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08_音韵_06_古棣
古棣云:“按:高亨此说误。此句为抱韵(略有变通):‘淵’与‘仁’为韵,‘地’與‘治’为韵,‘地’字并不失韵。于义,亦非‘不可解’。此‘地’字是用‘至下’、‘下之亟’之义。”
《老子》54_04_校笺_11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室町本‘有’字上有‘乃’字,无上四‘於’字。严遵本‘其德有餘’句,与河上、柰卷同此。”
《老子》31_09_校笺_04_纪昀
纪昀云:“‘夫樂殺人者,則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’,按:《永乐大典》本无‘夫’字、无‘則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9_02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孙诒让、易顺鼎之说是。作“揣”是。夏竦《古文四声韵》卷三“揣”字,引古《老子》作,傅奕本、高翻本作“”,即古“揣”字。《说文》云“揣”,“一曰捶之”,即捶击之义也;王弼注谓...
《老子》54_09_校笺_04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敦煌三本均作‘吾何以知天下之然?以此。’”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13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二七○引有‘是以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功成’,陆、王弼‘成’作‘遂’,又作‘成’。”
《老子》55_02_校笺_06_俞樾
俞樾云:“‘蜂蠆虺蛇不螫’,按河上公本作‘毒蟲不螫’,注云:‘蜂蠆蛇虺不螫’,是此六字乃河上公注也。王弼本亦当作‘毒蟲不螫’,后人误以河上注羼入之。”
《老子》31_述评
本章节言述兵事乃不得已而用之,即“为而不争”,表达了老子反对侵伐战争的思想。老子表现了自己对兵器的厌恶情绪。他认为兵器是不祥之物,兵器与凶杀相连,祸患都是人们借助它来造成的,因此,...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09_毕沅
毕沅云:“诸本‘褒’并作‘抱’。按:‘褒’,裹也;‘抱’同‘捊’,取也,义异,应用‘褒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峻’,陆作‘全’···。‘精之至也’,纂微、苏、曹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16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道’常无名,固不可以小、大言之,圣人因见其大无不包,故强为之名曰‘大’,复以其细无不入,故曰‘小’也。然雖以小而言之,天下亦莫能臣使之也。”
《老子》10_04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民’,‘治’,河上本又作‘活’。”水海按:今存诸种河上公本以及河上公注文皆作“治”,无作“活”者。可知陆德明于唐代尚见到一河上公古本作“活”的。
《老子》55_07_校笺_04_高亨
高亨云:“按:‘知和曰常’,义不可通。疑‘知’当作‘精’。盖‘精’字转写去,读者依下句增‘知’耳。前文云:‘精之至也’,又云:‘和之至也。’故此总之曰:‘精和曰常。’‘常’乃自然之...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10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、彭、张嗣成、二赵、吴、潘、易州‘民’作‘人’。成疏曰:‘百姓无待教令而自太平。’是成亦作‘民’。伦谓‘人’字,唐避太宗讳改也。‘之令’盖‘之合’之讹,譣义‘合’字是...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07_李翘
李翘云:“‘明白四達,能无知乎’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作‘明白四達,能无以知乎’。”
《老子》55_10_校笺_05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作‘不’是也。‘早已’当作‘早亡’。顾欢本三十章‘不道早亡’,注‘亡,死也’。王羲之‘謂之’作‘是謂’。广明‘早已’作‘早以’。又《太素》卷三引《老子》此二句同此(指...
《老子》32_07_校笺_13_冯达甫
冯达甫云:“知止,知道道之所在,不要因有名而忘忽(乎)道。《礼记·大学》:‘在止於至善,知止而后有定。’朱注:‘止者,所当止之地,即至善之所在也。知之,则志有定向。’”
《老子》11_01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三十幅’,輻音福,车輻亦是。‘共一轂’,轂,古木反,车轂。”
《老子》56_04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紛’,赵、馆本、易州作‘忿’,张之象作‘分’。譣弼注曰:‘除争原也;’河上注曰:‘紛,结恨不休者;’成疏曰:‘释恚怒也。’是王、河上、成皆作‘忿’。”
《老子》33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二语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甲、乙本。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敦煌丁本、英伦本、景福本、遂州本、虞世南本、楼正本、王真本、成玄英本、...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11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甲本作‘然埴為器’。乙本作‘燃埴而為器。’然、燃疑皆应作‘燃’。通行本、傅奕本皆作‘埏埴以為器’。今从帛书。燃埴,指烧土坯而為器皿。埏埴与燃埴义近。埏埴,河上公注:‘埏...
《老子》56_07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当作“害”也。道藏王弼本、诸子集成王本、张之象王本、四部备要王弼本、浙江书局刻王弼本皆作“害”。《经典释文》在“不劌”前、“挫锐”后,有“令去”两字,这两字显然是引自王弼解...
《老子》33_04_校笺_04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‘勝’为‘载’(‘车载’之‘載’)。”水海按:今譣帛书本及《韩非子·喻老》皆作“勝”。易氏疑《老子》弃“强”,而此云“强”者非也。其实,《老子》对“强”的认识有两义,第...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14_水海
水海按:余培林说是也。王弼所谓“木(車)、埴、壁所以成三者,而皆以无為用也。言无者,有之所以為利,皆赖无以為用也。”吴澄所谓“車非轂輨空虚之处可以轉軸,则不可以行地;器非中间空虚之...
《老子》57_01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当作“正”也。此句“正”与下句“奇”为对,义正相应。五十八章“正复为奇”,也是相对的两个概念,可知非作“政”也。又:“正”,指清静之道也。四十五章“清静为天下正”,与此章“...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04_王弼
王弼云:“以明自察,量力而行,不失其所,必获久长矣。”
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4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‘妨’,甲本作‘方,乙本作‘仿’,傅本、通行本皆作‘妨’。‘方’、‘仿’,实皆应作‘妨’。”水海按:帛书甲本作“方”是,见前文按语。
《老子》57_04_校笺_06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彭、范、高同傅本,有‘夫’字。‘彌’,傅本作‘镾’,《说文》:‘镾,久长也,从长爾声;今字作彌。’《小爾雅·广诂》:‘彌,久也’;又《仪礼·士冠礼》:‘三加彌尊’,注:...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汎’,陆、王弼作‘氾’,又作‘汎’;李:凡范切,言大道汎然无泽,应彼萬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