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44_04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蒋锡昌说有理,但“知足不辱”和“知止不殆”,词谊并非完全相同;二者相通,但后者包括的意义更广、更一般,包括人的一切行止,一切皆“知止”,则无危险矣。又《老子》“知足”、“知...
《老子》25_08_校笺_14_吴澄
吴澄注云:“‘王’,谓圣人之有位者。古今惟道最大,无可与比。此以天、地、圣人与道并言,而曰‘四大’何也?盖天、地得此道以為天地,圣人得此道以為圣人,其所以能大者,以其有此道也。‘王...
《老子》77_06_校笺_09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馆本、卷子成疏、臧疏作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’,唯馆本、卷子成疏作‘熟’。馆本‘天’作‘又’。柰卷、磻溪作‘孰能以有餘奉天下’,六朝残卷作‘塾能以有餘奉天下’,赵写作‘孰能...
《老子》45_03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屈’,古本作‘诎’。”
《老子》25_音韵_04_水海
水海按:“有物昆成,先天地生。蕭呵漻呵,獨立而不垓,可以為天地母。吾未知其名,字之曰‘道’。”成【zǐen】、生【fen】為韵,二字皆為耕部。蕭【sieu】、漻【lieu】為韵,二字皆為幽部。此...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10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刘谓‘其’上脱‘以’字,其说是也。下章‘以其无以易之’,道藏王本及诸本均脱上‘以’字,其例正与此同,其证一也。又‘以其’二字,为《老子》习用之语;七章‘以其不自生,...
《老子》45_07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“清静”作“請靚”,“請”為“清”的借字,《老子甲本释文》即校為“清”,“靓”为“静”之假借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。帛书乙本全部损掩。今从《甲本释文》。严遵本“清静”作...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14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君子者,谓人主也,言其志可以君人子物,故云君子。輜,屏車也。重者是輕者原也,此举喻也。言人君常守重静,犹如所為之不離輜重,行者若失輜重,是无所取给,必遭冻馁。人君若好...
《老子》78_02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''以其无以易之也',一无'以'、'也'。'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14_水海
水海按:劳健训“糞”为“播”的假借,是也。唯为求谐韵,于“播”后增一“耰”字,实为不妥。《老子》文体为哲理散文诗,只求在不害义的情况下大体谐韵,并非有句必韵。为求韵而于经文中加字,...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13_高亨
高亨云:“按: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‘主父,萬乘之主,而以身輕於天下,是以生幽而死。’《老子》此句,疑后人本《韩非子》所加注语。”
《老子》78_05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''故聖人云','故'一作'是以'。古本'人'下有'之言'。'
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吴、明、危(本)‘禍莫大於不知足’在‘咎莫大於欲得’句下。按:顾本成疏:‘罪者,摧也。言为苦之所摧逼也。前境美丽,称可欲之心,故言可欲也。……咎,考责也。欲得之心,略无...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善行’,‘行’下孟反。‘无徹’,梁(简文)云:‘应車边。今作彳边者,古字少也。’‘跡’,河上作‘迹’。”
《老子》78_08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'正言'二字;帛书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陆希声本、司马光本句首有'故'字,司马光本句末并有'也'字,陆希声本作'故正言若反',司马光本作'故正言若反也'。傅奕本作'正言若反也'...
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有“於”(今作“于”)字。《韩非子》、《吕氏春秋》等先秦古书所引即有“於”字,足证帛书甲、乙本有“於”字不误也。查《文子》的《道原篇》、《精诚篇》、《下德篇》...
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13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皆作“適(zhé)”。“適”,“謫”(zhé)的假借字(上古二字皆为端纽锡部,《集韵》謂“適”为陟革切,《广韵》谓“謫”为陟革切,属同音通假)。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...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11_高明
高明云:'甲本作'執右契',乙本作'執左契',彼此各异。世传本皆作'執左契',同乙本而异於甲本。'契'亦谓'券契',乃共事双方所订字据。··古'契'刻木為之,从中剖开,分為左右,双方各執其一。...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7_钱钟书
钱钟书云:“‘其出彌遠,其知彌少’,按四十八章所谓‘为道日损’也。‘知’,知道也,即上句之‘見天道’,非指知识;若夫知识,则‘其出愈遠’,固当如四十八章所谓‘为学日益’耳。景龙本‘...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12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善閉者无關鍵而不可開’,按:范作‘楗’,宋河上作‘揵’,陆、彭、张嗣成、臧疏作‘楗’。馆本‘閉’作‘閇’,无‘者’字,‘鍵’作‘揵’,无‘而’字。易州‘閉’作‘閇’,...
《老子》79_今译
和解了大的怨恨,必定还有怨恨遗留下来,怎么能认为这样做就妥善了呢?因此,'圣人'虽然拿着左半边的债务契约,但是他不以此索求于负债人。所以,有德之人,只经管保存着债权契约(而不向负债人...
《老子》48_01_校笺_06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今怡兰堂校刊严本无‘者’字。‘為學日益’与二十章‘绝學无忧’,皆指學礼而言。”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11_高亨
高亨云:“‘是以’二字衍文,盖后人所加。”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此;帛书乙本作“恒又欲也,以觀其所噭(qiào)”,“又”为“有”之假借(上古二字皆为匣纽之部)。今从帛书甲本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所嗷(qiào)’,乙本同,通行...
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8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‘漠然无為,而无不為也’,下释之曰:‘所谓无為者,不先物為也;所谓无不為者,因物之所為。’”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10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张嗣成本‘不善’下‘人’字无。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下句作‘不善人,善人之資也’,是《淮南子》所见本无二‘者’字,有二‘也’字。王注:‘故不善人,善人之所取也;’似王...
《老子》01_08_校笺_08_刘巨济
刘巨济云:“衆妙者,萬物之妙也。萬物皆有妙,而皆出于道,则道妙萬物也。”
《老子》49_01_校笺_06_严灵峰
严灵峰云:“张纯一曰:‘当作常无心。’张说是也。顾欢本河上公注云:‘聖人不重改更,贵因循,若似无心也。’严遵曰:‘无心之心,心之主也。’刘进喜曰:‘聖人无心,有感斯应。’李荣注曰:...
《老子》27_12_校笺_02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‘此’并作‘是’。”
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05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故有无相生’,龙兴碑无‘故’字。傅奕、古本‘相’上并有‘之’字。‘倾’,不平也。‘生’、‘成’、‘形’、‘傾’、‘和’、‘隨’,皆以喻美惡、善不善相形而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