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71_03_校笺_04_俞樾
俞樾云:“上文已言‘夫唯病病,是以不病’;此又言‘以其病病,是以不病’;则文復矣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作‘聖人之不病也,以其不病,是以无病’,当从之。盖上言病病,故不病;此言不病,故无...
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各本作‘谷’,‘俗’之省也。言高上之德,反如流俗,即和光同尘之义。”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13_苏辙
苏辙注云:“言出於自然,則简而中,非其自然而强言之,則烦而非信矣。故曰:‘道之出口,淡乎其无味,视之不足见,听之不足闻,用之不可既。’此所谓希言矣。”
《老子》55_10_校笺_06_古棣
古棣云:“‘亡’,各本皆作‘已’。高亨说:‘已当作亡,形近而伪。’此说是。惟三十章者当作‘已’,与‘道’、‘老’谐韵;本章当作‘亡’,与‘强’、‘祥’、‘明’、‘常’为韵。俞樾说:...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不日求以得’,河上、王弼‘求’字在‘以’字下。高翻‘日’作‘曰’。‘有罪以勉’,诸本作‘以免邪’,高翻作‘不免邪’。”
《老子》05_01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赵‘芻’作‘爹’。”
《老子》38_12_校笺_05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去彼華薄,则是绝仁弃義;取此厚實,则是返朴还淳。”
《老子》46_03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禍莫大於不知足’,河上本在此句上有‘罪莫大於可欲’一句。”
《老子》33_03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易州、罗卷无‘者’字、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1_03_校笺_07_古棣
古棣云:“开元石刻‘萬物’作‘聖人’,误。这里讲的比‘聖人’含义要广。” 又,王弼注云:“道者,物之所由也;德者,物之所得也。由之乃得,故不得不尊,失之则害,故不得不貴也。”
《老子》39_09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胃浴毋已盈將將恐渴”,误重一“將”字。帛书乙本作“谷毋已□將渴”,损掩“盈”字,“將”下脱一“恐”字。毋,其他诸本通作“无”(或“無”)。已,除河上公本之外,其他...
《老子》38_09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“前識者”三字损掩,帛书乙本如此,今从乙本。严遵本“識(简作识)”作“職(简作职)”,无两“也”字,“首”作“始”,谓“前職者,道之華,而愚之始”。陆希声本“識(简...
《老子》39_14_校笺_05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强本荣注引经文云:‘此其以賤為本耶,非?’则荣作‘此其以賤為本耶,非?’”
《老子》63_01_校笺_02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因成循故,无所造作。不预设备,除烦省事也。深思远虑,味道意也。”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淵兮’,河上、陆‘兮作乎’。”
《老子》16_12_校笺_07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惟天为大,唯王则之,其德同天而无不覆,故云‘王乃天’。王德如天,则无为而理,道化乃行,故云‘天乃道’。言守静致虚,歸根復命,其德如此,可以为王。”
《老子》10_07_校笺_01_校勘
此四字,甲、乙本皆如此。今从甲、乙本。李约本无此四字。其他诸本皆同帛书本。
《老子》65_07_校笺_02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深遠,與物反’,各本作‘深矣遠矣,與物反矣’。”
《老子》21_08_校笺_08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馆本(旧存北京图书馆《唐人写本残卷》)亦作‘終’。作‘終’非。‘閲’字古文训‘总’,大田晴轩引《列子·仲尼篇》:‘閲弟子四十人同行。’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‘万物之总...
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天下,亓鬼不神”,损掩“以道立”三字;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帛书《甲、乙本释文》及高明等皆校“立”为“莅”。道藏严遵本、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景龙本、御...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12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‘或不盈’,俞氏樾据唐景龙碑作‘久不盈’,非也。景龙碑作‘久’,乃‘又’之误;或读碑者谛视未真耳。古‘或’字通作‘有’,‘有’字通作‘又’,三字义本相同。此文作‘或’,...
《老子》77_03_校笺_12_肖天石
肖天石云:“夫天之道,在損益均衡,有无等量,高下相一,有餘、不足相平,為圆成一切自然相制原理。天道之盈虚消息,盛衰生灭,无不循环不息,周行不殆,且复平等不二;不得其平,则損益以生矣...
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14_高延第
高延第云:“‘莅’,临也。有道之君御天下,上下安于性命之情,不邀福,不稔祸,祈祷事绝,妖祥不兴,故其鬼不神。《庄子》云:‘一心定而王天下,其鬼不祟;’又云:‘阴阳和静,鬼神不扰;’...
《老子》44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只残留第一句句首的“甚”字、第二句句末的“亡”字,余皆损掩;帛书乙本全部损掩;今据河上公本校补。李约本“甚愛”前有“故”字,作“故甚愛必大费,多藏必厚亡”。严遵本、...
《老子》69_06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故抗兵相加,則哀者勝矣’,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53_02_校笺_03_王念孙
王念孙云:“王弼曰:‘唯施为之是畏也;’河上公注略同。按:二家以‘施为’释‘施’字,非也。‘施’读为‘迆’,迆,邪也。言行於大道之中,唯惧其入於邪道也。下文云‘大道甚夷,而民好徑’...
《老子》31_12_校笺_08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‘殺人衆,以悲哀涖之’,按:河上、王弼本作‘殺人之衆’,他本或作‘殺人衆多’,皆非。又误‘涖’為‘泣’。今并依帛书甲、乙本写正。”
《老子》65_06_校笺_04_薛蕙
薛蕙云:“‘能知楷式,是謂玄德’,‘楷’,一并作‘稽’;‘能’,一作‘常’。”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10_张煦
张煦云:“开元、赵‘閉’作‘閇’。‘鍵’,张之象同,林作‘揵’,各本作‘楗’。‘而’,陈象古作‘故’,下同。”水海按:今譣北京西便门外白云观赵松雪书《道德经》“閉”作“閇”。
《老子》25_07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吕、葛、林、苏‘返’作‘反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