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58_03_校笺_03_王先慎
王先慎云:“《老子》明皇、陆希声本无‘之’字。‘倚’,因也。‘伏’,匿也。”
《老子》58_03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禍兮福所倚,福兮禍所伏’。河上、王弼有两‘兮’字,无两‘之’字。”水海按:今道藏河上公本前句无“禍”后之“兮”,并有两“之”字;王弼本(《四部备要》本、《诸子集...
《老子》58_03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苏‘倚’作‘依’,葛无两‘之’字。”水海按:今查苏辙本,经文“倚”如字,而不作“依”;而注文云:“盖福倚于禍,禍伏于福,譬如昼夜寒暑之相代。”其字亦作“倚”而不作“依”。...
《老子》58_03_校笺_06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《御览》四百五十九《说苑》引《老子》曰:‘得其所利,必虑其所害;乐其所乐,必顾其败。人为善者,天报以福;人为不善者,天报以禍。故曰:禍兮福所倚,福兮禍所伏。’按所引疑系...
《老子》58_03_校笺_07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按:《韩非子·解老》所引于‘禍兮’句下,有‘以成其功也’五字,疑此节多佚文。”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悶悶’,李莫奔切。‘悶悶’,无心宽裕之称。”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閔’,音門。‘偆’,旧音春,傅奕同古本。《玉篇》:‘偆,尺尹切,厚也,富也。’谓其政以德閔閔若昏,则其民富足而淳厚矣。”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其人醇醇’,各本作‘其民’,御注、王弼、高翻作‘淳淳’。”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5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福、敦煌均作‘醕醕’。”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6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‘醇醇’作‘蠢蠢’。”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7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作‘醇醇’,王弼作‘淳淳’,《淮南子》同河上。高诱曰:本作‘純純’。”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8_张煦
张煦云:“吕作‘悶悶’。林、苏、葛作‘醇醇’,吕、赵作‘淳淳’。”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9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按《道德指归论》云:‘不施不予,閔閔缦缦,万民思輓;墨墨偆偆。’‘閔閔’即是‘悶悶’之异文,‘偆偆’即是‘湻湻’之异文。傅奕本作‘閔閔’,‘偆偆’,即本此也。”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10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其政閔閔’,范同此。各本及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并作‘悶悶’。按:‘閔’即为‘紊’。‘其民偆偆’,范同此。馆本作‘蠢蠢’,宋河上、臧疏、易州、柰卷、白、张之象、潘及《治...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11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陈碧虚《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》云:‘王弼本作惇惇。’是陈见王本作‘惇惇’,当据改正。按:‘政’、‘正’二字在《老子》有极大之区别,详见八章。简言之,圣人治国,有‘正’...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12_高亨
高亨云:“‘悶悶’,傅本作‘閔閔’。按:‘悶’、‘閔’皆借为潣。潣潣,浊也。《说文》:‘潣,水流浼浼貌。浼污也。’是‘閔’有污浊之义之证。《楚辞·渔父》:‘新沐者必弹冠,新浴者必振...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1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河上公作‘醇醇’,《意林》引作‘湻湻’,柰卷同河上。王羲之与此后(景龙碑)同。醇、淳古通用···又,敦、遂二本作‘蠢蠢’,《说文》‘蠢,动也’。又重言形况字,《左传·昭...
《老子》57_音韵_06_本章韵读
本章韵读:邦,东部;兵,阳部,东阳合韵。下,鱼部;然,元部,鱼元合韵。贫、昏,文部。起、有,之部。為、化,歌部。静、正,耕部。事,之部;富,职部,之职通韵。欲、樸,屋部。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14_水海
水海按:河上公注云:“其政教宽大,悶悶昧昧,似若不明也。”王弼注云:“言善治政者,无形、无名、无事、无政可举,悶悶然,卒至于大治。故曰‘其政悶悶’也。”然则帛书乙本作“閑閑”,而不...
《老子》57_今译
以清静正规之道治理国家,以特异权谋之术用兵打仗,以不生事扰民治理天下。我凭什么知道事情是这样的呢?(就凭:)天下的禁忌讳诫越多,人民就越陷于贫困;治政者的权力越多,国家就越陷于昏乱...
《老子》58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其正察察,其邦夬央”,“正”为“政”之假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为“政”;“央”为“狭(kuài)”之假借(上古二字皆为见纽月部)或省写,《甲本释文》校为“缺”,许抗生...
《老子》57_述评
老子这一章节比较集中地宣扬了“无为”的政治思想。《老子》本章的主旨,被王弼概括为“崇本”。 《老子》“崇”的“本”是指什么呢?就是“无为”、“好静”、“无事”、“欲无欲”,此“四者...
《老子》58_02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缺’,残缺也。一作‘’,,失望貌。以其察察,宜无不及,故之望之,而卒失望也。”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。帛书乙本作“亓正閑閑,亓民屯屯”,两“其”字皆作“亓”,“政”假作“正”(上古二字皆为章纽耕部)。《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関,从系,門声,疑即紊之异体。此句傅奕...
《老子》58_02_校笺_03_魏源
魏源云:“‘其民缺缺’,一本‘缺缺’作‘觖觖’。此并从《淮南子》及王弼。”
《老子》57_10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易州无‘而’字。··《文子·微明篇》引‘我无事’句在‘我无為’句上。《盐铁论·周秦篇》引‘我’字作‘上’,譣弼注曰:‘上之所欲,民从之速也。’是汉魏以前本皆作‘上’也。...
《老子》57_10_校笺_07_老子乙本释文
帛书《老子乙本释文》校释云:“‘我欲不欲而民自樸’,通行本无上‘欲’字。按严遵《指归》云:‘人主诚能欲不欲之欲’,王弼注云:‘我之所欲唯无欲,而民亦无欲自樸也’,似其本皆原有,经后...
《老子》57_10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其说是,《老子》古本当作“欲不欲”。“欲不欲”与“无欲”旨义虽通,但略有别。“欲不欲”从字面上讲,前“欲”,义为“要”,即与《玉篇》所谓“愿也”义通,属能愿动词。“不欲”即...
《老子》57_10_校笺_09_王弼
王弼注云:“上之所欲,民从之速也。我之所欲唯无欲,而民亦无欲而自樸也。此四者,崇本以息末也。”
《老子》57_10_校笺_10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上无赋敛,下不烦扰,耕田凿井,家给民足,故云而民自富。人君诚能内守冲和,外无营欲,则下之感化自淳樸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