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55_07_校笺_02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知常曰明’,河上作‘日明’,下两句皆然。”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10_陈奇猷
陈奇猷云:“作‘劌’是也。《礼记·聘义》:‘君子比德于玉焉,廉而不劌’,疏:‘言玉体虽有廉稜,而不伤害于物。’则害、劌字异义同。割则损其方,劌则污其廉。”
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19_吴澄
吴澄云:“濁者,動之时也,動继以静,则徐徐而清矣。”
《老子》67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校补为“天下皆謂我大,不肖”。乙本作“天下□胃我大,大而不宵”,前句损掩一“皆”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,“謂(简作谓)”假作“胃”,“肖”假作“宵...
《老子》43_03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五是以知无為□□益也”,“五”為“吾”的假借(上古二字皆為疑纽鱼部),“之有”二字损缺,据王弼本、傅奕本校补;帛书乙本作“吾是以□□□□□□也”,只残留“吾是以”...
《老子》45_07_校笺_06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《文选》扬雄《解嘲》注引作‘知清知静,為天下正’··两句皆四字,以‘静’与‘正’為韵也。”
《老子》08_02_校笺_09_王安石
王安石云:“水之性善利萬物,萬物因水而生。然水之性至柔而弱,故曰不争。衆人好高而惡卑,而水處衆人之所惡也。”
《老子》11_01_校笺_11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古者車三十幅,法月数也。共一轂者,轂中有孔,故众輻共凑之。治身者当除情去欲,使五藏空虚,神乃归之。治国者寡能,揔众弱共扶强也。”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窈’,乌了反。‘冥’,莫经反。”
《老子》39_08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胃神毋已需□恐歇”,损掩“將(简作将)”字;乙本作“神毋□□□恐歇”,缺损“已靈將”三字。“已”,从甲本校补,“靈將”,据王弼、傅奕本校补。毋,其他各本通作“无”...
《老子》01_07_校笺_06_高明
高明云:“与今本校勘,世传本均较帛书多出四字,即句首‘此’字、‘出’后‘而’字与‘謂’后‘之玄’二字,读作‘此两者同出而異名,同謂之玄,玄之又玄,众妙之門’。彼此经义虽无原则差异,...
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高亨谓无“焉”字是,帛书本即无“焉”字,可证高说之确。但高谓“作”当在“萬物”上,则不确也,帛书本“作”在“萬物”后。又,朱谦之谓“辭”当作“始”,朱说则是也。三十章王弼注...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12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‘挫’与‘隳’义不相反,俞氏据河上本作‘或載或隳’,谓‘王本挫,在字之误,在即載字’。其说是也。然有未尽者。按王作‘在’,河上作‘載’,皆‘栽’之假借字。‘在’字《州辅...
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10_高明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均作‘不忘’,按‘亡’、‘妄’、‘忘’三字古皆可通用,但各自的本义迥然不同,《老子》此文所用究竟孰为本字,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。河上公注(见上引文)此乃謂人未死...
《老子》57_09_校笺_11_唐玄宗
唐玄宗注云:“无爲,则清静,故人自化。好静,则得性,故人自正。”
《老子》35_02_校笺_04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作‘安于平太’。”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17_苏辙
苏辙云:“魚之为物,非有爪牙之利足以勝物也;然方其托於深淵,虽强有力者莫能执之。及其脱淵而陆,则蠢然一物耳,何能为哉?圣人居於柔弱,而剛强者莫能伤也。···鱼惟於淵,然后人得制之。...
《老子》16_07_校笺_07_王安石
王安石注:“知其常,则謂之明也。自道之外,皆非常也。道虽真,常无形无名。非有自知之明,鲜有不为物蔽者矣。”
《老子》80_05_校笺_06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治要》引作‘美其衣’。”
《老子》78_07_校笺_09_高亨
高亨云:''是謂天下王',王本'謂'原作'為',河上本、傅本并作'謂'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《新序·杂事篇》引并同,今据改。按:河上本、傅本是也。《论语·尧曰篇》:'朕躬有罪,无以万方;万方...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12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唐写卷子残本、范、白、吴作‘涣兮若冰之將釋’。易州、臧疏、寇、赵及《类聚》九引同此(指傅本‘涣若冰將釋’)。彭、张嗣成‘冰’下有‘之’字,赵写‘涣’下有‘兮’字。按:‘...
《老子》19_06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本残缺,乙本“私”字处也残剩半字。然将其残迹与第七章诸“私”字对照,亦可证乙本原作“少私”无疑。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私”。刘师培说误。又,傅奕作“褒”,帛书本及通行本作...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同;帛书乙本“泊”假作“博”(上古二字皆为铎部),“佻”作“垗”,谓“我博焉未垗”。今从甲本。河上公本、熊刻王弼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英伦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...
《老子》67_01_校笺_02_成玄英
成玄英云:“河上本作‘肖’,诸家云‘笑’,笑者老君体道自然,妙果圆极,故天下苍生,莫不尊之为大圣也。何意得如此耶?只为接物谦和,不矜夸嗤笑于物,故致然也。”
《老子》44_01_校笺_05_吴澄
吴澄云:“親,犹云所爱。名與身孰为可爱者乎?多,犹云所重,身與貨孰为可重者乎?‘名’在‘身’字上,‘貨’在‘身’字下者,便文以协韵尔。”
《老子》03_01_校笺_07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此言善為君者当去好去恶,掩情匿端,不使臣下有缘以侵其主也。此处所言之‘民’,指臣下言。尚賢,谓人主矜重己之才智以与臣下竞短长也。《韩非子·二柄》云:‘人主好賢,则群臣饰...
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12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忒,差忒也。知白守黑,是谓德全。德全之人,可為天下法式,則真常之道随应而用,应无差忒。”
《老子》05_01_校笺_08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释文》、《群书治要》及遂州本‘芻’作‘蒭’。李文仲《字鉴》曰‘芻,《说文》:刈草也,象包束草之形。从二屮,即草字也。俗又加草,非。’《吕氏春秋·贵公篇》高诱注引《老子...
《老子》56_08_校笺_07_吕惠卿
吕惠卿云:“不荣通,不丑穷,故不可得而貴,不可得而賤。”
《老子》80_01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使民有什伯之器’,纂微、司马、曹、陈并无‘民’字。‘而不用也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叶、黄、程并无‘也’字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