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曲則全,枉則正’,范、馆卷同此。各本及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注引‘正’字并作‘直’。范謂‘王弼同古本’,則王作‘正’。今王本作‘直’者,后人依别本改之...
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''莫能知',各本'能'作'不'。'
《老子》13_07_校笺_10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谓寵為辱根,身為患本,人多不悟,故发明之。”
《老子》15_13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庄本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‘保’作‘復’。汪本引同此(即傅奕本作‘保’)。《文子·守弱篇》引作‘服’。伦谓‘保’、‘復’、‘服’之幽二类通假也,正当作‘艮’,《说文》:‘...
《老子》12_04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关于“爽”之义,约有以下几种说法: 其一曰“爽”為“亡”(亡失)。河上公注云:“‘爽’,亡也。人嗜于五味,则口亡,言失于道也。”邵若愚注云:“‘爽’,失也。盲、聾、口失,皆...
《老子》12_02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《治要》、《宋书·谢灵运山居赋自注》、《尚书·五子之歌》正义、《文选·七命》注引并同此(‘田’)。成疏曰:‘言田獵之夫,贪逐禽兽。’则成亦作‘田’。古无田獵专字。馆本‘...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07_徐梵澄
徐梵澄云:“‘夫唯····’句,据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《人物志·释争篇》皆作‘故天下莫能與之争’,多‘天下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11_吴澄
吴澄云:“美谓美于他物,以质而言也。善谓善于其事,以能而言也。美、惡,善、不善之名,相因而有。以有惡,故有美;以有不善,故有善。皆知此之為美,则彼為惡矣;皆知此之為善,则彼為不善矣...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悦’,吐活切。輕悦也。···‘脱’,消肉癯也,《韵略》训‘骨去肉也’。今依古本。《西升经》曰:‘人在道中,道在人中,鱼在水中,水在鱼中,道去人死,水乾鱼终。’是知‘鱼...
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“天下”,指“天下人”,这是定中结构,省略了中心词“人”。“莫能知”和“莫能行”当作 “莫之能知”和“莫之能行”,王弼注正作“莫之能知”和“莫之能行”。帛书本均如此,为《老...
《老子》72_02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‘狎’作‘狹’,‘猒’作‘厭’。”
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古时“而”、“則”通(见《经传释词》);但笔者从王弼本校补为“而”。“无不為”应作“无以為”,严遵本正作“无以為”,今从严本校补。《老子》主张“无為”,而不主张“无不為”(...
《老子》31_03_校笺_08_徐梵澄
徐梵澄云:“‘故有欲者···’,通行本作‘故有道者·..·’。‘故有欲者弗居’,且何欲也?——此殆為侯王言者,欲得志於天下也。如孟子说齐宣王之言,曰:‘王之所大欲,可知已。欲辟土地,...
《老子》74_03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此两句帛书本与诸本差异较大。前句,除张嗣成本与释德清本之外,他本皆无“將”字。据前文有“使”字(乙本)或“若”字(甲本),表使然,并非必然和已然,所以此处有“將”字为宜,张...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1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邢玄、庆阳、磻溪、室町、高翻俱作‘猶’。‘由’与‘猶’同。《荀子·富国篇》‘由将不足以勉也’,注:‘与猶同。’《楚辞》‘尚由由而进之’,注:‘猶豫也。’《老子》十五...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05_薛蕙
薛蕙云:“‘夫代司殺者殺,是謂代大匠斵’,‘夫’,一作‘而’,一无‘謂’字,一作‘夫司殺者,是大匠斵’。”
《老子》49_05_校笺_02_高明
高明云:“邢玄本开始无‘信者’二字,似脱漏。” 又,河上公注云:“百姓為信,聖人因而信之;百姓為不信,聖人化之使信也。百姓德化聖人為信。”
《老子》23_09_校笺_06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英伦无‘樂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74_04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恒”,因后人避汉讳而改作“常”,经文中已屡见。此‘常’是讳借,非本字,則与金文无涉也。于省吾说非是。又,他本“者”后有“殺”字,乃衍文也,马说是。又,有“...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兵强則不勝,木强則恒”,无“是以”二字,“恒”,“疑读为‘框’。《说文》:‘框,竟也。’木强則框,犹木强則折。”(《甲本释文》校注语)此说是,今从。帛书乙本作“...
《老子》20_01_校笺_10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四十八章:‘為學日益,為道日损。’河上公注:‘學谓政教礼乐之學也。日益者,情欲文饰,日以益多。道谓自然之道也。日损者,情欲文饰,日以消损。’此‘學’与彼‘學’谊同,即...
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满堂’,‘堂’,本或作‘室’。”
《老子》43_05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彭、张嗣成有‘矣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46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前句作“无道”,无“天下”二字,后句同此。今从甲本。罗卷本“戎”误作“我”,谓“天下无道,我馬生於郊”。传世诸本同此二句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句尾有“矣”字,...
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、彭、张嗣成、张之象作‘失者,同於失’。臧疏作‘失者,同於失’。”
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不出户,知天下’,古本‘出户’下有‘可以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我有三寳’,柰卷上有‘夫’字。按:作‘持而寳之’,是也。”
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11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人能用道以挫情欲之鋭,解事物之紛,莹心鉴而不炫其明,混浊世而不污其真,则道常湛兮,似乎或在也。”
《老子》41_02_校笺_02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中士聞道,治身以长存,治国以太平,欣然而存之。退见财色荣誉,惑于情欲,而复亡之也。”
《老子》59_07_校笺_07_毕沅
毕沅云:“‘柢’河上公作‘蔕’,《韩非子》作‘深其根,固其柢’,无‘是謂’二字。苏灵芝书亦为‘蔕’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