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14_任法融
任法融云:“‘佐’是辅助之意。‘强’是强行压制。为臣者,要顺天理,体民情,以自然之道,辅佐人君治国理民。不可专尚武力,滥用兵革。孟子曰:‘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。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...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蒋说误也。原拓本及《绩语堂碑录》所载碑文,与严可均校语,又《古本道德经校刊》拓本,均作‘以道作人主者’,石刻尚在,俞氏之说万无可疑。昔罗振玉作《道德经考异》云:‘读《铁...
《老子》44_03_校笺_05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吕氏春秋·侈乐篇》高注引《老子》曰:‘多藏厚亡。’(景龙)碑本‘蔵’即‘藏’字之别构。”
《老子》26_03_校笺_08_王昶
王昶云:“至元‘宴’作‘燕’。”
《老子》38_03_校笺_10_高明
高明云:“众所周知,《老子》主张‘无為’,尤以‘虚者之无為’尚可成为道家最高标准‘上德’。如何才能达到此境界,《韩非子·解老》做了极其透彻的说明。他说:‘所以贵无為无思為虚者,谓其...
《老子》67_14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天將救之,以慈衛之’,寇‘救’作‘捄’。罗卷‘以慈’上有‘以善’二字,即涉‘以慈衛之’及‘古之善為士者’而衍。馆本作‘天下救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25_08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道大’,各本‘道’上有‘故’字;‘王大’,各本‘王’下有‘亦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71_音韵_02_顾炎武
顾炎武《唐韵正·四十三映》谓:“病”,平音平漾反。并引《老子》此章。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14_吴澄
吴澄云:“善人,謂善于其事之人。師者,人所尊事以为法者。”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10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当作‘侯王无以貞,將恐蹶’。‘貞’,误為‘貴’。后人见下文‘貴以贱為本,高以下為基’二句,以为承上文而言,妄于‘貴’下又加‘高’字,遂致踵讹袭谬,而义理不可通矣。”
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16_水海
水海按:《韩非子·解老》等谓“治人事天”皆就人一身而言,以适动静、省思虑为“治人”,不极聪明,不尽智识为“事天”;高诱等人把治身养生释为“事天”,把治国治民解为“治人”;河上公、成...
《老子》74_03_校笺_1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在上者既以清静无為化民,如使民而乐生畏死,不犯刑法,而其间或有為异常之事以乱政者,吾得以刑法執而殺之,孰敢為奇?”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10_高明
高明云:“景龙‘或’字作‘又’,谓‘道沖而用之,又不盈’。朱谦之谓景龙碑‘又’字作‘久’,误校。” 又,毕沅云:“《说文解字》:‘盅,器虚也。’引本书作‘盅’。诸本及《淮南子·道应...
《老子》13_11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吕末句作‘則可以託天下’,林、苏、葛作‘乃可以託於天下’,赵作‘若可託天下’。”
《老子》14_01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‘夷’作‘幾’。范谓孙登、王弼同古本。傅奕云:‘幾者,幽而无象也。’是王、傅二本并作‘幾’。依义作‘幾’為长。《说文》:‘幾,微也。从丝。丝,微也。’‘幽’亦从丝从火...
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01_校勘
此句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甲、乙本。传世诸本皆作“道常无名”。
《老子》54_01_校笺_10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建,立也。善以道立身立国者,不可得引而拔之也。善以道抱精神者,终不可拔引解脱也。”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“隨(今简作随)”假作“隋”(上古二字皆為邪纽歌部)。今从甲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、杜光庭...
《老子》53_音韵_03_水海
水海按:“使我摞有知也,行於大道,唯迆是畏。大道甚夷,民甚好懈。”知【tǐe】,支部;懈【kēk】,锡部。支部【e】和锡部【ek】,主要元音相同,故可对转,支锡通韵,知、懈押韵。上古楚音...
《老子》77_06_校笺_08_张煦
张煦云:“葛作‘孰能以有餘奉天下’。”
《老子》49_04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得’,罗卷、易州、张嗣成、吴同此。臧疏引节解曰:‘故曰得善矣。’则节解同此(指傅本)。‘得’字是。”
《老子》14_03_校笺_05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‘搏’乃‘搏’字之误。‘搏’即《淮南子·俶真训》‘搏垸刚柔’之‘搏’。《一切经音义》引《通俗文》‘手团曰摶’,是也。《易·乾凿度》云:‘視之不見,聽之不聞,循之不得,故...
《老子》01_02_校笺_03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则作“恒”。但此“恒名”之“恒”,义乃同“常”(《说文》:“恒,常也。”)。《文子》亦为先秦故书,而作“常”,恐非汉世传写者所追改,乃因义同而通用也。 又,胡曲...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5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歸焉’,古本作‘歸之’。‘不為主’,‘為’,一作‘知’。可名於大尔,言不可名大。既云可左可右,所以非大。非大,所以成其大。”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魚不脱於潚”,“不”后无“可”字,“淵(今简作渊)”作“潚”,高明谓“假‘潚’字为‘淵(简作渊)’”,帛书整理小组认为“潚”为“淵(简作渊)”之讹。按:上古“潚”...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天下莫能臣也’,河上本作‘天下不敢’。”
《老子》65_04_校笺_07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易顺鼎说是也。此宜作‘福’。《荀子·大略篇》云:‘天子即位,上卿进曰:如之何忧之长也!能除患则為福,不能除患则為賊;’亦‘福’、‘賊’并举為韵。敦煌二本‘福’作‘德’,...
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《意林》引此句有‘者’字。‘瑕’字,易州作‘瘕’。‘謫’字,馆本作‘適’,易州、宋河上、张之象作‘讁’。成疏曰:‘謫,过失也。’是成亦作‘謫’。”
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12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晚近解老诸家,常常引此章据以证明:在认识论上,老子是彻头彻尾的先验论者。表面看,这判断是有理的,实际上却并不确切。‘不出於户,以知天下;不窥於牖,以知天道;其出彌遠,其...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08_饶宗颐
饶宗颐云:“‘為天下奚’,‘奚’字,索洞玄本、敦煌丁本同,遂州碑作‘蹊’,他本并作‘谿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