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52_述评
这一章节老子讲的也是有关认识论的问题。 老子曾经在朴素的唯物论的基础上,提出“道”这一概念。在老子那里“道”既是一种永恒运动着的物质性实体,又是这一实体运动变化所依据的客观规律。它...
《老子》22_06_校笺_07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聖人不自見者,因物而見物,因事而見事,故能穷其义理之精微,究其兴亡之征应,上能察于天文,下能察于地理,中能参于人事,古今之变,秩然而明,幽显之机,洞然而見。是谓真見,其...
《老子》22_10_校笺_08_古棣
古棣云:“‘古之所謂‘曲則全’者,豈虚言也哉?’第一句,帛书乙本缺‘則’字,作‘曲全’,显然是抄漏了。‘豈虚言也哉’,傅奕本、范应元本如此;河上公本、王弼本无‘也’字;想尔本作‘豈...
《老子》67_10_校笺_04_唐玄宗
唐玄宗注:“舍儉且廣,廣则伤财。”
《老子》74_01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民常不畏死,如之何其以死惧之’,古本。谓民之争利犯法而常不畏死者,由上之人有为多欲而然也。在上者只当清静无欲而使之自化,如之何更以死罪惧之?”
《老子》38_07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孔颖达《礼记正义》引同此(傅奕本)。《后汉书·崔骃传》注引无四‘而’字。《朱穆传》注引有。《辅行记》一之三引更有‘失禮而後智,失智而後信’两句。然各本及《庄子·知北游篇...
《老子》19_06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馆本作‘見抱樸’。各本‘褒’作‘抱’,后同。易州、宋河上、范、吴‘樸’并作‘朴’。《说文》曰:‘樸,木素也。朴,木皮也。’则作‘樸’者是正字,作‘朴’者假借字。‘褒...
《老子》39_05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其致之一也’,苏、曹、陈本并无下二字(即无‘一也’)。”
《老子》31_12_校笺_03_纪昀
纪昀云:“按‘哀悲’,河上公注本及各本俱作‘悲哀’。”
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03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較’,音角,又校,量,深浅也。‘傾’,高下不正貌,去营反。”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08_张煦
张煦云:“吕无‘兮’字,林、苏‘豫’作‘與’。”
《老子》56_06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上句前应有“故”字。此两句及下四句,是承上文“知道之士”“塞说”、“閉門”、“和光”、“同塵”、“銼鋭”、“解紛”而言,当有“故”也,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景龙本等本有“故”字...
《老子》31_02_校笺_04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引经文云:‘物或惡之,故有道不處。’疏云:‘一切人、物皆畏兵而惡贪,故有道行人不處心於兵戈及贪欲。’顾本无疏,当系缺文。马说非是。按:《广雅·释诂》:‘或,有也...
《老子》13_09_校笺_10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故貴以身為天下者’之‘為’字,罗卷、易州作‘於’,与《庄子》同,而《庄子》兼有‘於’、‘為’二字者,王念孙谓‘於’即‘為’也。《庄子》本作‘於天下’,后人依《老子》旁...
《老子》79_音韵_06_本章韵读
本章韵读:怨、怨、善,元部;人,真部;真元合韵。契、勶,月部。親、人,真部。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‘苟’作‘及’,无‘乎’字,王弼同。”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亦我義教之’,司马无‘義’字,邵作‘我亦義教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03_毕沅
毕沅云:“‘佐’,应作‘左’。王真作‘不以兵强於天下’。”
《老子》58_05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全损,帛书乙本损掩一“其”字,据王弼本校补。遂州碑本“正”作“政”,句末无“也”字,谓“其无政”。傅奕本“也”作“衺”,谓“其无正衺”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孙盛...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王弼同(‘夫惟不争,故天下莫能與之争’),河上作‘夫惟不矜,故天下莫與之争’。考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亦作‘夫惟不争’,恐今河上本非也。”
《老子》09_02_校笺_09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‘税’字当从河上本作‘鋭’。《说文》:‘税,木杖也。’‘棁’既为木杖,不得云‘揣而税之’。《释文》虽据王本作‘税’,然言‘税’字‘音菟夺反,又徒活反’。考《玉篇·手部》...
《老子》70_04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夫唯无知,是以不我知也’,一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0_10_校笺_01_校堪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虎无所昔亓蚤,兵无所容□□”,前句“昔”即“措”的假借(两字皆属铎部),“蚤”为“爪”之假借(二字皆属幽部);后句损掩“其刃”二字。帛书乙本前句仅残留“其蚤”二...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王弼作‘宗寞’,河上、今王弼作‘寂兮寥兮’。”
《老子》48_音韵_04_本章韵读
本章韵读:益,锡部;為、為,歌部转入支部,支锡通韵。損、損,文部。下,鱼部;事,之部;下,鱼部,之鱼合韵。
《老子》41_11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;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等皆同乙本。
《老子》33_04_校笺_08_冯达甫
冯达甫云:“有力即可以勝人,没有极坚强的克制力却不能自勝。不能冲破私心杂念重围,如何謂强!故有当大敌而常勝,临着糖衣炮弹便倒下的,正在于但能勝人,不能自勝。”
《老子》20_05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广明本、室町本作‘荒’,(景龙)碑本作‘忙’。‘忙’与‘茫’同,实‘芒’字,‘芒’借为‘荒’,即今‘茫’字。《诗经·长发》‘洪水芒芒’,《玄鸟》‘宅殷土芒芒’,传‘大貌...
《老子》21_述评
这又是一章道的写状。开头两句概括地阐明了“德”和“道”的关系。老子认为“孔德”的一个法则就是“唯道是从”。“道”是核心,“德”是由“道”决定的;“道”内在于万物,“德”是“道”所显...
《老子》60_01_校笺_05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治大國者若亨小鱗’,‘鱗’,总括魚之属也。傅奕、孙登同古本。‘小鱗’,小魚也。”按:范所见傅奕本“鮮”作“鱗”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