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14_古棣
古棣云:“‘或炅或吹’,王弼本、河上公古本(古棣指王羲之本)、《老子想尔注》作‘或嘘或吹’,河上公本‘嘘’作‘呴’;傅奕本、范应元本作‘或噤或吹’。帛书甲本作‘或炅或吹’,乙本作‘...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故能敝’,陆、王弼作‘蔽’,必世切。纂微、苏‘敝’并作‘弊’。五注、叶并作‘是以能敝’;清源同上,无‘能’字。司马作‘是以能弊復成’。黄‘敝’作‘蔽’。”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13_苏辙
苏辙注云:“无所不容,则彼我之情尽,而尚谁私乎?无所不公,则天下将往而歸之矣。”
《老子》26_03_校笺_07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燕’,易州、开元石刻同河上。”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如之何萬乘之主,而以身輕天下’,古本。‘乘’,去声,車数也。天子畿内,地方千里,出車萬乘,故曰‘萬乘之主’。谓君子犹不敢離‘重’与‘静’,如之何為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...
《老子》23_05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河上作‘故從事於道者,道者同於道’,御注、王弼与河上同。”
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06_高亨
高亨云:“‘强為之名曰大,大曰逝,逝曰遠,遠曰反。’按此十五字疑本作‘强為之容曰大,曰逝,曰遠,曰反’。‘名’、‘容’形近,且涉上文而讹。道既‘字之曰道’,不能又‘名之曰大’,本书...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6_王先慎
王先慎云:“‘吾有三寳,持而寳之’,河上、王弼本‘吾’作‘我’,‘寳之’作‘保之’,陆希声、赵孟頫作‘保而持之’。傅本与此合。”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13_魏源
魏源云:“‘大國者下流,天下之交。天下之牝,常以静勝牡。牝以静為下’,旧‘牝’、‘牡’二字连文,故焦竑谓‘一本作天下之交牝’,无中间‘天下之’三字。”
《老子》54_01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捝’,一作‘脱’。善建德者,深而不拔;善抱道者,固而不捝。”
《老子》20_17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有已’即‘有以’。《说文》:‘已,用也。’隶亦作‘目’,作‘以’。《广雅·释言》:‘已,吕也。’郑注《考工记》曰:‘已或作以;’注《檀弓》曰:‘以與已字本同。’《荀子...
《老子》08_01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“如”作“治”,当为“似”的音假(上古二字皆为之部),《甲本释文》即校为“似”;帛书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刘惟永本“上”作“其”,“如”作“若”,谓“其善若水”。其他诸...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14_高亨
高亨云:“马叙伦曰:‘悠本字疑当作。’亨按:马说是也。《说文》:‘,嗼也。’嗼为不言或无声之义,单言‘’亦然。古书恒以‘寂’字为之,‘寂’正字作‘宗’。《说文》:‘宗,无人声。’重...
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前句作“民多利器”,“民”则为“人”字之误,后句同此,唯“昏”作“昬”;乙本前句同甲本,后句损掩“而國家兹”四字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顾欢本、道藏傅...
《老子》68_02_校笺_13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与”。“與”,争、戰之义。《左传·哀公九年》“宋方吉,不可與也”,杜帛书老子校笺译评356预注:“不可與戰。”《国语·越语下》“彼来从我,固守勿與”,韦昭注...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12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强本成疏引经文云:‘謂之非道,非道早已;’是成作‘謂之非道,非道早已’。”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05_劳健
劳健云:“‘知常容,容乃公’,以容、公二字为韵。‘天乃道,道乃久’,以道、久二字为韵。独‘公乃王,王乃天’二句韵相远。‘王’字义本可疑,王弼注此两句云:‘荡然公平,则乃至于无所不周...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15_高明
高明云:“今本‘或歔或吹’之‘歔’字,也有作‘呴’、‘欨’、‘煦’、‘噤’者,乙本作‘熱(简作热)’,甲本作‘炅’。在此皆应假为‘嘘’字。‘嘘’字晓纽鱼部字,‘熱’為日纽月部字,‘...
《老子》13_04_校笺_03_王安石
王安石注云:“得失若驚,此寵之所以為辱也。”
《老子》24_04_校笺_03_水海
水海按:“伐”,功伐,功劳,《左传·庄公二十八年》“且旌君伐”,杜预注:“旌,章也;伐,功劳。”《尚书·大禹谟》:“汝惟不伐,天下莫与汝争功。”孔传:“自功曰伐。”《汉书·高帝纪》...
《老子》80_01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小國寡民,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也’,古本。老子前言治大國莅天下之式;而此言小國者,谓王者有道,则國不在大,民不在多,诚能无欲无为,则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也。”
《老子》46_03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应有此句。据《韩非子·喻老》和帛书甲、乙本可知,先秦两汉,此句尚有,到魏王弼时,此句已脱;所以,至唐陆德明所见王本已不全矣,故陆亦脱此句。又,孙诒让云:“《韩诗外传》引‘可...
《老子》79_03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''徹',李直列切,法也,通也。'
《老子》08_05_校笺_08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作‘政’是也。《老子》书中‘正’、‘政’二字互见,五十八章‘其政闷闷,其政察察’;与此均用‘政’。‘治’字,《释名·释言语》:‘治,值也,物皆值其所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35_述评
本章节通过对有声有味的“乐与饵”和无声无味的“大道”的比较,劝导人君要执守“大道”,以使天下和平康泰。《老子》认为,就体而言,“乐与饵”有声、有味、有形;“道”则无声、无味、无形。...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却’,除也。‘糞’,弗问反。”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故无棄人’,叶‘故’作‘而’。”
《老子》12_04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以上八说,都不确当,盖未得老子之真义也。《老子》此处之“爽”,為楚方言。《楚辞·招魂》云:“厉而不爽些;”王逸注云:“厉,烈也;爽,败也。楚人名羹败曰‘爽’。··(言)其味...
《老子》03_04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是以聲人之□□”,“聖(简作圣)”假作“聲”(上古二字皆為书纽耕部),“治也”二字损掩;帛书乙本如此,唯“聖”省作“取”,《乙本释文》径直校作“聖”(简化作“圣”...
《老子》25_08_校笺_13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因强名曰大,而举所以次大者,故天能颠玄在上,垂覆万物;地能宁静于下,厚载万物;王能清静无為,而化万物。此三大也,吾道一以贯之矣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