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228页

《老子》51_音韵_05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生、形、成,耕部。道,幽部,德,职部,职幽合韵。尊,文部,贵,物部,文物通韵,然,元部,元物合韵。生,耕部,長,阳部,耕阳合韵,亭,耕部,養,阳部,耕阳合韵,覆,觉部,觉...
0286

《老子》63_03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圖難於其易’,古本‘難’下有‘乎’,下同。一无‘其’字。”
0285

《老子》20_03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易氏、蒋氏之说至确,帛书本即作“美與惡,其相去何若”。今通行本“美”作“善”者,乃形近而讹。 又,顾本成玄英疏云:“顺意为美,逆心为惡。违顺既空,美惡安奇(寄)?且唯、阿出...
0288

《老子》67_09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“其”作“亓”,“慈”假作“兹”,《甲本释文》已分别校为“其”、“慈”。帛书乙本“今”字损掩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;“其”作“亓”,“慈”亦假作“兹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...
0288

《老子》21_02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惟恍惟惚’,陆:王弼作‘怳’。纂微诸本‘惟’并作‘唯’。”
02810

《老子》53_05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服文綵’,御注、高翻作‘彩’。”
0289

《老子》20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同;帛书乙本“诃”作“呵”。今从甲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索洞玄本、顾欢本、傅奕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遂州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虞世南本、李约本、强思齐本、陆希...
0287

《老子》81_01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朱谦之说是。陈柱据俞樾误说校为“信者不美,美者不信”,今验之帛书本,皆失校也。又:“信”,真实;“美”,华丽。此“美言”,与“巧言”义通。吴澄云:“言之实者,不饰美;言之美...
02813

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04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河上本作‘海’。‘晦’者,暗也。”
0289

《老子》73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勇於敢者□□,□於不敢者則栝”,前句损掩“則殺(简作杀)”二字,后句损掩一“勇”字,“活”借作“栝”(“活”、“栝”同为月部字,故可通假);《甲本释文》所损字已...
0285

《老子》25_08_校笺_08_陈柱

陈柱云:“《说文·大部》‘大’下云(见吴氏所引文),许慎所见,作‘人亦大’也。段玉裁注云:‘《老子》:道大,天大,地大,人亦大··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。’则段氏本疑亦作‘人亦大’...
0286

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10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罗卷、臧疏亦无‘故’字。‘較’,各本并作‘形’。《说文》‘荆’之古字作‘’,则古文‘形’或亦有作‘’者。‘爻’旁与‘較’字之爻旁相同。或《老子》本作‘’,传写脱讹成爻,...
0288

《老子》49_07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聖人之在天下’,篡微、司马、曹、陈并无‘之’字。”
0286

《老子》28_02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罗卷、臧疏不重‘為天下谿’一句。易州‘常德’作‘常得’,下同。按:‘離’借為‘漓’。”
02810

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14_水海

水海按:“阑”,同“混”。《中华字海》云:“園hùn,音混,同‘混’,混合。”可知“阑”当為“混”的或体,而非為假借。“裙”则為“園”之假借(“裙”从“君”得声,“阑”即“混”的异体...
0287

《老子》63_02_校笺_03_奚侗

奚侗云:“‘大小多少’句,谊不可说,疑上下或有捝简。”
0285

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、乙本同。今从甲、乙本。范应元本无“此”字,“言”作“者”,无“也”字,“未”作“不”,“足”后有“也”字,谓“三者,以為文不足也”。遂州本“言”作“者”,无“也”字...
0288

《老子》25_03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易州、馆本、臧疏无‘而’字,下句同。臧疏引节解曰:‘故曰周行不殆也。’则节解亦无‘而’字。”
02810

《老子》47_04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知’,本或作‘至’。”
0287

《老子》57_09_校笺_11_唐玄宗

唐玄宗注云:“无爲,则清静,故人自化。好静,则得性,故人自正。”
0287

《老子》35_02_校笺_04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作‘安于平太’。”
0287

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09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王弼注云:‘夫晦以理物则得明,濁以静物则得清,安以動物则得生。’据此,则经文当有‘孰能晦以理之徐明’一句,在两句之上。”
02813

《老子》15_13_校笺_07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保,持也。言持此动寂不殊一中道者,不欲住中而盈满。此遣中也。”
0285
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窈’,乌了反。‘冥’,莫经反。”
0285

《老子》01_07_校笺_06_高明

高明云:“与今本校勘,世传本均较帛书多出四字,即句首‘此’字、‘出’后‘而’字与‘謂’后‘之玄’二字,读作‘此两者同出而異名,同謂之玄,玄之又玄,众妙之門’。彼此经义虽无原则差异,...
0285
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张嗣成‘所’作‘守’,声近而讹。罗卷、易州、磻溪、赵写无‘也’字,下同。” 又,河上公注云:“人能自节养,不失其所受天之精气,则可以长久。”节解云:“謂不失其一也。...
02810

《老子》13_01_校笺_05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寵辱若驚’,《国语·楚语》:‘其寵大矣。’韦注:‘寵,荣也。’《说文》:‘驚,马骇也。’此以马喻,故云‘若驚’。‘贵大患若身’,此句义不可通。疑原作‘大患有身’,‘贵’...
02813

《老子》59_03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应作“是謂”。“是謂”与“謂之”义同。但“是謂”之“是”指示代词,义即这,放在动词谓语“謂”之前,含有复指强调主语“蚤服”的意味。“謂之”之“之”义即它,代“蚤服”,但放在...
02813

《老子》56_08_校笺_07_吕惠卿

吕惠卿云:“不荣通,不丑穷,故不可得而貴,不可得而賤。”
02810

《老子》67_01_校笺_02_成玄英

成玄英云:“河上本作‘肖’,诸家云‘笑’,笑者老君体道自然,妙果圆极,故天下苍生,莫不尊之为大圣也。何意得如此耶?只为接物谦和,不矜夸嗤笑于物,故致然也。”
028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