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191页

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全损,帛书乙本同,今从乙本。邢玄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“人”作“民”,谓“治民事天,莫若嗇”。赵至坚本“事”作“及”,“嗇”作“式”,谓“治人及天,莫若式”。严遵本...
05715
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王弼‘燿’作‘嬥’。‘燿’,俗作‘耀’。”
0278

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莫如嗇’,‘嗇’,生力反,河上云‘贪也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王弼本注文和王雱本王弼注文谓“莫如,犹莫过也”,可能陆氏据注文,认为王弼本经文作“莫如嗇”。又,宋刊河上公本注...
0357
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08_魏源

魏源云:“‘燿’,王弼作‘耀’。”水海按:王弼注文“以光照求其隐慝也”,王似当作“耀”。
03012

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若’字,河上同古本。”
02714
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09_王先慎

王先慎云:“《说文》无‘耀’字,河上公作‘曜’,傅本作‘耀’。李约本作‘方而不割,直而不肆,光而不耀,廉而不劌’,与各本全异,误倒。”
02915

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04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莫若嗇’,纂徽、司马、苏、曹、叶‘如’并作‘若’。”水海按:彭耜本经文作“莫如嗇”;而彭耜著《释文》中作“莫若嗇”,据其下校文,可知应为“莫如嗇”。
0415
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10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馆本‘肆’作‘悉’。按:‘肆’疑借为‘恣’。古书‘放肆’字皆‘恣’之借。‘恣’、‘肆’古音同部。按:宋河上、柰卷、易州作‘曜’,各本及《韩非子·解老》、《意林》引作...
04413

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莫若嗇’,‘若’,一作‘如’。”
03214
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“耀”、“燿”、“曜”,三字古通用。在光明、照耀、炫耀的意义上,“耀”、“燿”同,为正俗字(即一种异体字),但“燿”为正字,“耀”为俗字。《说文·火部》云:“燿,照也。”徐...
0397

《老子》58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悶、醇韵(文部,悶平声)。察、缺韵(祭部,察音掣)。禍、倚韵(歌部,倚音239德篇校笺译评閒)。福、伏、極韵(之部,福方逼反,伏扶逼反)。奚侗谓:伏、極为韵,奇、妖...
04215

《老子》58_音韵_02_顾炎武

顾炎武《唐韵正》卷八《四纸》云:“倚,古音于我反。《老子》‘禍兮福所倚,福兮禍所伏’,‘禍’与‘倚’为韵,‘福’与‘伏’为韵。”
010510

《老子》58_音韵_03_江有诰

江有诰《古韵总论》云:“古人有一句首尾为韵者,如《老子》‘禍兮福所倚’二句是也。”
02911

《老子》58_音韵_04_魏源

魏源云:“‘悶’与‘淳’韵,‘察’与‘缺’韵。”
03411

《老子》58_音韵_05_江永

江永《古韵标准》入声第三部谓:“‘缺’,苦穴切。《老子》‘其政察察,其民缺缺。’”
05311
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,帛书乙本“眺”作“眺”,《乙本释文》、复旦大学哲学系《老子注释》、许抗生《帛书老子注译》、高明《帛书老子校注》、尹振环《帛书老子释析》皆校为“耀”或“燿”。“...
05511
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02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聖人行方正者,欲以率下,不以割截人也。聖人行廉清,欲以化民,不以伤害民也。今则不然,正己以害人也。肆,申也。聖人虽直,曲己从人,不自申也。聖人虽有独见之明,常如暗昧,...
0419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03_陈景元

陈景元云:“‘劌’作‘穢’,浊穢也。有道之君,率性清廉,使物之自化耳。而不以己之洁白扬彼之污。但使物知劝而洗除穢浊矣。自此以上皆悶悶之政,非察察之治也。古作‘劌’,伤也,言聖人廉以...
0517
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03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以方导物,舍(令)去其邪,不以方割物,所谓大方无隅。廉,清廉也。劌,伤也。以清廉清(导)民,(令去其邪,)令去其污,不以清廉劌伤于物也。以直导物,令去其僻,而不以直激沸...
0379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04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劌’,河上作‘害’,伤也。纂微、曹、陈‘劌’作‘穢’。”
0349
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04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不嬥’,嬥,以照反。”按:陆所见王本作“嬥”。
0545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劌’,纂微作‘穢’,非。”
0516
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05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劌’,姑卫切,伤也。‘肆’,陈也。‘燿’,照之光也。是以聖人方正而不割截,清廉而不伤劌,端直而不陈设,光明而不炫燿。皆本自然,非有为也。”
0339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劌’,本作‘穢’,非。”
02913
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06_吴澄

吴澄云:“··直者不能容隐,纵肆其言,以讦人之短。光者不能韬晦,炫耀其行,以暴己之长。聖人之无事者,以不事为事。方者必割,以不方为方,则不割。廉者必劌,以不廉为廉,则不劌。直者必肆...
03714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07_魏源

魏源云:“‘是以聖人方而不割,廉而不劌’,‘劌’,河上作‘害’,薛本作‘穢’。此从《淮南子》。”
0456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薛蕙本经文作“劌”,而不作“穢”,其《集解》谓:“劌,姑卫反,割也。”解文也不作“穢”。
0396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09_洪颐煊

洪颐煊云:“‘穢’,是‘劌’字之讹。《礼记·聘义》:‘廉而不劌’,《荀子·荣辱篇》:‘廉而不见贵者劌也’,扬子《法言》:‘廉而不劌行也。’此所引是《老子》之文。王弼本作‘廉而不劌’...
0267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10_陈奇猷

陈奇猷云:“作‘劌’是也。《礼记·聘义》:‘君子比德于玉焉,廉而不劌’,疏:‘言玉体虽有廉稜,而不伤害于物。’则害、劌字异义同。割则损其方,劌则污其廉。”
0309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11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‘是以聖人方而不割,廉而不劌’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《文子·上义篇》均同此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‘劌’作‘穢’。顾本成疏‘不穢而穢’,节解‘不可以穢浊妨道行也’,是成、节...
038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