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72_04_校笺_08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帛书本有两‘也’字、二‘而’字,文义益显。”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昧’,陆梅对切,李莫佩切,昏昧也。‘纇’,河上作‘類’。‘進退若道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黄、程此句并在‘夷道若纇’上。”按:彭耜刻本误刻“進道若退”为“進退若道”...
《老子》22_03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今譣帛书甲、乙本,則有“多則惑”句,與战国中期的《慎子》所引本句合,马叙伦说谬也。帛书甲、乙本作“惑”是。“惑”,惑乱,迷惑。《说文·心部》:“惑,乱也。”《玉篇·心部》:...
《老子》73_03_校笺_0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列子·力命篇》:‘老聃语关尹曰:天之所惡,孰知其故?言迎天意,揣利害,不如其已。’语出于此章。” 又,河上公注云:“‘天之所惡’,惡有为也。‘孰知其故’,誰能知天意之...
《老子》41_08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“‘媮’,吕等作‘偷’。”
《老子》22_06_校笺_07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聖人不自見者,因物而見物,因事而見事,故能穷其义理之精微,究其兴亡之征应,上能察于天文,下能察于地理,中能参于人事,古今之变,秩然而明,幽显之机,洞然而見。是谓真見,其...
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“網(网)”同“罔”。《广韵·养韵》谓:“罔”同“網”。但“罔”为古字,“網”为今字,《老子》則用“罔”字。作“綱”者,則为“網”的假借(上古二字皆为阳部)。又,“踈(疎)...
《老子》41_11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《后汉书·郎顗传》,顗上七事引‘大音希聲,大器晚成’。言‘稀’各本及《韩非子·喻老篇》、《文选·赠王太常诗》注、《吊魏武帝文》注引并作‘音’、‘希’。”
《老子》22_10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吕‘古’作‘吾’。”
《老子》74_02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张松如说是。吴澄之注,很能说明问题,吴澄说:“‘奇’,不正也。使愚民常有畏死之心,而奇邪為惡者,吾得執而殺之,則人人知畏,孰敢為惡?然虽殺惡人,而人之敢為惡者不止,則是民愚...
《老子》40_02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如此;乙本损缺“弱也”二字。今从甲本。其他诸本皆无两“也”字。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4_陶绍学
陶绍学云:“姚鼐以此句属上章,而下节亦通為一。”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10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常有司殺者殺,而代司殺者殺,是代大匠斵’,六朝残卷无第二、第四‘殺’字。馆本、卷子成疏‘殺’作‘煞’,‘而’作‘夫’,无第四‘殺’字,(卷子成疏)‘斵’作‘斲’,馆本...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道始所生者一,一即道也。自其名而言之,谓之道;自其数而言之,谓之一。三十九章‘天得一以清’,言‘天得道以清也’,此其证也。”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14_高亨
高亨云:“‘飄’上,王本原有‘故’字,河上本无。今据删。按:无‘故’字,是也。盖后人误以‘希言自然’一句冠此章之首,因增‘故’字以联之,而不计其文意之不相关也。”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11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夫民,国之本也。若政烦赋重,而民贫乏,则国本斯弊,弊则危矣。是以下民不足,由君上食用赋税太多,是以令其飢之尔。”
《老子》42_05_校笺_07_唐玄宗
唐玄宗注云:“萬物皆以冲和之氣為本,而冲氣和柔守本者,当须谦卑柔弱,故王公至尊,而称孤、寡、不穀者,以谦柔為本故也。”
《老子》23_05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道者,同於道’,司马、五注无‘道者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11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作‘夫唯无以生為者,是賢於貴生焉’。《文子·十守篇》作‘夫唯无以生為者,即所以得长生’。强本成疏:‘故独不以生為生者’,是成‘為’下有‘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09_王昶
王昶云:“至元(即高翻本)同开元(即御注本)。”
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王弼无三‘樂’字。”水海按:王弼有“樂”字,严氏失校。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11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强本成疏引经文云:‘萬物草木之生柔弱,其死枯槁;’是成并无两‘也’字,‘脆’作‘弱’。譣谊‘萬物’二字当为衍文。盖‘柔脆’与‘枯槁’,均指草木而言也。”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馳聘天下之至堅’,叶无‘聘’字,达真‘堅’作‘剛’。”水海按:《太平御览·木部一》引“堅”亦作“剛”。“堅”与下文“間”为韵,作“剛”则失韵也。
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作“昆”,“昆”,同谊。《说文·日部》:“昆,同也。从日,从比。”段玉裁云:“从日者,明之义也,亦同之义也;从比者,同之义。今俗合同曰浑,其实当用昆、用。”徐铉...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14_高明
高明云:“甲本‘木强則恒’,乙本作‘木强則競’;王本作‘木强則兵’;世传今本多同傅奕本作‘木强則共’,唯黄茂材《老子解》作‘木强則折’……自黄茂材根据《列子》改订此文为‘木强則折’...
《老子》43_03_校笺_06_高明
高明云:“唐李荣《老子道德经注》将‘是以’改作‘以是’,谓‘吾以是知无為之有益’。傅奕、邵若愚二本作‘吾是以知无為之有益也’,与帛书甲本同。”水海按:邵若愚《道德真经直解》经文及注...
《老子》25_04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天地’字,古本如此;一作‘天下母’。宜从古本。‘為天地母’者,言其生天地也。”
《老子》77_01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天之道,其猶張弓者歟’,卷子、馆本、成疏、易州无‘者’、‘與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44_02_校笺_02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张嗣成‘亡’作‘失’,后人妄改也。‘亡’與‘病’韵。”
《老子》25_07_校笺_02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遠曰返’,河上、王弼作‘反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