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03_王弼
王弼注云:“以方导物,舍(令)去其邪,不以方割物,所谓大方无隅。廉,清廉也。劌,伤也。以清廉清(导)民,(令去其邪,)令去其污,不以清廉劌伤于物也。以直导物,令去其僻,而不以直激沸...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04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劌’,河上作‘害’,伤也。纂微、曹、陈‘劌’作‘穢’。”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04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不嬥’,嬥,以照反。”按:陆所见王本作“嬥”。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05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劌’,纂微作‘穢’,非。”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05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劌’,姑卫切,伤也。‘肆’,陈也。‘燿’,照之光也。是以聖人方正而不割截,清廉而不伤劌,端直而不陈设,光明而不炫燿。皆本自然,非有为也。”
《老子》58_06_校笺_10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荣注引经文曰:‘善復為祆’。是成、荣并作‘袄’。按:‘其’谓人主也。‘正’谊解谓清静之道也。‘奇’,邪也。七十四章王注:‘诡异乱群,谓之奇也。’‘妖’為善之反,...
《老子》58_06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“祆”、“祦”、“訞”、“妖”,皆为异体字。“祆”,《集韵·宥韵》:“祦,《说文》:‘地反物为祺。’或省,通作‘妖’。”《荀子·天论篇》“袄怪不能使之凶”,杨柳桥诂:“陆德...
《老子》58_07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;帛书乙本作“□之悉也,亓日固久矣”,前句损掩一“人”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,“恍”作“悉”,《正字通》谓“悉”同“悉”,一般人认为,则作“悉”,为“迷”之假借...
《老子》58_07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民之迷也’,纂微、苏、五注、曹、达真、陈、叶、清源、黄、邵并无‘也’字。‘其日固已久矣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并作‘其日固久’。清源‘已’作‘以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8_07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人之迷也,其日固久矣’,《韩非子》作‘人之迷也,其故以久矣’。一作‘民之迷,其日固久’。”水海按:凌瀛初本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无“日”字,而乾道本和道藏本《韩非子·解老》...
《老子》58_07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人之迷’,御注、河上、高翻作‘民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58_07_校笺_05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‘人之迷,其日固久’,按此句盖有夺文。《周易·明夷》王注曰:‘民之迷也,其日固已久矣’,足证王本《老子》亦当同此。《晋书·李充传》,充著《学箴》引《老子》云:‘人之迷也...
《老子》58_07_校笺_06_梁启雄
梁启雄云:“‘人之迷也,其日故以久矣’,《老子》‘故’作‘固’,‘故’、‘固’二字古通用,都是本然之词。‘以’、‘已’二字同。”
《老子》58_07_校笺_07_魏源
魏源云:“‘民之迷,其日故久矣’,傅奕‘人之迷也,其故以久矣’。一本无‘矣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8_06_校笺_03_王弼
王弼注云:“以正治國,则便復以奇用兵矣。故曰‘正復為奇’。立善以和万邦,则便復有妖之患也。”
《老子》58_07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臧疏‘人’作‘民’。依《周易》注则王亦作‘民’,今作‘人’者,后人据别本改之也。各本无‘也’字。馆本‘日’作‘曰’。白、柰卷、易州、馆本、磻溪、臧疏并无‘矣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8_06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祦’,古本如此,与‘祆’同。左氏云:‘地反物為祺。’《说文》云:‘巧也’。”
《老子》58_07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作“人”是。此“人”为泛指,不仅包括“人君”(指“俗君”),也包括一般“民众”。韩非作“人”是,释之为“众人”则不确;河上公作“人”是,训为“人君”亦不确;至王弼始改“人”...
《老子》58_06_校笺_05_魏源
魏源云:“‘善復為訞’,王弼作‘妖’,傅奕作‘誤’。”按:经训堂刊傅奕本作“祺”。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全损,帛书乙本同,惟“廉”假借为“兼”(上古二字皆为谈部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为“廉”,今从《乙本释文》。河上公本、王羲之本、景龙本、顾欢本、敦煌庚本、景福本、葛玄序...
《老子》58_06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傅奕作‘祺’,河上公作‘訞’,王弼作‘妖’。按‘妖’应作‘娱’,古无‘訞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不劌’,劌,居卫反,河上作‘害’,伤也。”
《老子》58_06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祺’,彭、臧疏作‘祆’,宋河上、白、吴作‘訞’,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引作‘妖’,赵写作‘媛’,馆本作‘話’。按:‘奇’借为‘衺’。”
《老子》58_06_校笺_08_杨树达
杨树达云:“‘其’犹‘豈’也。‘其无正’,即豈无正?问辞也。‘正複為奇,善複為妖’,答辞也。‘善複為妖’上,疑脱‘其无善’三字。”(《古书疑义举例续补》)
《老子》58_06_校笺_09_徐仁甫
徐仁甫云:“按:‘其无正’之‘正’,当读为‘定’。《周礼·宰夫》:‘岁终则令群吏正岁会。’注:‘正’犹‘定’也。《玉篇》:‘正,定也。’《尔雅·释天》注:‘定,正也。’本书三十七章...
《老子》58_05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‘衺’,赵作‘邪’,葛作‘也’。”
《老子》58_05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馆本‘正’作‘政’。磻溪‘衺’作‘邪’,潘作‘耶’,馆本无‘衺’字。成疏曰:‘为其不怀正道故也。’是成无‘衺’字,亦不作‘邪’。寻义此句当属‘正復為奇’读,当有‘衺’字...
《老子》58_05_校笺_06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其无正’,‘正’读为‘定’,言其无定也。《玉篇》‘正,长也,定也’,此作定解,言禍福倚伏,孰知其所極?其无定,即莫知其所归也。傅本‘正’下有‘衺’字,与邪同。又,奚侗...
《老子》58_05_校笺_07_杨树达
杨树达云:“按:‘其’,豈也。”水海按:高亨亦谓“其”犹“豈”,并说“正”下脱“善”字,将经文补作“其无正善”,译为“难道没有正确和良善吗?”此备一说。
《老子》58_05_校笺_08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‘其无正邪’,‘邪’字傅作‘衺’,马叙伦从之,作为正邪之邪,以实代虚,非是。今诸王本及他本多作‘邪’字。帛书甲本损掩,乙本作‘熟知其極,(其)无正也?’也、邪古通用,此..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