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180页

《老子》11_01_校笺_11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古者車三十幅,法月数也。共一轂者,轂中有孔,故众輻共凑之。治身者当除情去欲,使五藏空虚,神乃归之。治国者寡能,揔众弱共扶强也。”
0308

《老子》23_05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道者於道’,河上於‘道者’绝句。”
03814

《老子》32_07_校笺_11_马其昶

马其昶云:“水止於江海,则不溢;人止於道,则不殆。”
0409

《老子》33_05_校笺_03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知足者自不失,故富也。”
0325

《老子》14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江有诰韵读謂:夷、希、微、詰、一、昧、物韵(脂部,昧音密)。狀、象、恍韵(阳部,恍去声)。首、後韵(幽侯合韵)。有、始、紀韵(之部)。姚文田謂:夷、希、微韵(五齐平声),詰、一...
0489

《老子》78_01_校笺_08_石田羊一郎

石田羊一郎云:''天下'下当依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补'之物'二字。'
0298

《老子》70_03_校笺_08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宗,万物之主也;君,万事之主也。”
04211

《老子》39_音韵_0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邪、乎同属鱼部,車、輿皆譽之误,邪、乎、譽为韵。又,發,古音歇,歇,高本汉本一作泄,裂、發、泄、竭、滅、蹶为韵。又‘天无以清將恐裂’下五句,实以清、寧、靈、盈、生、貞与...
0337

《老子》05_01_校笺_08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释文》、《群书治要》及遂州本‘芻’作‘蒭’。李文仲《字鉴》曰‘芻,《说文》:刈草也,象包束草之形。从二屮,即草字也。俗又加草,非。’《吕氏春秋·贵公篇》高诱注引《老子...
03011

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15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張之’、‘强之’、‘興之’、‘與之’之时(‘興’、‘與’二字当从帛书作‘與’、‘予’),已有‘翕之’、‘弱之’、‘廢之’、‘取之’之机(‘廢’、‘取’当从帛书作‘去’...
0378

《老子》74_02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若使常畏死’,御注、高翻‘使’下有‘人’字,河上、王弼有‘民’字。”水海按:顾欢本河上公注云:“当除己之所残尅,而教人去其利欲之心也。”疑河上公“民”作“人”。敦煌唐...
05015

《老子》48_01_校笺_11_陈鼓应

陈鼓应云:“‘為學日益’:為學是指探求外物的知识活动。这里的‘為學’,范围较狭,仅指对于仁义、圣智、礼法的追求。这些學问是能增加人的知见与智巧的。”
0537

《老子》37_音韵_05_水海

水海按:“道恒无名,侯王若能守之,萬物將自化。化而欲作,吾將闐之以无名之樸。”名【mǐen】、作【tsǎk】、樸【p'eǒk】為韵。名【mǐen】,耕部,作【tsǎk】,铎部,樸【p‘eǒk】,屋部...
0445

《老子》20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全损;帛书乙本“兮”,时译为“呵”,“哉”假作“才”(上古二字皆为之部)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唐玄宗注本、唐玄宗疏本、楼正本、景福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...
0496

《老子》42_02_校笺_06_大田晴轩

大田晴轩云:“一,一气也;二,阴、阳也;三,形、气、质之始也。第十四章曰:‘此三者不可致诘,故混而为一’,盖此三也。意谓道生一气,一气分为阴阳、气化流行于天地之间,形气质具,而后萬...
0647
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葛‘氣’作‘炁’,无‘如’字,苏亦无‘如’字。”
03113
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18_顾本王

顾本王注云:“山泽相通,爲於飄風;阴气喷击,作於驟雨。阴阳失节,则惊風驟雨。人失中和,則為暴疾,残身丧实,不可常行。惊暴非恒,自然难久。故曰‘不終朝’也。”
05714

《老子》16_09_校笺_05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‘不知常,妄;妄,作凶’,帛书如此,惟‘妄’字,甲本假作‘’,乙本假作‘芒’。”
0506

《老子》57_06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作‘人多伎巧,奇物滋起’。司马光‘伎’作‘利’。”按:宋刊河上公本作“伎巧”,而道藏河上公本则作“技巧”矣。
03010

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05_王昶

王昶云:“开元、至元作‘孰能濁以静之徐清’。”
09215
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14_劳健

劳健云:“《论语》郑注‘坦荡荡’,宽广貌。‘墠’训宽,是假作‘坦’。‘繟’字盖又从‘墠’字传写演变。故今河上本亦作‘繟’。《广雅》:‘繟,缓也。’词固可通,然与下文‘恢恢’义不相应...
03815
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1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此三句亦见五十五章,景龙碑本於此作‘非道’,於彼作‘不道’,河上本作‘不道’,遂州碑全句:‘物壯則老,謂非道早已。’按:‘非道’即‘不道’。‘已’,一作‘亡’,顾欢本‘...
0318
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08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《释文》出‘咳’字,则王本作‘咳”,当据改正。按:《说文》:‘咳,小兒笑也。从口,亥声。孩,古文咳,从子。’是‘咳’、‘孩’一字。小兒初生,未能作笑。此时除饮乳本能...
0336

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05_孙鑛

孙鑛云:“‘疏而不失’,‘失’一作‘漏’。”
0337
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19_王雱

王雱云:“沌沌,似愚而真智之极。”
06010

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强本引成疏经文;‘衆人皆有餘,我獨若遣;’是成本无‘而’字。”
03012

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范见王本作“衣被”,与今王本作“衣養”殊异。
04811

《老子》24_03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自見’,‘見’,贤遍反。”
02710

《老子》31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句末无“也”字。今从甲本。今通行本本句在“兵者,不祥之器也”之后。诸通行本皆无“故”字,无“也”字。
03014

《老子》52_06_校笺_05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顾本成疏:‘用柔即是行解之术;’强本荣注引经文云:‘用柔曰强;’是成、荣两本并作‘用’。作‘用’,盖涉下文‘用其光’而误。河上注‘見小’句云:‘萌芽未动,祸乱未見為小,...
025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