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237页

《老子》08_03_校笺_14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‘處衆人之所惡’,即七十八章所谓‘受国之垢,是谓社稷主;受国不祥,是为天下王’;亦即《庄子·天下篇》所谓‘人皆取先,己独取后;曰受天下之垢’也。按:《尔雅·释诂》:‘幾...
0609

《老子》54_01_校笺_10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建,立也。善以道立身立国者,不可得引而拔之也。善以道抱精神者,终不可拔引解脱也。”
04713

《老子》31_06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张说是。《文子·上仁篇》引作“兵者,不祥之器,不得已而用之”;《穀梁传·僖公二十六年》注引作“兵,不祥之器,不得已而用之”。此皆以“不祥之器”与“不得已而用之”句相连。 又...
04813

《老子》08_06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臧疏、彭、寇‘矣’字同此。磻溪无‘矣’字。按:‘尤’为‘就’省。《说文》曰:‘就,罪也。’”水海按:不必把“尤”校为“就”。“尤”,孔广居《说文疑疑》云:“尤,古肬字。...
04915

《老子》54_04_校笺_05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《诗序正义》曰:‘《老子》云:修之家,其德乃余···。’无‘於’字。”
0477

《老子》31_08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此二句,从帛书甲、乙本看来,经文明达,经义合《老子》“俭武戒殺”之旨。景龙碑本除句末“也”字之外,同帛书甲、乙本,可知帛书本不误也。然其他诸本,文字殊异,或传抄之错乱,或注...
03715

《老子》09_02_校笺_05_姚鼎

姚鼎云:“‘鋭’,王本作‘棁’。”
05315

《老子》54_08_校笺_05_顾广圻

顾广圻云:“藏本《韩非子·解老》‘以家觀家’下有‘以鄉觀鄉’一句,傅本及今《德经》皆有。”
02915
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07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尚右’下,景龙、敦煌二本均有‘是以’二字。”
05315

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他本皆作“自遺其咎”,唯想尔本无“其”字,与帛书本同。老子原本当作“自遺咎也”。后人为求“咎”与“守”韵,遂自于“咎”前增一“其”字,而又删去“咎”后“也”字。日本《群书治...
03210

《老子》55_01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此谓含怀道德之厚者,无为、无知、寡欲、柔弱恬静,正与初生之婴儿心地纯洁、无知寡欲相似。奚侗云:“婴儿天理浑然,无分别智故,含德最厚。”
02615

《老子》31_音韵_01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今订定经文如次:‘夫隹兵者,不祥之器,物或惡之,故有道者不處。君子居則貴左,用兵則貴右。殺人衆多,以悲哀涖之。戰勝,以哀禮處之。’···以者、器、惡、處為韵(鱼部)。右...
0277
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03_褚伯秀

褚伯秀云:“首‘载’字,诸解难通,盖以前三字为句,‘抱一’属下文,与后语不类,所以费解牵合。尝深考其义,得之郭忠恕《佩觿》引开元诏语云:‘朕钦承聖训,覃思玄宗,顷改《道德经》十章载...
0315

《老子》55_04_校笺_08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以柔弱之故,故握(笔者按:手握物之意)能坚固(笔者按:张之象本王注‘坚固’作‘周固’,今据《道藏集注》本王注改正)。”
05612
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10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天下莫能臣’,‘臣’下王本原有‘也’字。河上本、傅本皆无。今据删。按:‘也’字衍文,以‘臣’、‘賓’均为韵知之。”
05514
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14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專,任也;致,极也。言任自然之氣,致至柔之和,能若婴兒之无所欲乎?则物全而性得矣。”
02610

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13_苏辙

苏辙云:“老子之言道德,每以婴儿况之者,皆言其体而已,未及其用也。今夫婴儿汨然无欲,其体之者至矣。然而物来而不知应,故未可以言用也。道无形体,物莫得而见也,况可得而伤之乎?人之所以...
0458
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自均’,古本下有‘焉’字。”
03715
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,《甲本释文》本校补为“明白四達,能毋以為乎?”帛书乙本作“明白四達,能毋以知乎?”今从帛书乙本。(宋)李荣本“四”字作“洞”,“毋”作“无”,无“以”字,谓“...
02410

《老子》55_09_校笺_05_古棣

古棣云:“各本‘謂之不道’上有‘物壯則老’四字。马叙伦说:‘此文已见三十章,乃因错简而复出者也。’高亨说:‘似后人误读上文强字为强弱之强,引《老子》经文以释之,遂致重出耳。’按:本...
04313

《老子》32_07_校笺_0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道藏王弼本‘可’作‘所’,正與注合,当据改正。胡谓‘殆’当作‘治’;然十六章‘没身不殆’;二十五章‘周行而不殆’;五十二章‘没身不殆’;四十五章‘知止不殆’;连此言...
0427

《老子》10_音韵_03_邓廷桢

邓廷桢云:“此章用韵颇為出入。‘離’,古读若罗。《诗经·新台》与施韵,施古音它,《易经·離》九三爻辞与歌、嗟韵,嗟古音磋;未有与支、脂部字为韵者。而此章以韵兒、疵、雌、知,‘疵’、...
02613

《老子》11_01_校笺_07_秦维聪

〔美〕秦维聪《李耳道德经补正》的《补正注释》云:“甲、乙、王文皆为古‘轂’字,故改為‘軸’字,以求易懂。”水海按:秦先生即把“三十幅同一轂”妄改為“三十輻同一軸”。《说文》云:“轂...
0546

《老子》56_04_校笺_12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并有此六句,知非后人误衍。惟甲、乙本作‘挫其鋭而解其紛’在‘和其光,同其尘’之上,与今本异耳。塞兑閉門,谓人君閉明塞聪也;挫鋭解紛,谓人君摧折己之锋芒,消除...
02515

《老子》33_01_校笺_06_古棣

古棣云:“应无‘也’字,此乃格律诗,各句加‘也’字就散文化了。··‘也’字于义并无必要,于韵则嫌累赘,是知老子作此诗必不加句尾虚词‘也’字。劳健也认为不应有‘也’字:‘此章纯是韵语...
03315

《老子》11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缺文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如此,今从乙本。今诸通行本“牖”后有“以為室”三字。
03214

《老子》56_08_校笺_02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不可得而贵,亦不可得而賤’,诸本无‘亦’字,河上公有。”
05215

《老子》33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语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,□也”,损掩“知足者,富”四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傅奕本、白文本、范应元本皆同此,与帛书乙本合。其他诸本皆无“也”字。
0377

《老子》11_音韵_05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轂,屋部;无,鱼部;屋鱼合韵;无、无,鱼部。用、用、用、用,东部。
0529

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‘以奇’误作‘以其’。”
049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