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157页

《老子》41_03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无‘而’字。”
02910

《老子》50_11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范‘故’作‘哉’。《经幢》‘地’字作‘之道’二字。《弘明集》六《释慧通驳顾道士夷夏论》引作‘生生之厚,必之死地’,盖节文。磻溪、馆本、赵写无‘也’、‘焉’二字。”
03115

《老子》53_述评

这一章,老子站在人民的立场,对为政者的“非道”行为进行了挞伐,对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给予了揭露,反映了老子进步的政治思想。 当时朝政(包括各诸侯国)败坏。那些为政者,高台榭、修宫室,...
0398

《老子》57_10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明道藏河上公本下又有‘我无情而民自清’句,考诸本皆无之。”
0385

《老子》74_04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常有司殺者殺’,六朝残卷无第二‘殺’字,馆本、卷子成疏‘殺’作‘煞’。柰卷无第二‘殺’字。···伦谓此文‘常’字涉上文而衍,第二‘殺’字亦涉下文而衍。”
0397

《老子》42_03_校笺_07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物之生也,既因陰陽和气而得成全,当须負荷陰气,怀抱陽气,爱养冲气,以为柔和,故广成子告黄帝曰,我守其一以抱其和,故我修身···形未尝衰。是知元气冲和,群生所赖。老子举...
0309

《老子》42_05_校笺_07_唐玄宗

唐玄宗注云:“萬物皆以冲和之氣為本,而冲氣和柔守本者,当须谦卑柔弱,故王公至尊,而称孤、寡、不穀者,以谦柔為本故也。”
0376

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前句“奇”,帛书甲、乙本皆假借为“畸”,《甲、乙本释文》皆校改为“奇”,今从《甲、乙本释文》本;后句,甲、乙本皆同。御注本“奇”作“其”,谓“以其用兵,以无事取天下”。严遵...
0447

《老子》57_01_校笺_06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作‘政’。”
04415

《老子》74_03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吾得執而殺之,孰敢’,古本作‘吾得而殺之,孰敢也’。一‘得’作‘豈’。”
0578

《老子》13_07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本有“者”和“也”两字,则表义足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傅奕本等本即有“者”字,《驳夷夏论》引经文有“也”字,即其证。这两句话的意思是:我所以遭受大完之刑,正因為我有自身。...
0359

《老子》44_01_校笺_02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熟’,各本作‘孰’。孰、熟,古通用。”水海按:朱说虽是,然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孰”,非为“熟”也。孰,疑问代词,前头有先行词语“名與身”,不仅表示询问,还要求比较与选择...
0437

《老子》58_06_校笺_03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以正治國,则便復以奇用兵矣。故曰‘正復為奇’。立善以和万邦,则便復有妖之患也。”
05112

《老子》22_06_校笺_05_王安石

王安石注云:“不自見乃无所不見,故常明。”
04214

《老子》50_音韵_02_朱谦

朱谦云:“按:‘三’,古音读若森,《诗经·摽有梅》‘其实三兮,求我庶士,迨其今兮;’谐今韵。又厚、角为韵。方以智《通雅》曰:‘角,古音禄,《诗经》以叶屋,东方朔以叶足,仲长统以叶俗...
05913

《老子》25_10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第一句作“人法地”,与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傅奕本等古本合,寇才质、高亨、张松如、古棣、沙少海等人妄改“人”為“王”,大误。顾本成玄英疏云:“人,王...
05213

《老子》16_13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没身不殆’,叶无此四字。”
0359

《老子》63_06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者’字,古本。夫輕諾许於人者,必少信实,固当谨乎言也。多輕易於事者,必多艰難,固当谨乎為也。”
02815

《老子》27_音韵_03_江有诰

江有诰云:“‘解’胡买、佳买、古买三切。按古有入声,当与麦部并收。《老子·巧运篇》:‘善鍵无繩約而不可解’与‘迹’、‘策’叶。”(《唐韵·四声正·十二蟹》)
03511

《老子》61_08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两者各得其所欲,故大者宜為下’,按:六朝残卷无‘两者’二字,易州作‘此两者’,馆本、卷子成疏作‘夫两者’,易州、柰卷、张之象无‘故’字,譣弼注曰:‘故曰:各得其所欲,...
03013

《老子》55_04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筋’,馆本作‘’。”
03510

《老子》02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同,后句“斯”假作“訾”(上古二字皆为支部,属叠韵假借),“善”下原有钩号,当为断句之误;帛书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范应元本“皆知”前有“天下”二字,“善”后...
05011
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“美之為美”作“美為美”,无“之”字,后句同;帛书乙本前句同,后句“惡(简作恶)”借作“亞(简作亚)”(上古二字皆为影纽铎部)。今前句从帛书乙本,后句从帛书甲本...
04411
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07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‘則’(指‘用之則’之‘則’)作‘以’。”水海按:苏辙本经文“則”如字,而注文谓“人君分政以立官長”,似苏辙注文本作“以”。
0356
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15_水海

水海按:有“萬物”二字为宜。作为生命之体来说,“萬物”包括动物、植物。譣经文之义,“萬物”和“草木”非并列关系,为从属关系;且“人”是高级动物,虽属“萬物”,但亦可与“萬物”对言。...
03811

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‘人與仁古通。’近年内出版之《老子》注译,此经文多从今本,将帛书甲、乙本改作‘與善仁’。窃以为‘予’字和‘與’词义虽同,而‘天’字與‘仁’字意义迥别。问题未待深研,即随意...
05212

《老子》16_音韵_02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常、明、王,阳部;凶、容、公,东部,阳东通韵。又:殆,之部;道、久,之幽二部兼入,之幽通韵。姚文田以常、明为一韵(十六庚平声),凶、容、公为一韵(一东平声)。邓廷桢...
0285

《老子》07_02_校笺_05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‘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’,《文选·思玄赋》注引无‘能’字。”水海按:胡本《文选》无“能”字。
05710

《老子》65_01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愚”。作“遇”者,“遇”与“愚”古通(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·需部》:“遇,假借为愚。”),作“娱”者,为“愚”之借(上古二字皆为疑母,为双声假借)。因作“...
04412

《老子》66_01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也’字。”
028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