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2_08_校笺_03_水海
水海按:“矜”(jīn),矜夸,骄傲,自负。详見上章节校笺文。全句意思是:不自负骄矜,所以能長久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‘矜’,大也。聖人不自贵大,故能長久不危。”
《老子》23_06_校笺_03_毕沅
毕沅云:“诸本‘得’并作‘德’。古字‘得’、‘德’通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‘吾為若德’,《汉书》作‘公得是已’。河上公、王弼‘德者同於德,失者同於失’上,俱无‘從事’句。”
《老子》78_07_校笺_03_张煦
张煦云:'葛、苏'為'作'謂'。'
《老子》27_05_校笺_12_严復
严復云:“《南华真经·养生主》一篇,是此章注疏。其所以‘善行’、‘善言’、‘善數’、‘善閉’、‘善結’,皆不外依乎天理;然何以能依天理,正有事在也。”
《老子》28_03_校笺_10_詹剑峰
詹剑峰云:“老子认為有道者的修养常保持其纯真,如同婴兒一样,故他说:‘常德不離,復歸於婴兒。’‘含德之厚,比於赤子。’以婴兒作比喻者,因為婴兒的特性是天真的、纯厚的、生机活泼的、不...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能无離’,離,力智反。”
《老子》32_音韵_0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臣、賓,真部;名,耕部,均真耕兼收,此为耕部通真部之证。《离骚》亦名、均为韵,奚侗未及此。武内义雄本‘止’作‘之’,云:‘无名有名之两名字韵,其间樸雖小以下三十五字,臣...
《老子》57_06_校笺_12_陈鼓应
陈鼓应云:“次解本‘伎’作‘知’,帛书甲本同。”
《老子》15_02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微妙玄通,深不可测’,古本。善為士者,谓善能体道之人也。惟其善能体道,故其心微妙而与物冥通,渊深而不可測也。今有若人,岂让于古?”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14_水海
水海按:“大”(tài),后来写作“太”。江沅《说文释例》:“古只作‘大’,不作‘太’。《周易》之‘大极’,《春秋》之‘大子’、‘大上’,《尚书》之‘大誓’、‘大王王季’,《史记》、...
《老子》65_03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无‘也’字,下同。河上并无‘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10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白玉蟾、磻溪、经幢、赵写本并作‘萬物作而不辭’。范谓杨孚、王弼同古本,则王确作‘不為始’。成疏曰:‘始,先也。’是成亦作‘不為始’。伦按:当依王弼作‘萬物作焉而不辭’。...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07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景福三本均作‘功成、名遂、身退’,景福本‘道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07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按:《释文》云:‘河上本一作朘’,又引《说文》‘朘,赤子阴也;’《说文》无‘朘’字,据此,则唐本有之。《玉篇》亦云:‘朘,赤子阴也;’即本《说文》之义,是《说文》本收‘...
《老子》58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“禍”作“”,《甲本释文》即校为“禍”。帛书乙本,无“禍,福之所倚”一句,“福,禍之所伏”损掩“禍”一字;《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各本作‘禍,福之所倚;福,禍之所伏’...
《老子》35_音韵_01_江有诰
本章节江有诰韵读谓:象、往韵(阳部),害、泰韵(祭部,害,胡列反,泰,他列反)。餌、止韵(之部),味、見、既韵(脂元合韵)。朱谦之云:“味、既,脂部;見,元部。此脂元合韵。”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17_唐玄宗
唐玄宗注:“虽则儼然若客,无所造為,而不凝滞于物,涣然若春冰之釋散也。”
《老子》64_13_校笺_04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好欲虽微,争尚為之兴;難得之貨虽细,贪盗為之起也。”
《老子》24_03_校笺_06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夫自見之人,失于殷鉴,露才扬己,欲以自明,殊不知动则見尤,物无与者,己之事业,终于昧然,故云‘自見者不明’。”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1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在上者或取之于民赋税太多,是夺民之食而使之飢也。然则上之库藏,民之怨府也。库藏之物,民之膏血也。何况酷吏非泛诛求,视天〔下〕之民反不如于猪狗。吏馀珍馔,民之糟糠,怨气冲...
《老子》12_01_校笺_07_培真
培真云:“‘五色使人目明’的‘明’字,帛书甲本如此,切合文意。其余诸本皆為‘目盲’,似与文意不符,故本文取用‘目明’而不用‘目盲’。”
《老子》13_09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身為’,為,于伪反。”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其貴言也”,当损掩“猶呵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校补为“猶呵”,“呵”当为抄写者时译“兮”而来,应复原为“兮”;乙本作“猷呵其贵言也”,“兮”时译为“呵”,今复原...
《老子》38_10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河上作‘處其厚不居其薄,處其實不居其華’。”(按:指宋刊河上公本)毕沅云:“王符《潛夫论·释难》作‘不居其薄’,与王弼本同。朱穆《崇厚论》引上二句作‘處’,下二句作‘居...
《老子》02_02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皆知善之為善’,‘皆’上一有‘天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8_03_校笺_11_萧兵
萧兵云:“‘復歸於婴兒’是什么目的?张松如说:‘復歸於婴兒’、‘復歸於樸’,也正是四十章所谓‘反者道之动,弱者道之用’的意思。···老子在这里说的只是‘恒德不離’、‘恒德乃足’的一...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道沖,而用之久不盈’,傅奕本作‘盅’,‘盅’即‘沖’之古文。《说文·皿部》:‘盅,器虚也。’盖器中之虚曰盅,盅则容物,故《庄子·应帝王篇》曰:‘太盅莫胜。’··作‘久...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景龙碑作‘以道作人主者’,他人从未言及,疑俞氏所见之本,乃偶然之笔误,未可据以为证也。李霖《道德真经取善集》引王注作‘尚不以兵强天下’;吴澄《道德真经注》引王注作‘尚不...
《老子》14_09_校笺_1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謂道不可以狀言,而万狀由之而著,故曰‘无狀之狀’。道不可象言,而万象由之而見,故曰‘无物之象’。”
《老子》60_04_校笺_05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‘其神不傷人’,按: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此无‘人’字。又‘聖人亦不傷人’句,‘人’字作‘民’,盖古本作‘民’,唐避讳改为‘人’,河上本‘人’作‘之’,非是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