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181页
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5_俞樾

俞樾云:“按:‘常’乃‘當’字之误。河上公注曰:‘取,治也,治天下常當以无事;’疑河上原注作‘治天下當以无事’。后人因经文讹作‘常’,因于注文增入‘常’字耳。”
0546

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06_纪昀

纪昀云:“‘以其終不自為大,故能成其大’,按河上公注本作‘是以聖人終不為大,故能成其大`;《永乐大典》作‘以其不自大,故能成其大’。”
03112

《老子》19_02_校笺_0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仁義顺乎自然,孝慈根于天性,皆不能有意强為,强為则失其真,浸假而天下皆假仁義之名以行其私焉。《史记·鲁仲连列传》:‘昔者齐威王尝為仁義矣,率天下诸侯而朝周。’夫仁義...
0569

《老子》78_07_校笺_06_孙鑛

孙鑛云:''受國不祥',今本'受國'下,多'之'字。'
0536

《老子》78_03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''柔之勝剛,弱之勝强',一上有'故',无二'之'。'
0378

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07_吴澄

吴澄云:“‘歙歙’,缩意。王氏曰:‘心无所主也。’诸本‘歙歙’作‘惵惵’,或作‘怵怵’,皆恐惧意。惟王弼作‘歙’,以‘心无所主’释之,与上下文意协。‘歙’,音‘翕’;‘惵’,达叶切...
04213

《老子》79_01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本作'焉',他本皆作'安'。《经传释词》卷二云:'《周易·同人·正义》:'安,犹何也。'《汉书·吴王濞传》严师古注:'安,焉也。'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曰:'暴而不戢,安能保大?犹...
0438

《老子》51_03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是以萬物’,御注作‘是以聖人’。”
03412

《老子》32_04_校笺_03_徐梵澄

徐梵澄云:“‘以俞甘露’,‘俞’、‘澍’通假。通行本作‘以降甘露’。‘甘露’,古史数志其事,且以之纪年。或谓某种植物微菌,在空气中遇水气凝成。以其罕有,谓为吉徵。或者《老子》此说乃...
04310

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10_清世祖

清世祖云:“此章言有无合一之妙。世人但知有之為用,而不知以无运有,其用乃神。观乎乘载以車,而必轂有空虚之处,乃得車之用。日用以器,而必器有空虚之处,乃得器之用。居处以室,而必室有空...
02913

《老子》74_04_校笺_03_卢文弨

卢文弨云:“藏本‘常有司殺者殺,夫司殺者是大匠斵’,此王本也。明皇本‘常有司殺者殺,夫代司殺者殺,是谓代大匠斵’。”
04815

《老子》53_04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作“蕪”,因“苗”与“蕪”义通,遂州本、武内敦丁本才作‘苗’。朱说是也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‘朝甚除’,高台榭,修宫室;‘田甚蕪’,农事废,不耕治,失时也;‘倉...
04311
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“其次”,指次一等的君主。又,通行本作“親而譽之”或“親之譽之”,其义皆与帛书本“親譽之”同。全句意即:次一等的君主,民众親近他、赞美他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其德可见,恩惠...
03910

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05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室町本‘行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”
04911

《老子》42_10_校笺_07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说文》:‘父,巨也。’‘巨,规巨也。’‘教父’即‘教巨’,犹言‘教条’也。训‘父’为‘始’,非是。”
05314

《老子》08_05_校笺_0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此‘正’,当读如字。老子治国,主张清静无为,故即以清静之道为正。此《老子》特有名词也。四十五章‘清静为天下正’;五十七章‘我好静而民自正’;皆‘正’、‘静’互言,可证‘...
02813

《老子》16_09_校笺_04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忘’、‘妄’古通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‘前识者,无缘而忘意度也;’王先慎注‘忘与妄通。’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注:‘言公之多忘。’《释文》‘忘本又作妄。’《庄子·盗跖篇》...
04111

《老子》04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紛、麈、存、先韵(文部,先,思殷反)。邓廷桢与之同,邓云:“先,古音读若‘诜’。”
05513

《老子》77_音韵_04_水海

水海按:“天之道,猶張弓者也!高者归之,下者舉之;有餘者損之,不足者益之。故天之道,損有馀而益不足;人之道則不然,損不足而奉有餘。夫孰能有餘而有以取奉於天【下】者?唯有道者乎!”也...
0277

《老子》36_03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当作“將欲去之,必姑與(今简作与)之”。张松如校为“去之”甚是;而校“姑與(简作与)”为“固舉”,则不确也。劳健、高亨、冯达甫等,虽然看出通行本作“興(简作兴)...
04410

《老子》12_01_校笺_04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牟融《理惑论》引同(景龙作‘五色令人目盲’)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正义引‘五色令人目盲’。”
0496

《老子》01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道、道韵(幽部),名、名韵(耕部),始、母韵(之部,母满以反),妙、徼韵(宵部,徼去声),玄、門韵(文真通韵,玄胡均反)。姚文田谓:玄、玄、門韵,餘同。
0326

《老子》65_08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当作“乃至大顺”。“乃”,承上文言,相当於今语“於是”(见裴学海《古书虚字集释》),故“乃”前不当有“然後”。又,“至”前不当有“復”。此句是承上文续言。上文已有“反”字,...
03311

《老子》39_08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胃神毋已需□恐歇”,损掩“將(简作将)”字;乙本作“神毋□□□恐歇”,缺损“已靈將”三字。“已”,从甲本校补,“靈將”,据王弼、傅奕本校补。毋,其他各本通作“无”...
0307
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1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此三句亦见五十五章,景龙碑本於此作‘非道’,於彼作‘不道’,河上本作‘不道’,遂州碑全句:‘物壯則老,謂非道早已。’按:‘非道’即‘不道’。‘已’,一作‘亡’,顾欢本‘...
0318
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应有“則恒无欲也”一句。本篇是论“道”的特性、功能的,所以上句言“萬物歸焉而弗為主”,此句自然以“則”(通行本作“故”,“則”猶“故”,申事之词也,详见《古书虚...
03711
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域中有四大,而王處其一尊’,按:范‘王’作‘人’。馆本无‘尊’字。易州无‘其’字、‘尊’字。彭无‘其’字,‘尊’字作‘焉’。张嗣成作‘居一焉’。《释藏·释二》释僧肇《...
0487

《老子》24_03_校笺_07_王雱

王雱云:“自見则有己,有己则蔽于己。”
04715

《老子》22_音韵_06_本章韵读

本章节韵读:全,元部;正,耕部,元耕合韵。盈,耕部;新,真部,耕真合韵。得、惑、牧,职部。章、明,阳部;功,东部,長,阳部,东阳合韵。争、争,耕部。者,鱼部;才、之,之部,鱼之合韵...
03111

《老子》57_08_校笺_02_张煦

张煦云:“《御览》七六引作‘聖人之言云’。”
038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