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53_述评
这一章,老子站在人民的立场,对为政者的“非道”行为进行了挞伐,对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给予了揭露,反映了老子进步的政治思想。 当时朝政(包括各诸侯国)败坏。那些为政者,高台榭、修宫室,...
《老子》31_05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句末无“也”字。今从甲本。今通行本本句在“兵者,不祥之器也”之后。诸通行本皆无“故”字,无“也”字。
《老子》08_05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政善治’,臧疏、易州并同此,馆本作‘正’。”又云:“‘事善能’,馆本作‘事能’。”
《老子》54_03_校笺_06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‘修之於身’下,有‘天下自化’一句。”
《老子》31_08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樂’,五教反,又音洛。”
《老子》09_01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高明谓“植”为“持”字之别构,则误。“植”(zhì),《集韵》谓丈里切。上古为定纽之部字,拟音【dǐe】,其义,《集韵》谓“持也”。“持”(chí),《广韵》谓直之切,上古亦为定...
《老子》54_07_校笺_03_顾广圻
顾广圻云:“傅本‘普’作‘溥’。按:普、溥同字也。”
《老子》31_10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、白、罗卷、臧疏‘故’字同此,各本无。《治要》引两‘尚’字作‘上’。罗卷‘凶’作‘喪’。”
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“驕(简作骄)”作“”,后句同此;按:“”则为“驕(简作骄)”的别构,居乔切,今音为jiāo;《字汇》谓“馬高六尺”为“驕”。而《说文》谓“驕,马高六尺为‘驕’,...
《老子》54_述评
这一章老子主要讲的是“以物观物”的直观(直觉)认识事物的方法。 “直观”,被老子称做“观”,指直接观察,即所谓“以物观物”者是也。老子认为,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,主要有三项:一曰直观...
《老子》31_13_校笺_01_校勘
此两语,帛书甲本同。乙本作“□朕而以喪禮處之”,句首损掩“戰(简作战)”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;“朕”為“勝(今简作胜)”之假(“朕”為侵部,“勝(简作胜)”為蒸部,侵部【m】、蒸...
《老子》09_音韵_01_江有诰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已、保、守、咎、道韵(之幽通韵,已叶音酉,保音探)。邓廷桢谓:保、守、咎、道韵,“保”,古音补阜切;“道”首声,古音在幽部。高本汉谓:“驕”字叶已、保、守、咎、道...
《老子》55_03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此句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傅奕本等均作二句,应从帛书甲本作“攫鳥猛獸弗搏”,则与上句“蠭煨蛇弗螫”均为六字句,文式一律,辞意完足。攫(jué)鳥,即鷙鳥也。属鹰鸇之类,能自高空飞...
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16_冯达甫
冯达甫云:“道是永恒的自然法则,故曰‘常’。道没有任何属性可指,没有任何形式可称,故曰无名。”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04_俞樾
俞樾云:“按‘能如婴兒’句,河上公及王弼本无‘如’字,无‘如’字,于文义未足。惟傅奕有‘如’字,与古本合。”
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終日號而嗌不嗄,和之至也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达真、陈并无‘嗌’字。纂微、苏、曹、陈下无‘也’字。‘嗌’音益,咽也。黄茂材云:‘古本无嗌字。’而嗌不嗄,《庄子》之文也...
《老子》32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天地相谷,以俞甘洛”,“合”字作“谷(jué)”(《甲本释文》和高明《帛书老子校注》引误为“谷”),“洛”为“露”之假(上古二字皆为来纽铎部,为同音假借),《甲本...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07_俞樾
俞樾云:“‘天門開闔,能无雌’,义不可通。盖涉上下文诸句而误。王弼注云:‘言天門開闔,能為雌乎,则物自宾而处自安矣。’是王弼本正作‘能為雌’也。河上公注云:‘治身当如雌牝,安静柔弱...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12_俞樾
俞樾云:“‘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,益生曰祥,心使氣曰强。’按此下本有‘是故用其光,复归其明’二句,后人因已见于五十二章而删去之耳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《老子》曰:‘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...
《老子》32_06_校笺_09_高亨
高亨云:“‘始制有名’,按:始为道制名,道乃有名。‘名亦既有,夫亦將知之。知之可以不殆。’二‘之’字,王本原作‘止’。河上本作‘之’。今据改。按:‘夫’猶彼也,指侯王言。‘止’作‘...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3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‘侍’字无义。《文选·东京赋》李善注引作‘為而不持’,‘侍’殆‘持’之误字欤?”
《老子》56_01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以语法求之,此两句并非“···者···也”式的判断句,所以,当无“也”字。古棣以音韵律之则无“也”字,其说是也。这两句,二“知”字为韵,上古“知”入支部,其韵例与《诗经·麟...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10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彭、磻溪‘猶’作‘由’,古通。《左传·庄公十四年》正义曰:‘古者猶、由二字义得通用。’又《孟子》‘由水之就下,由反手也,由弓人而耻为弓,由己饥之也’,以‘由’为‘猶’;...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7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《考工记》‘无、有’用為二名,‘无’指車轂内外空间而言,‘有’指車轂而言。有車轂而无空间,固不能利转;有空间而无車轂,亦不能利转。《老子》此‘无’,与《考工记》谊同;但...
《老子》56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惟“疏”作“疏”,其他字同;“疏”则为“疏”之异体,帛书《老子甲本释文》、许抗生《帛书老子注译与研究》、张松如《老子校读》、高明《帛书老子校注》等书则疏忽未校。乙本...
《老子》33_02_校笺_07_李息斋
李息斋云:“人所以不能人‘道’者,以自見不明,而为物所勝也。若内明则自不骛外。不骛外则渐能勝物,积日既深,自然入‘道’。”
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8_王弼
王弼注云:“木(車)、埴、壁所以成三者,而皆以‘无’為用也。言‘无’者,有之所以為利,皆赖无以為用也。”
《老子》56_09_校笺_06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既遗荡乎親疏,又虚忘于利害,毁誉不关其虑,貴賤莫届乎怀。故苍生荷戴而不辞,群品乐雅而不厌,是以天下人间尊而貴之。”
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03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龙本、敦煌本均无‘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2_01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“使”、“令”之义通,然《老子》原本作“使”,《吕览》高注、《庄子》和《淮南子》出“使”字,即其证。“明”為“盲”之讹,《吕览》高注、《庄子》和《淮南子》皆云“五色……使目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