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25页
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无“者”字。帛书乙本作“故善人,善人之師”,则为《老子》故本。河上公本于“故善人”(与下文“不善人”)后有“者”字,说明汉时作注者已增“者”字,王弼本、傅奕本...
03615

《老子》02_02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赵孟頫本下‘已’字作‘矣’,安素轩石刻本皆作‘已’。”按:元延祐三年赵松雪书《道德经》石刻(今存北京西便门外白云观)皆作“已”,谓“天下皆知美之為美,斯惡已;皆知善之為善...
05414

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企者’,‘企’苦赐反,河上作‘跂’。‘跨’苦化反。”
011613

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王公以為稱’,古本作‘王侯以自稱也’。”
05215
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07_曹道冲

曹道冲云:“外安其分,内存于道,未有不久者也。”
03410

《老子》31_09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樂殺人者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达真、陈、叶、清源、程、邵上并有‘夫’字。‘不可得志於天下矣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、清源、程下并无‘矣’字。司马‘不可’下有‘以’字...
0485

《老子》55_音韵_03_邓廷桢

邓廷桢云:“螫、據、搏、固、作、嗄为韵。按:‘搏’当作‘搏’,《说文》‘搏’字解云:‘索持也。’《周礼·射人》‘貍首’注云:‘貍善持者也,持即搏也。’《淮南子》曰:‘鳥穷則搏,獸穷...
04813
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11_刘韶军

刘韶军云:“‘天下之牝’,宋、清二帝同,唐、明二帝作‘天下之交牝’。”
03013
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□盗賊□□”,损掩前句的“法物兹章而”五字和后句的“多有”二字;乙本仅损前句的“法”一字和后句的“多有”二字。今据河上公本校补。帛书《老子甲、乙本释文》...
04012

《老子》70_06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孔子家语·三恕篇》:‘子路问于孔子曰:有人于此,被褐而懷玉,何如?孔子曰:国无道,隐之可也;国有道,則裒冕而执玉。’语亦出此。”
0267
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14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或炅或吹’,王弼本、河上公古本(古棣指王羲之本)、《老子想尔注》作‘或嘘或吹’,河上公本‘嘘’作‘呴’;傅奕本、范应元本作‘或噤或吹’。帛书甲本作‘或炅或吹’,乙本作‘...
04613

《老子》13_11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若可寄天下’,河上作‘乃可以託於天下’;王弼作‘若可託天下’;《大典》作‘乃可以託天下’。”
0558

《老子》25_10_校笺_08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人谓王者也,所以云人者,谓人能法天地生成,法道清静,则天下归往,是以為王。若不然则物无所归往,故称人以戒尔。為王者当法地安静,因其安静,又当法天生化,功被物矣。又当法...
0405
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道氾’,本又作‘汎’,周、张并同。”
0807

《老子》55_03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攫’,俱反;‘不搏’,搏音愽。”
05512
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12_马达甫

马达甫云:“有之,‘有’指实体,‘之’是语气助词,下‘之’同。為利,有利用价值。為用,起作用。有和无的对立,即实物和空虚处的对立。这是物质世界内部两种不同形态的对立,也就是物质的间...
0308
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成功事遂’,按:景福本、法京敦甲本作‘成功遂事’,宜从之。‘百姓謂我自然’,河上本、王弼‘謂’上有‘皆’字。范应元本作‘百姓皆曰我自然’;《庄子·庚桑楚篇》郭注引作‘...
0539

《老子》77_03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“補”與“與”义通。然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益”(见前校注文)。“補”当為注文,传写者羼入,后又改為“與”也。以上四句皆明張弓之道,言:天道像拉弓一样,弓舉得过高了,就压低一些...
04110

《老子》25_04_校笺_07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妙本生化,遍于群有,群有之物,无非匠成万物,彼其茂养之德,故可以為天下母尔。”
0505

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10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此章或以‘名’字断句,‘樸雖小’连读;或以‘樸’字断句,‘无名樸’连读,义均未安。王夫之《老子衍》读作‘道,常,无名。’以‘常’與‘道’并列为哲理范畴。蒋锡昌《校诂》则...
0258

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06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寂若无所止’,一作‘飄兮似无所止’;一作‘飂兮若无止’;一作‘飂兮若无所止’。”水海按:焦本经文作“寂兮似无所止”,而《考异》校注作“寂若无所止”。
03010

《老子》64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语,帛书甲、乙本皆损,《甲、乙本释文》分别校为“其微也,易散也”和“其微也易散”。今从《甲本释文》本。李约本“其微”前有“故”字,作“故其微易散”。他本皆无两“也”字,作“其微...
0435
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11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是以偏將軍處左,上將軍處右’,范同此。罗卷、易州、彭、二赵有‘是以’二字。彭、臧疏、寇、张嗣成、吴澄及《后汉书·光武纪》注引、《治要》引‘處’字同此。罗卷、易州、白、...
0348

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同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宋刊河上公本、张之象刊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遂州本、英伦本、楼正本、傅奕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、杜光庭本、宋徽宗本、陈象...
0497

《老子》38_12_校笺_03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三十八章曰:‘是以大丈夫處其厚,不居其薄;處其實,不居其華。故去彼取此。’七十二章曰:‘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,自爱不自贵。故去彼取此。’并于此文(指十二章末句)同例。皆复...
0549

《老子》45_04_校笺_03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訥’,敦煌(己)本作‘呐’。”
05014

《老子》55_03_校笺_10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潘静观本改‘據’为‘攫’,与敦、遂、范本无‘不據’二字,均非。按:‘攫’字,唐玄宗《御注道德真经疏》作‘玃’,乃‘攫’之别构。傅本作‘攫’是。《说文》‘攫,爪持也’;《...
0368
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知我者稀,則我貴矣’,‘稀’,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黄、程并作‘希’。苏、曹、陈、叶、程并作‘則我者貴’。”
0298
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12_高亨

高亨云:“无‘非’、‘邪’二字,是也。‘以其无私,故能成其私’,文意贯达,若增‘非’、‘邪’二字,则语气折阂矣。‘以其无私,故能成其私’,与‘以其不自生,故能長生,’句法一律,若增...
0536

《老子》14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如此;乙本“名”作“命”。今从甲本。河上公本、景龙本、道藏傅奕本、御注三本、陆希声本、白文本、宋微宗本、吕吉甫本、王元泽本、李息斋本、王雱本、吴澄本、李道纯本、林志...
03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