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222页

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08_劳健

劳健云:“下文‘可以長久’,众本皆无‘則’字,韩、范此句‘則’字疑衍,既曰‘可以’,不烦更言‘則’也。”
03010

《老子》80_07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无‘至’字。”
03010

《老子》21_音韵_04_黄瑞云

黄瑞云云:“容、從(东部),德、道(对句句中双声相叶)。”水海按:“德”,上古端母职部【tek】;“道”,定母幽部【deu】,二字非為双声明矣。但二字,可以旁对转(eu→e→ek),幽职合韵...
0309

《老子》22_03_校笺_04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少則得,多則或’,遂州本、馆本同此石(即景龙碑文)。又《慎子·外篇》引《老子》曰:‘曲則全,枉則直,窪則盈,弊則新,少則得,多則惑。’‘得’,即三十九章所引‘得一’。...
03012

《老子》40_01_校笺_04_钱钟书

钱钟书云:“‘反’有两义。一者,正反之反,违反也;二者,往反(返)之反,回反(返)也。《中庸》:‘生于今之世,反古之道,如此者栽及其身者也’,郑玄注:‘谓不知今王之新政可从’;《汉...
03013

《老子》42_05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傅奕本“患”为“惡”的形误。《老子》原本应作“惡”。“惡”,音wù,《经典释文》谓“乌路反”是也。 又,严遵云:“萬物之生也,皆元于虚始于无。背陰向陽,归柔去刚,清静不动,心...
0307

《老子》44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如此;乙本损掩。今从甲本。景龙本“孰”作“熟”,谓“得與亡熟病?”李道纯本、张嗣成本“亡”作“失”,谓“得與失孰病?”其他诸本与《韩诗外传》引并同帛书甲本。
0307

《老子》49_03_校笺_01_校堪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后句句末损掩一“之”字,今据诸通行本校补;帛书乙本仅残留前句句首一“善”字,其余全损。其他诸本两“善者”后有“吾”字,作“善者吾善之,不善者吾亦善之”。王雱本、崇宁...
0308

《老子》28_02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古棣、高明之说為是。《老子》行文,逻辑严谨,表义简赅,常使用“递转推衍句法”,诚如高明所举之例,又如第二十五章:“字之曰道,强為之名曰大,大曰逝,逝曰远,远曰反。”等。这类...
03012
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14_水海

水海按:朱谦之说是。又,作“不··與”是也,作“不··也”非也。帛书本作“不···舆”,“舆”则为“與”的同音假借,即为证。古王弼本作“不··邪”,“邪”犹“與”也(见《古书虚字集...
03015

《老子》56_06_校笺_09_古棣

古棣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皆有‘亦’字,河上公古本(指王羲之本)、王弼本及其他通行本皆无‘亦’字。按:《老子》是诗,以诗求之,‘亦’字不应有,无‘亦’不害其义,有之于诗而言则为赘词。”
0307

《老子》13_07_校笺_03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理惑论》引作‘以吾有身也’。”
0305

《老子》14_04_校笺_05_高明

高明云:“帛书‘計’字乃‘詰’之借字。经文当从今本作‘三者不可致詰’。”
0309
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04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故能敝不新成’,‘故’一作‘是以’,一作‘是以能敝復成’。‘敝’,缺者。至人之所贵新成者,世俗之所贵,惟不欲盈,故能守其敝缺,而不愿為新成也。”
0305

《老子》64_15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以輔’,各本及《文选·鹦鹉赋、鹪鹩赋》注引同此。‘以’字涉上文而衍。‘輔’疑為‘順’字之讹。《贾子·道术篇》‘行歸而過谓之順’,此‘順’字义同。‘恃’亦‘顺’讹。”
0308

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6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‘一曰慈’,慈念苍生,拔苦与乐,此寳道也。‘二曰儉’,少欲知足,守分不贪,此经寶也。‘三曰不敢為天下先’,谦伪柔弱,先物后己,退身度入,此师寳也。”
03015
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20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聖人以曲自养,不居功,不伐善,不好高,不自大,不以取聖于人為心,不以自私于己立念,家国天下,身心性命,未有不保全者也。夷险祸辱之来,是非顺受,不争不辩,此便是枉之义。聖...
0307
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‘苟’作‘及’,无‘乎’字,王弼同。”
03014

《老子》38_04_校笺_04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有宏普博施仁爱之者,而爱之无所偏私,故上仁為之而无以為也。”
03014

《老子》68_02_校笺_06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、景三本‘與’作‘争’。按:此‘争’字與下‘不争之德’相对,作‘争’是也。”
0305

《老子》42_10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范、馆本、罗卷及《弘明集》六释慧通《驳顾道士夷夏论》并作‘學父’。成疏曰:‘將為學道之先,父亦本也’。是成亦作‘學父’。臧疏引顾欢曰:‘其斅學之本父也’,则顾本作‘斅’...
0309

《老子》45_06_校笺_05_吴澄

吴澄云:“阳之躁,勝阴之寒;阴之静,勝阳之熱;亦相反而相为用也。”
03015

《老子》29_01_校笺_08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寇(前句末)有‘兵争’二字。按:《广雅·释诂三》:‘取,為也。’《国语》:‘疾不可為也。’韦解:‘為,治也。’是取与為通,為与治通;故四十八章河上公注:‘取,治也。’‘...
0306

《老子》54_09_校笺_07_顾广圻

顾广圻云:“今《德经》‘奚’作‘何’,非。傅本作‘奚’,与此(《韩非子·解老》)合。”
03011

《老子》13_02_校笺_07_俞樾

俞樾云:“河上公本作‘何謂寵辱?辱為下’。注曰:‘辱為下贱。’疑有夺误。当云:‘何謂寵辱若驚?寵為上,辱為下。’河上公作注时上句未夺,亦必有注,当与‘辱為下贱’对文成义,传写者失上...
03012

《老子》13_05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林(希逸)无‘是謂···’一句。”
03011

《老子》14_12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執古之道’,古本‘道’下有‘可’。”
03015

《老子》15_音韵_06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者,鱼部;達,月部;鱼月合韵。志、志,之部。容,东部,與、浴(屋部)遥韵,东屋通韵。水,微部;,真部,微真合韵。客、澤,铎部。樸、濁、浴,屋部。静、生、盈、盈、成,耕部。
03012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其次畏之,其下母之”,“母”为“侮”之假借(“母”,明纽之部;侮,明纽侯部;二字可双声假借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乙本同甲本,唯“其”作“亓”。今从《甲本释文》...
03015
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09_王先慎

王先慎云:“王弼注:‘學不學,以復衆人之過。’‘歸’字疑衍。”
03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