,金主殺伐,故用兵居右是也。”
《老子》19_06_校笺_03_毕沅
毕沅云:“‘樸’或作‘朴’,同。‘衰’作‘抱’,非也。”
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05_王雱
王雱云:“‘惵惵’者,恐惧之意。··一本作‘歙歙’。‘歙歙’,收敛之意。亦通也。”
《老子》38_05_校笺_02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下義為之而有以為’,‘下’各本并作‘上’。‘上’字是。‘有’,臧疏误作‘无’。”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,□我貴矣”,前句全损,后句损一“則(简作则)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皆已校补;帛书乙本前句无“我”字,后句同此。按:甲本前句所损之字数,当为四个字,严遵本等...
《老子》30_05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‘驕’作‘憍’,各本‘果而勿驕’句,在‘果而勿伐’下。”
《老子》15_08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呵其若楃”,“沌”字损掩,“兮”时译為“呵”,“樸”假作“楃”(上古二字皆属屋部);乙本作“沌呵亓若樸”,“兮”亦时译為“呵”,“其”作“亓”。河上公本、葛玄序...
《老子》77_04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天之道,損有餘而補不足也’,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25_10_校笺_05_古棣
古棣云:“公木(即张松如笔名)所说,大体可取;但‘王’仍应作‘人’為宜,它不是只限于对王者说的,这里的‘人’是指奴隶主贵族。‘君君、臣臣、父父、子子’,為春秋时的常语,‘地地’、‘...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希’,陆德明云:‘疏也,静也。’希疏之言,出乎自然,可以传之无穷,用之无尽也。”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10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馆本‘肆’作‘悉’。按:‘肆’疑借为‘恣’。古书‘放肆’字皆‘恣’之借。‘恣’、‘肆’古音同部。按:宋河上、柰卷、易州作‘曜’,各本及《韩非子·解老》、《意林》引作..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