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192页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15_水海

水海按:朱谦之说是,当作“脃”;“脆”为俗字,《说文》无;“膬”为“脃”的或体,《说文》亦有。至于“判”字,则应从傅奕本、范应元本,今许抗生、张松如、沙少海等人即校为“判”。作“破...
04611

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13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夫萬物萬形,动作不同,及觀其歸復常在於本。《易经》曰:‘雷在地中,復。’復者,反本之謂也。故静则歸復,动则失本也。”
0379

《老子》64_05_校笺_05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‘為之於未有’,谓其安未兆也;‘治之於未亂’,谓闭微脆也。”
0367
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15_高明

高明云:“今本‘或歔或吹’之‘歔’字,也有作‘呴’、‘欨’、‘煦’、‘噤’者,乙本作‘熱(简作热)’,甲本作‘炅’。在此皆应假为‘嘘’字。‘嘘’字晓纽鱼部字,‘熱’為日纽月部字,‘...
05612

《老子》41_08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建德若輸’,‘輸’,傅奕云:‘古本作輸。’引《广韵》(当为《广雅》)云‘輸,愚也’。河上公(注)作‘揄’,乃草字变‘車’为‘手’。傅奕云:‘手’字之误,动经数代,况‘...
0569

《老子》69_音韵_03_邓廷桢

邓廷桢云:客、尺为韵,鱼、虞部之入声也。客,各声,古音在御部。《诗经·楚茨》与“莫”、“庶”、“度”、“错”等字为韵。尺,古音在御部,《诗经·閟宫》与“柏”、“度”等字为韵。
04910

《老子》51_05_校笺_0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明太祖本‘夫’字无。··王弼《道德真经注》本‘而’字无。按:三十二章‘民莫之令而自均’,与此文‘夫莫之命而常自然’谊近。‘莫之命’即‘莫之令’,‘自然’即‘自均’。可证...
03111
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“輕(简作轻)”假作“巠”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正;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英伦本、广明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强思齐本...
0467
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夫伐司殺者殺,是伐大匠斲也”,“代”假为“伐”(上古“代”为职部,“伐”为月部。职部【et】和月部【at】,主要元音相近,韵尾相同,可以旁转,职月合韵。故“代”可以...
0478

《老子》74_06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六朝残卷‘手’下有‘者’字。馆本、卷子成疏‘斵’作‘斲’,无‘者’字,无‘矣’字。惟馆本‘斲’作‘到’。···《文选·豪士赋序》注引无‘者’字,各本及《文子》引有。《豪...
04711

《老子》75_03_校笺_09_严灵峰

严灵峰云:“‘以其上求生之厚’,‘上’字原阙,傅奕本、杜道坚本俱有‘上’字。王注云:‘言民之所以僻,治之所以乱,皆由上,不由其下也;民从上也。’依注并上两句例,当有此一‘上’字;因...
04312

《老子》03_04_校笺_08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:‘聖人治。’同前释。是成作‘聖人治’。” 又,河上公注云:“说聖人治国与治身也。”范应元云:“‘治’,理也。理身以理天下也。”
04712

《老子》13_09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故貴身於天下’,御注作‘故貴以身為天下’,与王弼本同。河上作‘故貴以身為天下者’。”
05312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不可既’,二张作‘不足既’,范、彭、寇、白、赵、吴、潘、宋河上、罗卷、臧疏、集唐并同此。譣弼注曰:‘···然乃用之不可穷极也;’是王亦作‘不可既’。按:‘用’,借为‘...
0267

《老子》70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(唯帛书乙本“聖”省写或假作“取”),今从帛书本。《甲、乙本释文》本并皆校改“(huái)”作“懷”,其他诸本皆作“懷”。马叙伦云:“按:‘懷’,当作‘裹’。《...
03714

《老子》70_01_校笺_02_石田羊一郎

石田羊一郎云:“下文‘言有宗’二句,检文义当在此上。‘甚易行’上当脱‘吾事’二字。”
0515

《老子》29_06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羸’,古本作‘剉’。王本作‘挫’。”水海按:今见王弼本全句作“或强或赢”。而下句则作“或挫或隳”,才出“挫”字,但亦非本句“剉”字。焦氏此说有疏失。
03015

《老子》51_02_校笺_04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此句傅奕本、通行本皆作‘勢成之’,与帛书异。‘器成之’义较胜。上句指‘物’,下句对应则为‘器’。‘物刑之,而器成之’,此句接上文而言,道与德生養了万物,因此物刑(形)而...
0486

《老子》79_04_校笺_04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''善人'当指上文'有德'者,是自善之人,非為善之人也。作'善'是,作'聖'字误。'
04111

《老子》54_06_校笺_03_吴澄

吴澄云:“‘邦’,诸本作‘國’。按:诸《诗序》‘用之邦國焉’之下,孔颖达疏引《老子》云‘修之邦,德酒豐’,盖汉避高祖讳改作‘國’也。唐初聚书最盛,犹有未避讳以前旧本也。”
03315

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蒋说非是。不能以“执古之道”例此;况“执古之道”非古之立言者。以“古之立言者”释“建言”,为望文生义,增字解经(增“古之”和“者”)。河上公注亦不妥(于文献无徵)。高亨说为...
03411

《老子》03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无韵。高本汉以腹、骨、欲為韵。陈柱谓:為、治韵,“盖歌之音变也”。
04513

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磻溪作‘不出户,知天下’。柰卷无‘可’字。譣弼注曰:‘故不出户闚牖而可知也。’是王两句皆有‘可’字。《韩诗外传》三曰:‘昔者,不出户,而知天下,不窥牖,而见天道。’盖本...
03414

《老子》58_06_校笺_08_杨树达

杨树达云:“‘其’犹‘豈’也。‘其无正’,即豈无正?问辞也。‘正複為奇,善複為妖’,答辞也。‘善複為妖’上,疑脱‘其无善’三字。”(《古书疑义举例续补》)
0446
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10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无‘欲’字。明皇作‘而貴求食於母’,陈象古、邵若愚同。马端临《文献通考》称晁氏云:‘明皇本作兒貴求食於母。’今检之则未确也。”
0506

《老子》34_音韵_0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居,鱼部,主,侯部,此侯鱼通韵。‘居’本作‘有’。又按‘道汜’本又作‘汎’,范应元‘汜音泛’,非也。‘汜’当音纪,此章汜、右、辭、有、主為韵,《楚辞·天问》汜、晦、里...
0459

《老子》20_03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‘美’并作‘善’。‘何若’,聚珍版弼注本作‘若何’。”
01417
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15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‘嶰’,甲本作‘解’,乙本作‘懈’,其他诸本皆作‘徑’。徑,小路也。意谓大道非常平坦,而民好走小路。上下文义通。作‘解’与‘懈’,文义不通。甲本释文注:解疑读为嶰,指山...
03113
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10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'國,邦域也。垢,辱也。言体道之士,處於人世,谦退柔弱,达於违从;身受屈辱,不与物争,故堪為社稷之主,以牧苍生也。'
05310
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“云云”,与“耘耘”、“芸芸”、“酝”,皆为叠音词(又称重言形况字),用於描写容状。这类叠音词,属双音单纯词,一般来说,其中的个字,只表示音节,不表示意义,即段玉裁所谓“古...
031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