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181页

《老子》36_音韵_08_水海

水海按:“將欲拾之,必古張之;將欲弱之,必古强之;將欲去之,必古與之;將欲奪之,必古予之。是謂微明。柔弱勝强。”張【tǐan】、强【gǐan】、與【ǐa】、予【ǐa】、明【mian】、强【gǐa...
04610

《老子》59_04_校笺_03_王先慎

王先慎云:“‘克’,河上公作‘剋’,下同。”水海按:顾本河上公注云:“克,胜也;積德于已則无不胜也;”又云:“无不克胜,則莫知己德之穷極也。”是知顾本河上公注文本作二“克”字,非作...
0559

《老子》53_05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古本当作“采”,《韩非子》正同帛书。“采”、“綵”、“彩”古通用;但上古字少,“采”是初文,“綵”、“彩”为后起字。《正字通·采部》云:“‘采’,别作‘彩’。”朱骏...
05312
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10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磻溪作‘天下之交牝’。六朝残卷作‘天下之交,天下之牝’。馆本、卷子成疏‘交’作‘郊’,并重‘天下之郊’一句。”又云:“‘天下之交’四字,涉上文‘故德交歸焉’及‘天下之下...
04412

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范、罗卷作‘知多’,各本作‘智多’,无‘也’字。卷子成疏、易州‘知’作‘智’,无‘也’字,‘智’字下同。”
05010

《老子》13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是謂龍辱若驚”,“胃”為“謂”之音假或省写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乙本作“是胃弄辱若驚”,“胃”為“謂”之假借,“弄”為“寵(简作宠)”之假借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订。...
04814

《老子》43_05_校笺_05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王弼本作‘天下希及之’。帛书甲本作‘天下希能及之矣’,语意完足,今据补正。乙本句末亦有‘矣’字。”
03411
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16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上將主軍,則专殺,故處右。偏將為副,不专殺,故處左。今左尊而右卑,上將軍却右者,言用之道同于喪禮尚右。今上將軍居右,是以喪禮處置之尔。”
0447
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唯无以生為者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达真上有‘夫’字。‘是賢於貴生也’,纂微、司马、曹、苏、陈并无‘也’字,叶‘是’下有‘以’字,‘也’作‘夫’。”
0456

《老子》03_04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无‘之’字。吕、葛、林无‘也’字。”
0478

《老子》55_03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猛獸不據,攫鳥不搏’,《谷神子》两句倒转。‘攫’,开元、易州本作‘玃’,非。”
04915

《老子》21_01_校笺_05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‘孔得’,御注‘得’作‘德’。”
0505

《老子》40_04_校笺_05_陈鼓应

陈鼓应云:“‘无’和一章的‘无名天地之始’的‘无’相同。但和二章‘有无相生’与十一章‘无之以为用’的‘无’不同。二章与十一章上的‘无’,是指现象界的非具体存在物;而本章的‘无’是意...
05312
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私邪’,河上直云‘以其无私’。”
0369

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14_陈鼓应

陈鼓应云:“按:‘无為’一观念,在各种英译本中,亦常被误解,以陈荣捷的解释最好。陈先生说:non-action(wu-wei) is not meant literally'inactivity' but rather 'taking no action that ...
06010
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06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《文选·东都赋》注引作‘使心不亂’。《易经·艮卦》孔疏引此文亦无‘民’字。盖唐初避讳,删此字也。古本实有‘民’字,与上两‘使民’一律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此文亦无‘民’...
0316

《老子》47_04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知’当作‘至’。‘名’,白、张嗣成及《韩非子·喻老》引作‘明’,当从之。然‘名’、‘明’实一字(详余撰《说文解字·六书疏证》)。”
04715

《老子》13_述评

陆希声曾述此章主旨说:“唯能贵用其身为天下,爱用其身为天下者,是贵爱天下,非贵爱其身也。夫如此则得失不在己,忧患不为身,似可以大位寄托之,犹不敢使为之主,而况据而有之哉?此大道之行...
03211

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此言有、无,難、易,長、短,高、下,音、聲,前、後之类,皆以相对而存在,且皆相互依赖,彼此转化,含有辩证思想。
04714

《老子》39_13_校笺_11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《颜氏家训·风操篇》曰:‘昔者王侯自稱孤、寡、不穀’。盖本此文。臧疏引蔡子晃曰:‘言有道王侯卑以自牧。’成疏曰:‘王侯贵人,慧聪达体。’则颜、蔡、成并作‘王侯’。各本作...
04113

《老子》03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无韵。高本汉以腹、骨、欲為韵。陈柱谓:為、治韵,“盖歌之音变也”。
04413

《老子》56_08_校笺_02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不可得而贵,亦不可得而賤’,诸本无‘亦’字,河上公有。”
05215

《老子》80_07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此句是承上句所言,不当有“使”字。“相”,范围副词,互相,指施事者的动作行为交互涉及双方,古汉语只用一个“相”字表示。“相與”,亦为范围副词,共同、一块,指施事者的动作行为...
0465

《老子》01_05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《广弘明集》五、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引有‘故’字。《辅行记》二之六引‘常无欲觀其妙’。《周易集解》十三韩康伯曰:‘故常无欲以觀妙’,盖本此文,则无‘其’字。按:‘妙’为...
03013
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09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意林》引‘徑’作‘俓’。”
0388

《老子》27_12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张舜徽说非是。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眇要”。“眇(miào)”,微小、微妙之义。《说文·目部》:“眇,一目小也。”沈涛《说文古本考》:“《易经·履卦》释文引作‘小目’,盖古本作‘...
04615

《老子》55_07_校笺_05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按:高说是也。···帛书甲本作‘和曰常’,似有捝夺,乙本损掩,只剩一‘常’字,无可据矣。故今从高本写定‘精和曰常’。號而不嗄,和之至,近似合二而一;未会而怒,精之至,近...
0458

《老子》58_03_校笺_10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荀子·正名篇》云:‘权不正则禍托于欲,而人以为福;福托于恶,而人以为禍;此亦人所以惑乱禍福也。’又《大略篇》云:‘庆者在堂,吊者在闾。禍与福邻,莫知其门。’此与贾谊《...
0457
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17_水海

水海按:《释文》云“河上本作‘怕’,普白反”,“怕”则音bó,上古并母铎部【bǎk】,即古“泊”字,今王羲之书河上公古本石刻本、帛书甲本正作“泊”。《说文·心部》作“怕”,谓:“无为...
0398

《老子》66_04_校笺_09_苏辙

苏辙云:“聖人非欲上人、非欲先人也,盖下之、後之,其道不得不上且先耳。”
028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