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173页

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以其智多’,古本作‘以其多智也’。”
0268

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3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‘智多’作‘智故’。”水海按:无名氏《道德真经次解》所据龙兴观本作“知故”,与武内义雄所见不同。
04811

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并作‘智多’,无‘也’字。”
04915

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范、罗卷作‘知多’,各本作‘智多’,无‘也’字。卷子成疏、易州‘知’作‘智’,无‘也’字,‘智’字下同。”
05010

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6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作‘民之難治也,以其知也’。甲本‘治’字损掩。如按:此与上文‘將以愚之’句为韵,当如严本作‘以其知之’。”
05010

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7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各本作‘智多’,而王弼注云:‘多智巧诈’,下文又注云‘以其多智也’,是王本原作‘多智’无疑。今从景龙碑本。多犹重也,尚也。皆语承上文申言民之所以難治,由于為人君者以己才...
05013

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8_高明

高明云:“世传今本多同王本‘民之難治,以其智多’,景龙碑作‘民之難治,以其多智’,帛书甲、乙本均作‘民之難治也,以其知(智)也’,皆无‘多’字。老子主张存愚弃智,先以自全其愚人之心...
03713

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高明说是。《老子》古本当无“多”字。道藏严遵本、怡兰堂刊严遵本即无“多”字。遂州本亦无“多”字,作“人之難治,以其知故”;“知”后之“故”当属下句,可知“多”字为衍文。又:...
04614

《老子》65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如此;帛书乙本二处“邦”字作“國(简作国)”。《甲、乙本释文》皆校“以知(zhì,知羲切)”為“以智”。今从甲本。张松如云:“帛书‘治’字讹作‘知’,据今本改。”按:...
0399

《老子》64_述评

《老子》在这一章节里谈了一些发展、变化的观点,他又以发展变化的辩证观点作为自己“无为”政治主张的哲学基础,所以有人指出老子这一章是明无为之旨(魏源语)的。 老子指出,“其安也,易持...
0438

《老子》65_03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國之賊’下古本有‘也’字。”
03111

《老子》65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三句,帛书甲本作“故曰:為道者非以明民也,將以愚之也”,“古之”作“故曰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故曰’,各本作‘古之’。”帛书乙本第一句同此,第二句、第三句作“非以明□□,□...
05412

《老子》65_03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王弼、高翻作‘故以’。”
0407

《老子》65_01_校笺_02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‘愚’作‘娱’。”
04015

《老子》65_03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无‘也’字,下同。河上并无‘故’字。”
04114

《老子》64_15_校笺_06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各本均作‘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’。‘以’字帛书甲、乙本并作‘能’,‘不’字并作‘弗’,今从写正。篆书‘以’字作,‘能’字作,《老子》原文盖本作,传写者缺脱而为耳。”
04511

《老子》64_15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朱谦之、张舜徽之说是也。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能輔”。此句言“聖人”能够輔助萬物的自然发展,而不敢强作妄為。显然这是在宣传“无為”之道的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教人反本实者,欲以...
02611

《老子》64_15_校笺_08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‘輔’,佐也。自然,物之本性也。衆生起妄,失於本性。聖人慈诱,劝學无為,将以輔佐物之自然,真性不敗,故不敢為於俗學与多欲也。”
0286

《老子》64_15_校笺_09_高亨

高亨云:“《老子》极言聖人无為。二章曰:‘聖人处无為之事。’三十八章曰:‘上德无為而无不為。’四十三章曰:‘无為之益,天下希及之。’四十七章曰:‘聖人不為而成。’四十八章曰:‘為道...
05314

《老子》64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持、謀韵(之部,謀明丕反)。散、亂、末韵(祭元通韵,散音线,亂音恋,末音蔑)。土、下韵(鱼部)。貨、過、為韵(歌部,货平声)。高本汉谓:持、謀、有与泮、散、亂相间...
02914

《老子》64_音韵_02_邓廷桢

邓廷桢谓:持、谋韵,云:“謀,古音在之咍部,凡《诗经》五见,皆与蚩、丝、丘、期、媒、姬、思、骐、时等字為韵。”
04715

《老子》64_音韵_03_顾炎武

顾炎武《唐韵正》卷六《十八尤》谓:“‘謀’,古音媒。····《老子》:‘其安易持,其未兆易謀。’‘不召而自来,然而善謀。’”旁证云:“《管子·霸言篇》:‘智者善謀,不如当时。’《庄...
09910

《老子》64_音韵_04_吴棫

吴棫《韵补》谓:“脆”,昌说切,易断也。《老子》:“其脆易判。”水海按:“判”,河上公本及景龙本作“破”,而“破”字无韵,从傅本作“判”。
03314

《老子》64_音韵_05_李赓芸

李赓芸谓:“按:末、土、下皆韵也。末字当读上声如姆,而《广韵》十‘姥’不收。”邓廷桢云:“木為侯部之入声(王力上古二十九韵部,木入屋部),末為祭部之入声(黄侃祭部并入月部),非韵;...
0366
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14_范应元

范应元注云:“欲乎不欲,常无為也;學乎不學,体自然也。‘復’音伏,反本之义。衆貴難得之貨,而轻至重之身,欲之胜也;尚有為之迹,而乖自然之道,學之过也。聖人则不然,欲乎不欲,而不貴難...
0455

《老子》64_音韵_06_夏燮

夏燮《述韵》(卷八)曰:“古‘貨’与化通,详《唐韵正》,亦古平音。《老子》‘不貴難得之貨’,与‘過’為韵。”
03614
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15_吴澄

吴澄云:“此言聖人之學,以不學为學。衆人所趋者,我則不趋;衆人掉臂过而不顾,我則还反其处;是不學人之所學也,故曰‘學不學’。凡此不欲、不學者,盖以萬物之理,无為而自然,故吾亦无為。...
05311

《老子》64_音韵_07_水海

水海按:“其安也,易持也;其未兆也,易謀也。”持【dǐe】、謀【mǐwe】為韵,二字皆入之部。又此為虚字脚,富韵。“其脃也,易判也;其微也,易散也。為之於其未有也,治之於其未亂也。”判...
03010

《老子》64_15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能輔萬物之自□,□弗敢為”,前句损掩一“然”字,后句损掩一“而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严遵本、道藏河上公本、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...
05112

《老子》64_音韵_08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持、謀,之部。判、散、亂,元部。木,明纽屋部;末,明纽月部,双声為韵。土、下,鱼部。敗,月部;失,质部,月质合韵。為,歌部;敗,月部,歌月通韵;失,质部,月质合韵。事、之...
035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