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160页

《老子》31_述评

本章节言述兵事乃不得已而用之,即“为而不争”,表达了老子反对侵伐战争的思想。老子表现了自己对兵器的厌恶情绪。他认为兵器是不祥之物,兵器与凶杀相连,祸患都是人们借助它来造成的,因此,...
0379

《老子》60_04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陶鸿庆说非是。陶据张之象王本注所谓《老子》无“非其”二字,而道藏王弼本、道藏集注本王弼注文皆出现“非独”二字,正与经文“非其神不傷人”之“非”相吻合。又,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...
03710

《老子》16_10_校笺_02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‘知常’下诸本无‘曰’字,旧钞河上本(天文钞本)、广明幢并有。依注义,王本亦有‘曰’字也。”
03712

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范、彭、张嗣成、张之象作‘失者,同於失’。臧疏作‘失者,同於失’。”
03710

《老子》25_03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文当无“周行而不殆”句,高明说诚是。不过,河上公本、想尔本等汉人本就已有此句流传,可知汉人已增入本句矣。
0376

《老子》32_06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天將知止’,御注、王弼作‘夫亦將知止’,河上作‘夫亦將知之’。”水海按:今譣河上公本“夫”作“天”,严氏校误。
03710
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6_王先慎

王先慎云:“‘吾有三寳,持而寳之’,河上、王弼本‘吾’作‘我’,‘寳之’作‘保之’,陆希声、赵孟頫作‘保而持之’。傅本与此合。”
0379

《老子》72_04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馆本、卷子成疏‘是以’作‘故’。各本无两‘而’字。按:此文与上不相衔贯,疑当自为一章。有脱文。”
03714

《老子》74_02_校笺_0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‘若使民常畏死,而為奇者···’,譣谊‘常’下当据敦煌辛本增一‘不’字。盖既常畏死,即不敢為奇;惟其常不畏死,故敢為奇也。”
0376

《老子》56_06_校笺_07_朱谦之

朱谦之:“‘而疏’句,柰卷有‘亦’字。”
0378

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14_高明
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经文相同,与今本之主要差别是:首句‘此三言也’,今本多作‘此三者’,或谓‘三者’。所谓‘三言’,系指前述之‘聖智’、‘仁義’、‘巧利’而言。虽说‘三言’、‘三...
03714
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13_劳健

劳健云:“‘食母’二字,范本误从唐玄宗加字,作‘求食於母’。玄宗自注云:‘先无求、於两字,今所加也。’明非古本。范氏失於校正。”又云:“‘食’,音嗣,养也。‘母’谓本也。知养其本,...
0375
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16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言侯王当屈己以下人,汲汲求贤,不可但欲贵高于人无已时,將恐颠蹙失其位。”
0377
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07_张煦

张煦云:“林、葛‘默’作‘坦’,吕、葛、赵作‘繟’。”
03711

《老子》49_06_校笺_01_校堪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信也”,损掩一“得”字,帛书《老子甲本释文》就校为此“得”字。帛书乙本作“德信也”,帛书《老子乙本释文》认为“德”为“得”之借字,校作“德(得)信也”。高明连同...
0375

《老子》13_01_校笺_0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‘寵辱若驚,貴大患若身’,二句组织相似,而谊不相比。如‘寵’、‘辱’同為名词,而‘貴’则用為动词;‘驚’用為形容词,而‘身’则用為名词。‘寵辱若驚’,谓寵与辱皆若驚也。...
0379
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13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按:疑当作‘故能蔽而新成’。‘蔽’者,‘敝’之借字。‘不’者,‘而’之误字也。‘敝’與‘新’对。‘能敝而新成’者,即二十二章所云‘敝則新’,与上文‘能濁而清,能安而生’...
03715

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各本並同此(‘萬物並作,吾以觀其復’),宋河上亦同此,无‘是’字。臧疏引顾欢曰:‘夫静觀其反真。’又引王曰(前人謂为弼注,今核之非是。考陆德明《经典释文·序录》,《...
0375

《老子》39_03_校笺_0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《文选》江文通《杂体诗》注引无‘萬物’一句。”
03715

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之然’,御注、今河上作‘之然哉’,王弼作‘之狀哉’。”
0377

《老子》74_01_校笺_08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毕氏《考异》傅奕本作‘民常不畏死’,按下云:‘若使民常畏死’,则此亦当有‘常’字矣。《容斋续笔》卷五卷十两引皆有‘常’字。”
03713

《老子》74_04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常有司殺者殺’,六朝残卷无第二‘殺’字,馆本、卷子成疏‘殺’作‘煞’。柰卷无第二‘殺’字。···伦谓此文‘常’字涉上文而衍,第二‘殺’字亦涉下文而衍。”
0377

《老子》25_03_校笺_08_詹剑峰

詹剑峰云:“根据现代的科学定律来理解老子所说‘獨立而不改···’的意义,这话是合乎科学定律的,是唯物主义的对世界的认识。因為混成之物(气)是‘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,至天地消散也不死不...
0378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10_吴云

吴云云:“‘轍’,傅本作‘徹’。”水海按:卢氏抱经《释文考异》:“《说文》无‘轍’字,《庄子》、《战国策》、《史记》皆以‘軼’为‘轍’。按:‘軼’借字,实应用‘徹’。”
0378
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馆本、易州‘乃’字并作‘能”,下同。弼注曰:‘荡然公平,则乃至於无所不周普也;无所不周普,则乃至於同乎天也。’盖王本‘王’字作‘周’,‘周’字坏脱成‘王’,读者以‘...
0379

《老子》66_07_校笺_05_高明

高明云:“(傅奕本)作‘不以其不争,故天下莫能與之争’···严遵本前无‘其’字,而后无‘能’字,作‘非以争,故天下莫與之争’。”水海按:查道藏严遵本、怡兰堂刊严遵本后一句皆作“故天...
03711

《老子》67_12_校笺_03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作‘死矣’。”
03711

《老子》67_音韵_02_吴棫

吴棫《韵补》三十六《养》:“勇”,羽两切,健也。《老子》“慈故能勇,儉故能廣,不敢為天下先,故能成器長。”長,上声。
03714

《老子》38_09_校笺_03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、苏、林无‘也’字。”
03714

《老子》21_07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并作‘自古及今’。”
037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