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12_王安石
王安石注云:“堂者,虚而受物者也。金玉满之,则是盈矣。故不能守。”
《老子》54_今译
善于建树的,不能被拔除;善于聚合的,不能被脱失。子孙们能够遵守“善建”、“善抱”的道理,那么,后世的香火就不会断绝。(按照“善建”、“善抱”的原则)修身,他的“德”就会纯真;(按照...
《老子》31_12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罗运贤、古棣之说甚是。应从古字作“竦”。帛书甲、乙本作“立”,則為“竦”之省写,或為“竦”之假借(上古二字皆為来纽,為双声假借)。帛书《甲本释文》与《乙本释文》皆校“立”為...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18_水海
水海按:“功遂”,遂,成就、成功之义。《广韵·至韵》:“遂,成也。”《篇海类编·人事类·定部》:“遂,就也。”功遂即功业成就。“身退”,王真注:“非谓必使其避位而去也,但欲其功成而...
《老子》55_03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潘静观本改‘據’为‘攫’,与敦、遂、范本无‘不據’二字,均非。按:‘攫’字,唐玄宗《御注道德真经疏》作‘玃’,乃‘攫’之别构。傅本作‘攫’是。《说文》‘攫,爪持也’;《...
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15_吴怡
吴怡云:“一般把‘常’当做永远的意思,似乎很容易把这个‘常’字打发了,可是‘常’毕竟是老子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术语,在第一章中便特别标出了‘常道’,所以这个‘常’还有较深的意义。在第一...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03_毕沅
毕沅云:“王弼无‘如’字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‘致’作‘至’。”
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終日號而不嗄’,‘嗄’一迈反,气逆也;又于介反。‘而声不嗄’,嗄当作‘噫’。”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13_吴澄
吴澄注云:“‘侯’谓一国之君‘王’,谓天下之君,若能守此道,则萬物尊之为主,而将自賓矣。自者,非我欲其如此,而彼自如此也。”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06_文廷式
文廷式云:“《老子》一书皆言‘守雌’,独至‘天門開闔’之时,应机一发,不为万物制。故以‘无雌’为训。文本作‘為雌’者误。”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11_高亨
高亨云:“‘祥’,当读为痒,同声系,古通用。《尔雅·释诂》:‘痒,病也。’《诗经·正月》:‘忧以痒’,毛传《桑柔》:‘稼穑卒痒’,郑笺并同。益生者,以五色养目,以五音养耳,以五味养...
《老子》32_06_校笺_08_胡适
胡适云:“王弼今本‘之’作‘止’,下句同。今依河上公本改正。‘之’、‘止’古文相似,易误。”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恃’,河上本作‘侍’。‘長’,丁丈反。”
《老子》56_01_校笺_06_古棣
古棣云:“应以无‘也’字为是。其韵例与《诗经·麟之趾》一样,‘言者不知’的‘知’,与上句‘知者不言’的‘知’谐韵,读起来在‘知者’处停顿,拉长声调,所以不应有‘也’字。··这两句话...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《道藏》王弼本‘於’作‘與’,当据改正。二字古本通用,见《经义述闻》及《经传释词》。按:此句倒文,正文当作‘道之在天下,譬猶江海之與川谷’。盖此文以江海譬道,以川谷...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6_钱坫
钱坫云:“《考工记》曰:‘輪幅三十,象日月。’日三十日而与月会,輻数象之,《老子》亦云。又曰:‘輻所凑,谓之轂。’《老子》曰:‘三十幅共一轂,當其无有,車之用。’河上公说:‘无有谓...
《老子》56_05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蒋锡昌、陈鼓应说是也。奚侗谓“玄同”犹云混同,此则与“和光同塵”义重,故不确。
《老子》33_02_校笺_06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人能自知贤与不肖,是为反听无声,内视无形,故为明也。”
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乙本有“也”字,义盛。当以“當其无”断句,如上,张说非是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‘鑿户牖以為室’,谓作屋室。‘當其无,有室之用’,言户牖空虚,人得以出入观视;室中空虚,...
《老子》56_09_校笺_05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言玄同之人,心无偏私,不可得而親而狎之;和光顺物,不可得疏而远之;恬淡无欲,不可得从而利之;处不竞之地,故不可得犯而害之;体道自然,非爵禄所得貴也;超然绝累,非凡俗所...
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02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强行有志’,各本‘行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2_01_校笺_07_培真
培真云:“‘五色使人目明’的‘明’字,帛书甲本如此,切合文意。其余诸本皆為‘目盲’,似与文意不符,故本文取用‘目明’而不用‘目盲’。”
《老子》57_03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吾何以知其然哉’,纂微、曹、达真、黄下并有‘以此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05_高亨
高亨云:“易说是也。‘亡’、‘妄’古通用。《庄子·庚桑楚篇》:‘汝亡人哉。’亦借‘亡’为‘妄’,即其证。或曰:‘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:太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,虽久不废...
《老子》12_05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《吕氏春秋·本生篇》高诱注引作‘五聲亂耳,使耳不聰’;《庄子·天地篇》亦云:‘五聲亂耳,使耳不聰。’《理惑论》及《文选·七命》注引同此(‘五音令人耳聾’)。”
《老子》57_06_校笺_02_邵若愚
邵若愚云:“‘奇物滋起’,‘奇’,音碁。人多伎巧,无益盛行,故奇物滋起。‘奇’,异也。”水海按:《玉篇·石部》云:“碁,音其,围碁也。”《集韵·之韵》云:“棊,或作碁,通作棋。”“...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18_吴澄
吴澄云:“汎,广也。谓如水之汎滥洋溢。言道之广无所不在,或左、或右,随处而有,取之左右,无所不可也。”
《老子》12_音韵_0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邓廷桢未及‘聾’字,误。又,盲、聾,东部;爽、狂、妨,阳部。此东、阳通韵。姚文田曰:‘聾字,从东转入。’奚侗曰:‘东、阳两部古音相近。’”
《老子》57_09_校笺_06_王昶
王昶云:“至元同开元,‘我好静而民自正’在‘我无事而民自富’句下。”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“吕作‘常无欲,可名为小’。苏、林无‘故’、‘矣’二字。”水海按:元刻林逸本经文有“故”、“矣”二字;而注文云:“(道)湛然而无所欲,可谓之自小矣,故曰‘可名於小’。”据此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