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08_高亨
高亨云:“‘故’,傅本作‘凡’。景龙碑、龙兴观碑并作‘夫’。按:‘故’字误,当作‘凡’或‘夫’。又按:行者步于前,随者从于后,义正相反。”
《老子》14_09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是謂无狀之狀,无物之象’,古本。《淮南子》、扬雄、傅奕同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无“歸”字。《韩非子》有“歸”字,应为衍文。“復”,為返还之义,《说文》云:“復,往来也,从彳,夏声。”“復”的古字当为“夏”(见马叙伦说),《说文》云:“夏...
《老子》70_06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被褐’,五注、达真、林(东)‘被’并作‘披’。”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17_老子乙本释文
帛书《老子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輿,甲本作‘與’,通行本多作‘輿’,亦或作‘車’。帛书‘與’字多写成‘輿’,同音通假。改为‘車’误。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‘求美则不得美,不求美则美矣’,...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21_清世祖
清世祖云:“‘行’当做‘形’。食餘,人必恶之;形贅,人必丑之。夫圣人从事於自然,而不自見、不自是、不自伐、不自矜者,盖亦睹夫争者之害也。夫人未有不能立且行者也,苟以立为未足,而加之...
《老子》22_07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故有功’,苏无‘有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44_02_校笺_05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世欲之人多轻身而徇名貨,贪得而不顾危亡,故老子问之曰:身與名货孰親孰多?必竟是身親于名,身重于貨也。至于名貨得而身致危亡,孰为病邪?盖因贪名貨而致身亡,必竟是身元无病而...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13_王弼
王弼注云:“‘四大’,道、天、地、王也。凡物有称有名,则非其极也。言道则有所由,有所由,然后谓之為道,然则道是称中之大也。不若无称之大也。无称不可得而名,故曰‘域’也。道、天、地、...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10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(蒋锡昌)此义甚迂折,不切情理。这里的‘有’、‘无’,乃是接续上文言之,当属同谊。二‘之’字,于此可视作语中助词,无义;作代词,难通:‘有此三者以為利,无此三者以為用’...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滋彰’,苏、曹‘彰’作‘章’。”
《老子》38_10_校笺_07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:‘是以大丈夫處其厚,不處其薄’;又荣注:‘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’;是成、荣二本‘居’并作‘處’。”
《老子》21_02_校笺_12_王弼注
王弼注云:“恍惚,无形不系之叹。”
《老子》72_02_校笺_15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本作“閘(简为闸)”是。马叙伦谓“狎”、“狭”并借为“柙”或“匣”,“柙”、“匣”均有闭距之义,其说虽是,但较迂曲。甲本径直作“閘”,“閘”即含有闭距之义(见《说文》...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窪’,音蛙,当作‘窊’,凹也,污下也。‘敝’,败衣也;一作‘弊’,困也,当作‘敝’。地之窊下者,則水趋之必盈。此譬人之德行皆当持谦也。物之凋敝者,則春生之又新。此譬人...
《老子》43_05_校笺_08_清世祖
清世祖注云:“以此而观,无為而无不為者,至理也。则不言而教自行,无為而功自成,天下孰能有及之者哉?”
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、乙本并同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“出”后无“於”字,“以”前有“可”字,作“不出户,可以知天下”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引“以”前有“可”字,作“不出於户,可以知天下”。严遵...
《老子》28_07_校笺_04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‘白’,昭明也。‘黑’,暗昧也。‘式’,法〔式〕也。夫能守雌静,則德明昭明,德虽昭明,不以矜物,当如暗昧,自守淳和,能如此,則可以為天下之法式矣。”
《老子》54_04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馆本‘乃餘’作‘有餘’,宋河上、柰卷、易州‘乃餘’作‘有餘’,罗卷作‘能有餘’。譣河上注曰:‘其德如是,乃有餘庆;’是河上‘有餘’上有‘乃’字。伦谓作‘乃有餘’是。”
《老子》66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亓欲先□□,必以亓身後之”,“其”作“亓”,损掩“民也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同此,惟“其”作“亓”。今从乙本。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敦煌庚本、敦煌...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而代司殺者殺’,纂微、曹‘而’并作‘夫’,无‘殺’字;司马、苏、叶、黄、程只‘而’作‘夫’;五注只下无‘殺’字;陈上无‘而’字,下无‘殺’字。‘是代大匠斵’,纂微、司马...
《老子》76_今译
人生活着,而生命之体是柔软的;人死去了,而尸体却变成挺直僵硬的了。万物草木生长着,而生长之体是柔弱脆嫩的;它们死亡了,而遗体却变成枯萎干硬的了。所以说:“坚强僵硬的东西,是属于死亡...
《老子》44_01_校笺_0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熟’,各本作‘孰’。孰、熟,古通用。”水海按:朱说虽是,然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孰”,非为“熟”也。孰,疑问代词,前头有先行词语“名與身”,不仅表示询问,还要求比较与选择...
《老子》01_01_校笺_02_俞樾
俞樾云:“‘常’与‘尚’古通。《史记·卫绾传》(在《万石张叔列传》中)‘剑尚盛’,《汉书》‘尚’作‘常’。《汉书·贾谊传》‘尚惮以危为安’,《贾子·宗首篇》‘尚’作‘常’,并其证也...
《老子》29_01_校笺_12_苏辙
苏辙注云:“聖人之有天下,非取之也,万物归之,不得已而受之。其治天下,非為之也,因万物之自然,而除其害耳。若欲取而為之,则不可得矣。”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09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‘故物’以下,皆以相反為义,而文字各本多歧。末句依帛书甲、乙本写正,与范本亦合也。此言事物之转变,有似先而反后者,有似缓而反急者,有似强而反弱者,有似成而反敗者,着意為...
《老子》05_05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多言數窮’,王云:‘理數也。’顾云:‘势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32_04_校笺_03_徐梵澄
徐梵澄云:“‘以俞甘露’,‘俞’、‘澍’通假。通行本作‘以降甘露’。‘甘露’,古史数志其事,且以之纪年。或谓某种植物微菌,在空气中遇水气凝成。以其罕有,谓为吉徵。或者《老子》此说乃...
《老子》15_09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混’,胡本反。”
《老子》20_03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顾本成疏:‘顺意为美,逆心为惡;’是成作‘美’。二章:‘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惡已。’彼此并‘美’、‘惡’对言。傅本‘善’作‘美’,应从之。此文‘阿’、‘何’、‘惡’、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