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176页
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14_高明

高明云:“《老子》特别警告人君:‘夫代司殺者殺,是代大匠斵也。夫代大匠斵者,則希不傷其手矣。’‘司’即前文‘有司’,皆指主管刑律之机关。民有犯罪以律当死者,則由有司以法執办,人君守...
0369

《老子》05_02_校笺_03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聖人与天地合其德,以百姓比芻狗也。”
0359

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12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理天下之聖人,布德施惠,淳风偃化,物遂生成,法道忘功,不自為尊大,故能成其光大之业尔。”
0309

《老子》19_音韵_02_邓廷桢

邓廷桢云:“倍、慈、有為韵。音声、兹声、有声之字,古音隶之部。《诗经·瞻仰》‘如贾三倍’,与‘妇无公事’為韵。”
0275

《老子》54_03_校笺_07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、葛‘之’下有‘於’字,下同。”
0507

《老子》30_02_校笺_09_劳健

劳健云:“‘大軍之後,必有凶年’,景龙、敦煌与道藏龙兴碑本无此二句,他本皆有之。《汉书·严助传》淮南王安上书云:‘臣闻軍旅之後,必有凶年;’又云:‘此《老子》所謂師之所處,荆棘生之...
0419
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16_王安石

王安石注云:“《字说》:《韩非子》曰:‘自营为私’,‘背私为公’。夫自营者,未有能成其私者也,故其字为自营而不周之形。故《老子》曰:‘夫非以无私也,故能成其私。’私从禾,从厶。厶,...
02715

《老子》37_01_校笺_04_高明

高明云:“此章与三十二章内容基本相似,首句皆作‘道恒无名’;而今本此章首句作‘道常无為而无不為’,显非《老子》原文,当从甲、乙本為是。”又云:“从甲、乙本观察,老子只主张‘无為而无...
02814

《老子》58_03_校笺_03_王先慎

王先慎云:“《老子》明皇、陆希声本无‘之’字。‘倚’,因也。‘伏’,匿也。”
04512

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6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作‘民之難治也,以其知也’。甲本‘治’字损掩。如按:此与上文‘將以愚之’句为韵,当如严本作‘以其知之’。”
05210

《老子》77_07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宋河上、馆本、易州、卷子成疏、臧疏、柰卷、磻溪作‘唯有道者’,柰卷‘道者’下有‘乎’字。六朝残卷作‘唯有道乎’。伦谓此文当作‘惟有道者’。”水海按:易州本作“其唯有道者...
02611

《老子》63_04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上文有“圖難”、“為大”之语,此文作“天下之難”、“天下之大”,则前后文“難”、“大”文字一律。他本此二句中作“難事”、“大事”,则上、下行文不一也,故帛书本作“天下之難”...
0446

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惚兮恍兮,中有象兮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陈、达真、叶、清源、黄、程、邵并作‘惚兮恍,其中有象’。”
04115

《老子》41_11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;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等皆同乙本。
03113

《老子》39_09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馆本无‘將’字。河上、王弼并作‘竭’,不知毕依何本。‘竭’,当作‘渴’。毕说是也。《说文》曰:‘渴,尽也。’”
0246

《老子》54_03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“於”字,《老子》故本当无。从古汉语语法方面来说,“修之身”,“之”字为结构助词,用在动宾之间,句子实为动宾短语,即“修身”(许抗生译帛书《老子》此句为“以道修身”,“以道...
03611

《老子》55_02_校笺_07_张煦

张煦云:“林作‘毒蟲虺蛇不螫’。”
04611
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08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‘幽’作‘窈’,无‘冥’下‘兮’字。”
03911

《老子》14_10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“沕”(mì),潜藏,隐没。《集韵·质韵》:“沕,潜藏也。”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袭九渊之神龙兮,沕深潜以自珍。”裴骃集解引徐广曰:“沕,潜藏也。”司马贞索隐:“张晏曰...
04913
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08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王弼作‘我獨昏昏’。”
05112

《老子》12_01_校笺_05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‘五色令人目盲’,甲本‘盲’讹作‘明’。”
0475

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08_高亨

高亨云:“古人攘臂,援其袂而缠以绳,故其本字作纕从系。《说文》:‘絭纕,臂绳也’,是其证。或上卷其袂而不缠绳,《广韵》‘揎袂出臂曰攘’是也。《孟子·尽心篇》:‘冯妇攘臂下车。’《庄...
04811

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6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'敦煌辛本'不'作'能'。'
05413

《老子》32_07_校笺_11_马其昶

马其昶云:“水止於江海,则不溢;人止於道,则不殆。”
0409

《老子》64_05_校笺_07_杜光庭

杜光庭云:“‘為’者為之,防也,防患於未然。虽复释‘易持’之意,亦旁演防未然之旨。《文选诗》曰:‘君子防未然。’此所谓防患避嫌也。‘理’者救理也,嗜欲之生,乱於正性;正性将复,理之...
05711

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16_唐玄宗

唐玄宗注疏云:“‘三者’,谓‘三絶’。此三者但令棄絶,未示修行,故以為文不足垂教,更令有所屬者,在下文‘見真素’、‘抱淳樸’、‘少私邪’、‘寡贪欲’也。” 又,桂君五十郎云:“此节...
05314

《老子》44_02_校笺_06_薛蕙

薛蕙云:“世之人不知贵己贱物之道,而危身弃生以徇物。老子闵而教之曰:名之與身,何者其親乎?何为外身而内名也?身之于貨,何者其重乎?何为贱身而贵貨也?或得名貨而亡身,或得身而亡名貨,...
02713
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不知有之’,一作‘下知有之’。今从吴幼清本。”
03614
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06_纪昀

纪昀云:“‘我獨昏昏’,按:‘昏昏’,河上公注本作‘若昏’。”
03010

《老子》41_08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建德若輸’,‘輸’,傅奕云:‘古本作輸。’引《广韵》(当为《广雅》)云‘輸,愚也’。河上公(注)作‘揄’,乃草字变‘車’为‘手’。傅奕云:‘手’字之误,动经数代,况‘...
05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