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54_08_校笺_05_顾广圻
顾广圻云:“藏本《韩非子·解老》‘以家觀家’下有‘以鄉觀鄉’一句,傅本及今《德经》皆有。”
《老子》12_02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“馳騁田獵”,纵馬追逐而獵取禽兽。“田”即古“畋”字。段玉裁《说文》注云:“‘田’即‘畋’字。”古文献多用“田”為“畋”,甲骨卜辞“畋獵”之“畋”皆写作“田”。又:“獵”,...
《老子》14_07_校笺_05_魏源
魏源云:“傅奕本作‘其下之不昧’。”
《老子》59_07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柢’,丁计反,亦作‘幕’。”水海按:“菷”,同“帚”。《玉篇》云:“菷,俗帚字。”由此可知,陆氏謂“柢”作“菷”,误也。疑陆氏误“蒂”为“菷”。彭耜謂:“‘柢’,陆:...
《老子》63_03_校笺_10_吴澄
吴澄云:“所以得遂其无為者,能圖其難於易之时,為其大於細之时也。天下之事,始易而终難,始細而终大。终之難起於始之易,终之大起於始之細。故圖之為之於其易、細之始,则其终可不至於難,可...
《老子》64_08_校笺_01_校勘
此二语,帛书甲本作“百仁之高,台於足□”,“仁”为“仞”之借(上古二字皆为日纽,可双声通假),“台”为“始”之假(上古二字皆在之部),损一“下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作“百千...
《老子》72_01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大威至矣’,一作‘則大威至’。”又云:“‘民不畏威,則大威至矣’,‘威’、‘畏’古通用。人不畏其所当畏,则大可畏者至矣。下文皆畏其所当畏之事。”
《老子》73_02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此两者’,一‘此’上有‘知’字,非。”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侯王’,梁武本、陆本、古本并作‘王侯’,‘萬物將自賓’,‘萬物’一作‘天下’。”
《老子》67_14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以慈衛之’,叶(梦得)上有‘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6_01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以语法求之,此两句并非“···者···也”式的判断句,所以,当无“也”字。古棣以音韵律之则无“也”字,其说是也。这两句,二“知”字为韵,上古“知”入支部,其韵例与《诗经·麟...
《老子》56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惟“疏”作“疏”,其他字同;“疏”则为“疏”之异体,帛书《老子甲本释文》、许抗生《帛书老子注译与研究》、张松如《老子校读》、高明《帛书老子校注》等书则疏忽未校。乙本...
《老子》56_09_校笺_06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既遗荡乎親疏,又虚忘于利害,毁誉不关其虑,貴賤莫届乎怀。故苍生荷戴而不辞,群品乐雅而不厌,是以天下人间尊而貴之。”
《老子》14_09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无物之象’,司马有两‘无物之象’。苏作‘无象之象’。”
《老子》01_07_校笺_13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此两者,既同出而異名,又同謂之玄。···细审文义,当是承上两句‘其妙’、‘其徼’而言,也就是说的无名自在之道的微妙与有名为我之道的运行这两个方面。”
《老子》03_07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句末有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猶兮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并无‘兮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4_08_校笺_02_成玄英
成玄英云:“河上公本作‘千里’,此言‘百仞’,且七尺曰仞。”水海按:可知成玄英本与帛书甲本同。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06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數輿无輿’,‘輿’古本作‘譽’,一作‘車’。”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故人□□□,夕議而教人”,“夕”为“亦”的假借(二字皆为铎部字,属叠韵通假),损掩三字为“之所教”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全损。今从《甲本释文》。傅奕本无...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07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按:“湛兮”句疑当在‘淵兮’句之下,抄写致讹。”
《老子》58_06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傅奕作‘祺’,河上公作‘訞’,王弼作‘妖’。按‘妖’应作‘娱’,古无‘訞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41_02_校笺_05_诗经
《诗经·绿衣》:‘心之忧矣,曷维其亡。’郑笺:‘亡之言忘也。’亦其例也。《周易略例》:‘存言者,非得象者也。存象者,非得意者也。忘言者,乃得象者也。忘象者,乃得意者也。’存、忘对举...
《老子》43_03_校笺_09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吾者,老子自称也,谓道之所以馳騁於至堅、入於无間者,惟柔弱虚通而已,岂有為哉?吾是以知无為之有益而无损也,人能体此道而虚心应物,则不言而信,不动而化,无為而成,岂无益也...
《老子》49_11_校笺_01_校堪
此句,帛书甲本损缺“孩之”二字,帛书乙本全损。今据河上公本补。严遵本“孩”作“駭”,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楼正本、成玄英本、李约本、杜光庭本、宋徽宗本、邵若愚...
《老子》51_音韵_03_姚文田
姚文田谓:生、形、成韵(十青平声),畜、育、毒、覆韵(七匊入声),蓋“成之熟之”一作“亭之毒之”。熟、毒韵同,《列子·黄帝篇》:“与汝游者,莫汝告也;彼所小言,尽人毒也;莫觉莫悟,...
《老子》54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善建□□拔,□□□□□”,前句损掩“者不”二字,后句全损,《甲本释文》已据通行本校补;帛书乙本仅残留前句“善建者”三字,余皆损掩,《乙本释文》已据通行本校补。严...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葛‘氣’作‘炁’,无‘如’字,苏亦无‘如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3_11_校笺_10_吴澄
吴澄注:“天子之尊,四海之富,皆以其身為天下者也。知道之人,愛惜貴重此身,不肯以之為天下。宁不有天下,而不轻用其身。夫惟如此,乃可以寄託以天下也。‘寄’,犹寄百里之命之寄;‘託’,...
《老子》14_06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敦煌丙本、强思齐本‘皦’作‘皎’,陆希声本、王真本、焦竑本、周如砥本作‘曒’。按:《后汉书·乐恢传》云:‘恢独暾然不污於法。’注云:‘暾,明也,音公乌反。或从白作皎,音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