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54_03_校笺_10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五句‘修之’下,河上、王弼本皆有‘於’字,帛书乙本无‘於’字,与《韩非子·解老》合,盖原文如此。”
《老子》03_07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使夫知者不敢為也’,一本无‘敢’字,古本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5_01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‘芻狗’,经幢、易州作‘茎猫’,《治要》引‘芻’作‘蒭’,唐写本始此‘芻’作‘蒭’,下同。”
《老子》56_06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强本荣注引经文云:‘故不可得親,不可得疎,不可得利,不可得害,不可得贵,不可得賤。’是荣无六‘而’字。”水海按:荣亦无第二句、第四句、第六句句首的“亦”字。
《老子》30_今译
以道辅佐君主,不用兵力逞强于天下。用兵这件事很危险,一定会得到报应。军队驻扎过的地方,必会荆棘丛生。善于用兵的将帅,只要取得胜利就罢了,不用武力逞强。胜利了,而不要骄傲;胜利了,而...
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10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前文已云‘不贵難得之貨,使民不為盗’。王弼注云:‘贵貨过用,贪者竞趣,穿窬探箧,没命而盗。’即此所谓‘令人行妨’也。言人君贪貨,则臣下竞為非邪以陷于非义耳。”
《老子》67_12_校笺_03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作‘死矣’。”
《老子》61_07_校笺_03_张煦
张煦云:“赵‘過’上有‘遇’字。葛‘畜’作‘蓄’。苏无‘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莫如嗇’,‘嗇’,生力反,河上云‘贪也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王弼本注文和王雱本王弼注文谓“莫如,犹莫过也”,可能陆氏据注文,认为王弼本经文作“莫如嗇”。又,宋刊河上公本注...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21_清世祖
清世祖云:“‘沌沌兮’,浑然无知。夫人惟自見其长,则若有餘。而圣人则包举万物,而实空洞无物,则超然若遺矣。将谓是愚人之心也欤?何其浑沦无知也。‘昭昭’,矜智巧也,故人見明。”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遂州、磻溪、柰卷、王羲之本均作‘楷式’,傅、范、高作‘稽式’。……虽‘稽’、‘楷’古混,《庄子·大宗师篇》‘狐不偕’,《韩非子·说疑》作‘狐不稽’。稽式亦即楷式,但‘楷...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06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二本均无‘兮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13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作‘或載或隳’。”
《老子》72_05_校笺_04_高亨
高亨云:“此句似后人注语。”
《老子》45_07_校笺_08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人君清虚恬静,则可勝外物之纷扰,故曰:‘清静可以為天下正。’正者君也,长也。帛书甲本‘清静’下有‘可以’二字,语意较足,今据补正。河上、王弼本作‘清静為天下正’,脱二字...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12_丁仲祐
丁仲祐云:“《集韵》‘共’为‘拱’之省文。《榖梁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‘子之冢木已拱矣’,注:‘拱,合抱也。’又《公羊传》注‘拱可以手对抱’。”
《老子》62_05_校笺_13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‘共之璧’即‘拱璧’,共、拱通假。拱璧,即珙璧,大璧也。”
《老子》54_03_校笺_09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福本无‘之’字,下同。景龙、御注、敦煌三本均无‘於’字,下四句同。又敦煌本‘乃’作‘能’,下四句‘乃’字同。御注‘眞’作‘貢’。”
《老子》14_09_校笺_05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敦煌丙本无‘謂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15_水海
水海按:有“萬物”二字为宜。作为生命之体来说,“萬物”包括动物、植物。譣经文之义,“萬物”和“草木”非并列关系,为从属关系;且“人”是高级动物,虽属“萬物”,但亦可与“萬物”对言。...
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12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考韩康伯《周易》注:‘衣被萬物,故显诸仁;’即本《老子》。康伯学出於王弼,必从弼本,疑弼本作‘衣被’。傅奕本亦作‘衣被’,正古本之尚存者。俞氏讥奕率臆妄改,殆未深考与。...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18_王弼
王弼注云:“‘善數不用籌策’,因物之數,不假形(不借助計數計算形器)也。”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22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能歙之張之,弱之强之,去之舉之(应从帛书本为‘與之`),奪之與之(应从帛书本作‘予之’)者,无形而柔弱者也。为其所歙所張,所弱所强,所去所舉,所奪所予者,有形而剛强者也...
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07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大’作‘憯’是也。‘憯’与‘甚’通。敦、遂本作‘甚’,傅、范本作‘憯’。范曰:‘憯,音惨,痛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80_04_校笺_08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上古結繩而治,今民既淳朴,则可使復結繩而用之。化底和平,则虽結繩亦不用矣。”
《老子》63_03_校笺_10_吴澄
吴澄云:“所以得遂其无為者,能圖其難於易之时,為其大於細之时也。天下之事,始易而终難,始細而终大。终之難起於始之易,终之大起於始之細。故圖之為之於其易、細之始,则其终可不至於難,可...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05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察察’,古本作‘皆詧詧’。‘察’,苛细也。”
《老子》14_音韵_08_水海
水海按:“視之而弗見,名之曰微。聽之而弗聞,名之曰希。捪之而弗得,名之曰夷。三者不可至計,故園而為一。”微【mǐwei】、希【xǐei】,微部;夷【ǐei】,脂部;微部【ei】和脂部【ei】,...
《老子》45_06_校笺_0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静’与‘瀞’字同,《楚辞》‘收潦而水清’,注作‘瀞’。《说文》:‘瀞,从水静声。’”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17_高延第
高延第云:“道在己,天下歸之,猶百川之歸江海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