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30_05_校笺_10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吾不以師道为尚,不得已而用,何矜驕之有也。”
《老子》49_07_校笺_05_石田羊一郎
石田羊一郎云:“‘任’本作‘在’,古书‘任’或误‘在’。《淮南子·诠言训》云:‘在智则人与之讼,在力则人与之事。’”
《老子》57_01_校笺_05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二七○及六二四引并作‘以政治國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07_毕沅
毕沅云:“古‘亨’、‘烹’同字,汉《刘熊碑》‘子孙亨之’、《张公神碑》‘元享利贞’,并可证。享’、‘饗’亦通。”
《老子》11_音韵_03_黄瑞云
黄瑞云云:“‘器’、‘室’、‘利’,质部,对应句叶韵。”按:器【kYēt】、室【cǐět】、利【lǐēt】,皆為质部;但“當其无有室之用”不當于“有”字处断句(见【2】校笺文),當在“无”...
《老子》32_06_校笺_03_白玉蟾
白玉蟾云:“一本作‘天亦將知之’,下同。”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13_水海
水海按:高亨谓无“焉”字是,帛书本即无“焉”字,可证高说之确。但高谓“作”当在“萬物”上,则不确也,帛书本“作”在“萬物”后。又,朱谦之谓“辭”当作“始”,朱说则是也。三十章王弼注...
《老子》04_音韵_04_钱大昕
钱大昕云:“《说文》‘沖’读若‘动’。《尚书》‘予惟沖人’,《释文》‘直忠反’,古读‘直’如‘特’(古无舌上音),沖子犹动子也。”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1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范同此(‘或培或堕’),罗卷作‘或接或隳’,易州亦作‘或接或隳’,各本作‘或載或隳’。成疏曰:河上本‘或載’作‘或接’。则成作‘載’,河上作‘接’。陆、成同时而所见...
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故建言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、叶、程并无‘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能婴兒乎’,一‘能’下有‘如’。”
《老子》19_05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“令”,《广韵》“力政切”,去声,上古為来母耕部【lǐen】,动词,使、让之谊。《广雅·释诂》:“令,使也。”“之”,代词,代它们,即“此三言”。此“之”不可少。通行本皆漏传...
《老子》67_14_校笺_06_高明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天將建之,如以慈垣之’,甲本‘如’字写作‘女’,今本皆作‘天將救之,以慈衛之’。‘垣’与‘衛’义近,《释名·释宫室》:‘垣,援也。人可以依阻以為援衛也。’甲...
《老子》71_今译
知道而不以为知道,这是高尚的;不知道而自以为知道,这是一种思想毛病。所以,圣人(知道而不以为知道),就没有这种思想毛病。正是因为圣人把不知道而自以为知道的毛病,看做是思想毛病,因此...
《老子》81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善□□□,□者不善”,前句损掩“者不多”三字,后句损掩一“多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皆校补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缺字据乙本补。严遵本作‘善者不辯,辯者不善’。通行...
《老子》15_03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“强”,“其丈反”,上古為群母阳部字,音【gǐan】,勉强之义。“為”(wéi),《广韵》谓“薳支切”,上古為匣纽歌部,音【xǐwa】,动词,作之义。《尔雅·释言》:“作,為也。”...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河上作‘親之譽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67_09_校笺_10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今世人舍其慈仁,但为勇武也”。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夫惟无以為生者,是賢於貴生也’,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67_02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柰卷无‘夫惟’二字。馆本、卷子成疏无‘似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6_01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5_08_校笺_04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‘然後’二字,景龙本、敦煌庚本、敦煌壬本无。‘乃至’下敦煌庚本有‘於’字。”水海按:今河北省易县存唐景龙二年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有“然後”二字。朱谦之、高明等人校释景龙碑...
《老子》20_05_校笺_07_吴雲
吴雲云:“邢州‘荒’作‘莽’。王氏兰泉云:疑即‘荒’字之误。”
《老子》74_01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“苏、林、葛无‘常’字,各本‘如之何’作‘奈何’。”水海按:据道藏苏辙本经文及注文皆有“常”字。
《老子》60_05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“交”,皆也(吴澄注)。“焉”,兼词,同“于之”,相当于今语“在他(民人)”。此“焉”字不能少。此二句言:聖人以道临天下不傷人,一切神鬼敛迹,不敢为患傷人,因此天下相安无事...
《老子》74_01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高明说是也。“若”,如果之义,此句为假设句,为下句提问作辅垫,故“若”字不可无。“且”,将,将近,接近。裴学海《古书虚字集释》卷八:“且,犹几也,将也,近也。”王引之《经传...
《老子》70_06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而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49_04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文当作“得”,“德”则是假借(上古二字皆为端纽职部)。张舜徽谓“帛书甲、乙本并作‘德’”。按:“得善也”句,帛书甲、乙本“得”字皆损掩;“得信也”句,帛书甲本“得...
《老子》09_02_校笺_08_孙诒让
孙诒让云:“‘’即‘揣’之或体,见《集韵·四纸》。然以注义推之,‘揣’当读为‘捶’(《集韵·三十四梁》文以‘’为或‘捶’字,二字古本通也)。王云:‘既揣末令尖,又鋭之令利;’即谓捶...
《老子》41_14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于说是也。帛书乙本作“善始且善成”,语意足,乃《老子》原文也。又,“夫”(fú),发语词,用于句子开头,表示一种要阐发议论的语气,不译。“唯”(wéi),副词,表示动作行为的..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