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162页

《老子》39_14_校笺_05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强本荣注引经文云:‘此其以賤為本耶,非?’则荣作‘此其以賤為本耶,非?’”
0385

《老子》24_05_校笺_06_憨山

憨山云:“自矜,谓自恃其能,此好胜强梁之人,速于取死。”
0389

《老子》25_05_校笺_08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按:今验之帛书,王弼实近古本。惟后人每依《韩非子·解老》及《牟子·理惑论》所引,都有‘强字之曰道’句,且《庄子·则阳篇》郭注亦曰:‘而强字之曰道;’遂谓以理而推,‘大’...
03810

《老子》30_03_校笺_14_古棣

古棣云:“以傅奕本、河上公古本(古棣指王羲之本)为长(二本皆作‘故善者果而已矣’)。此句与上文有逻辑上的因果联系,所以应有‘故’字;无‘矣’字语气不足,於诗的节奏求之,亦应有‘矣’...
03811

《老子》56_04_校笺_03_王安石

王安石云:“‘挫其鋭’,‘同其塵’,此文两见。盖《道德经》莫不皆如此。”
03815
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17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欲歙,先與之張;欲弱,先與之强,而卒令其歙弱者,是柔弱之道能制勝於剛强也。故云‘柔弱勝剛强’。”
0385

《老子》37_04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作“鎮之以无名之樸”為是,帛书本出土,即证高亨之说甚确。然下句不作“夫亦將无欲”,而作“夫將不辱”。以帛书甲本、乙本重文验之,则甲本為“夫將不=辱=以情”,乙本為“夫將不=辱=...
0388

《老子》15_08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樸’,普角反。又作‘朴’。”
0389

《老子》41_10_校笺_04_黄锦煌

黄锦煌云:“夫道蕴涵渊深虚空之本性,以致无所不通,无所终穷,天地万物莫不由此以成;然却不见其形,形既不可见,岂有边角可言?是知道体以配称宇宙间,最大方形之物也。”(《老子思想研究》...
0389

《老子》30_今译

以道辅佐君主,不用兵力逞强于天下。用兵这件事很危险,一定会得到报应。军队驻扎过的地方,必会荆棘丛生。善于用兵的将帅,只要取得胜利就罢了,不用武力逞强。胜利了,而不要骄傲;胜利了,而...
0388

《老子》11_01_校笺_09_冯达甫

冯达甫云:“共,向。《论语·为政篇》:‘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共之。’朱注:‘共,音拱,亦作拱。共,向也,言众星四面旋绕而归向之也。”
0388

《老子》57_08_校笺_02_张煦

张煦云:“《御览》七六引作‘聖人之言云’。”
0385

《老子》58_03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禍兮福所倚,福兮禍所伏’。河上、王弼有两‘兮’字,无两‘之’字。”水海按:今道藏河上公本前句无“禍”后之“兮”,并有两“之”字;王弼本(《四部备要》本、《诸子集...
0387

《老子》66_述评

《老子》这一章不是旨在讲所谓“统治术”(即古人所说的“君人南面之术”),而斯旨在讲“善下”、“不争”,能够给人民带来好处,这样人民就不会反抗统治者,当然社会就趋向安定的局面。 老子...
03810

《老子》71_03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聖人之不病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并无‘之’字。”
03815

《老子》72_04_校笺_12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自知者,蕴于中而不以知显于外,藏于己而不以知炫于人。虽潜德之光,亦有时而不容掩,然必自然之見,非自見也。自愛者,视身为重,而愈以谦退自处,保命为切,而愈以下人为心。虽道...
03815
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15_水海

水海按:有“萬物”二字为宜。作为生命之体来说,“萬物”包括动物、植物。譣经文之义,“萬物”和“草木”非并列关系,为从属关系;且“人”是高级动物,虽属“萬物”,但亦可与“萬物”对言。...
03811

《老子》77_04_校笺_11_易佩绅

易佩绅云:“道在天下均而已,均而后适於用。此有餘則彼不足,此不足而彼有餘,皆不可用矣。抑其高者,損有餘也;舉其下者,補不足也。天之道如是,故其用不穷也。”
03814

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04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惵惵’,李:图协切。陆、王弼作‘歙歙’,许及切。一本作‘惵惵’。河上作‘惔’,简文作‘怵’。司马下有‘焉’字。‘歙歙’固无义,‘惵惵’亦无理。愚意‘惵惵’,当作‘惵惵’...
0387
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不□□□,□民不”,损掩“見可欲”和“使”四字,“”為“亂”之省文;帛书乙本同此,唯“亂”省作“”,《乙本释文》径直作“亂”(简化为“乱”)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。...
03812

《老子》29_述评

此章节主要宣扬的是无为守中、顺任自然的思想。吕惠卿说:“《老子》言取天下常以无事。无事者,因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,故能得天下之心而使之不去,非有以为之也。惟道可以御器。天下之器神器也...
03815

《老子》14_12_校笺_06_奚侗

奚侗云:“《诗经·思齐》:‘以御於家邦。’郑笺:‘御,治也。’《国语·鲁语》‘九有’,高注:‘有,域也。’古今异世,道常不变,可持以治今之邦域也。”
03814
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16_清世祖

清世祖注云:“此章借大國、小國,以喻知道之人,宜谦宜静也。為大國者,能自卑下,则可以合天下之交。其下者,譬如牝然,牝者以静而勝其牡者也。惟静惟下,而牝以勝。知道者法之,故以大國而下...
03813

《老子》63_07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张舜徽说是。“是以”,即“以是”的倒装,惯用词组,意思是“因爲这个”,今译一般為“因此”,或译注“是以”为“因此,以···”(任继愈译文),实为误译。“猶難之”:“猶”即尚...
03811

《老子》64_04_校笺_03_水海

水海按:此两语言“其事未彰著,微小易散去也”(河上公注)。
0389

《老子》67_09_校笺_11_唐玄宗

唐玄宗注:“今舍慈且勇,勇则害物。”
0389

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此二句谓:善帅兵者不逞勇武,不露锋芒,而重用的是谋略;善戰者以戰略勝,不逞武夫之奋怒,所以不会被敵方所激怒。
0385

《老子》21_02_校笺_13_唐玄宗

唐玄宗注疏云:“此明虚极妙本為物形态,即孔德所從之道也。虚极妙本,强名曰道。道之為物,其运动形态若何?言此妙本不有不无,难為名称,欲谓之有,则寂然无象。欲為之无,则湛似或存。无有难...
03812

《老子》72_述评

这一章节是老子政治思想的光辉点之一,其主旨是反压迫反暴政。 老子认为,统治者对待人民要宽厚,“毋闸其所居,毋猷其所生”,不要用暴政逼迫人民,不要用威权压制人民。如果一味凭借威力、恐...
03810
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14_劳健

劳健云:“《论语》郑注‘坦荡荡’,宽广貌。‘墠’训宽,是假作‘坦’。‘繟’字盖又从‘墠’字传写演变。故今河上本亦作‘繟’。《广雅》:‘繟,缓也。’词固可通,然与下文‘恢恢’义不相应...
038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