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28页

《老子》03_02_校笺_07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凡世间一切所貴重者,皆為難得之貨。為上者若有貴爱之心,為下者必起贪得之妄。贪之不得,未有不為盗者也。”
03714

《老子》30_03_校笺_11_柳存仁

柳存仁云:“‘善者果而已’,此文字据明太祖《御注》本,全同吴澄。玄宗本《注》、《疏》‘善’字前多一‘故’字。徽宗本作‘故善者果而已矣’。”
0528

《老子》16_10_校笺_02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‘知常’下诸本无‘曰’字,旧钞河上本(天文钞本)、广明幢并有。依注义,王本亦有‘曰’字也。”
03712

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06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强為之名曰大,大曰逝,逝曰遠,遠曰反。’按此十五字疑本作‘强為之容曰大,曰逝,曰遠,曰反’。‘名’、‘容’形近,且涉上文而讹。道既‘字之曰道’,不能又‘名之曰大’,本书...
02713

《老子》13_音韵_03_水海

水海按:“龍辱若驚,貴大梡若身。何謂龍辱若驚?龍之為下也,得之若驚,失之若驚,是謂龍辱若驚。”驚【kǐen】,耕部;身【cǐen】,真部。因耕部【en】和真部【en】,主要元音相同(不属于对...
04213

《老子》77_01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其猶張弓乎’,古本作‘其猶張弓者歟’,邵‘猶’作‘由’,非。”
04914
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如此,今从之。想尔本、景龙本、敦煌乙本、敦煌丙本、遂州本无“故”字,作“有之以為利,无之以為用”。其他诸本同帛书本。
04710

《老子》81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三句,帛书甲本作“聖人无□,□既以為□,□□□”,第一句损掩一“積”字,第二句损掩“既”和“人”两字,第三句全损,《甲本释文》皆已校补。帛书乙本“聖”省作“聊”,《乙本释文》作“...
0266
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14_水海

水海按:“大”(tài),后来写作“太”。江沅《说文释例》:“古只作‘大’,不作‘太’。《周易》之‘大极’,《春秋》之‘大子’、‘大上’,《尚书》之‘大誓’、‘大王王季’,《史记》、...
0425

《老子》31_08_校笺_07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而美之者’,景龙本作‘若美之’,敦煌本作‘若美必樂之’。‘是樂殺人’,景福本‘人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02712

《老子》38_09_校笺_05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《礼记·曲礼》正义引:‘禮者忠信之薄,道德之華,争愚之始。’按所引‘道’下有‘德’字,‘愚’上有‘争’字。窃谓‘愚’尝作‘遇’,即《尚书·盘庚》‘暂遇奸宄’之‘遇’,又...
0326

《老子》21_07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并作‘自古及今’。”
03713

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10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至人所居,善能弘益,如水在地,利物则多,又地道用卑,水好流下,同至人之谦顺,幾道性之柔弱,故云居善地。至人之心,善於安静,如水之性,湛尔泉渟;水静则清明,心闲则了悟。...
0335
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或挫’,‘挫’作卧反,搦也;简文:在卧反;河上作‘载’。‘隳’,许规反,毁也。”
0466

《老子》66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前句损掩一“江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“海”后有一“之”字;“谷”,假为“浴”(二字上古皆为屋部)。后句无“也”字,“其”作“亓”。帛书乙本前句“谷”亦假为“浴”...
03212

《老子》20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阿、何韵(歌部),惡、若韵(鱼部,惡,乌入声;若,入声),畏、畏韵(脂部),哉、熙、臺、孩韵(之部,哉,音兹;臺,徒其反;孩,胡其反),歸、遺韵(脂部),昬、悶韵...
0567
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07_李翘

李翘云:“《汉书·扬雄传·解难》云:‘老聃有遗言:贵知我者希;’颜注下句作‘則我贵矣’。《金楼子·自序》引同此,下有‘矣’字。”
02811

《老子》53_05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服文綵’,御注、高翻作‘彩’。”
0289

《老子》12_07_校笺_05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甲本作‘故去罷耳此’,乙本作‘故去彼而取此’,傅奕本、通行本皆作‘故去彼取此’。今从傅本。”
02712

《老子》20_05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忙其未央’,御注作‘荒其’,河上、王弼‘荒’下有‘兮’字,句末有‘哉’字。”
03914

《老子》40_音韵_01_江有诰

江有诰、姚文田、奚侗皆认为此章无韵。邓廷桢、陈柱、高本汉皆认为:動、用韵。孔广森《诗声类》(四)阳声四东、钟、江合一部,并收“動”、“用”二字,引《老子》曰:“反者道之動,弱者道之...
02912

《老子》54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拔、脱、輟韵(祭部,拔音蹩,脱他厥反)。身、真韵(真部)。家、余韵(鱼部,家音姑)。鄉、長韵(阳部)。邦、豐韵(东部,邦博工反,原作“修之國”,今从《韩非子·解老...
0469
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09_王先慎

王先慎云:“王弼注:‘學不學,以復衆人之過。’‘歸’字疑衍。”
0296
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如此,今从帛书本。傅奕本“恒”作“常”,谓“常知此两者,亦稽式也”。李道纯本无“恒”字和“知”字,“稽”作“楷”,无“也”字,谓“此两者,亦楷式”。遂州本无“...
02414

《老子》35_04_校笺_16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作“出言”,诸家基本无异义,今不论。至于“道”前“故”字,绝不能无。此句确與上句非因果关系,但却为反比关系(見上文引严復语)。所以“故”字“猶但也”,转折连词也...
0398

《老子》03_04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罗卷、易州无‘是以’、‘之’、‘也’四字。臧疏、宋刊河上无‘之’、‘也’二字。《治要》引无‘也’字。按:治亂字当作‘薙’,《说文》曰:‘薙,除艸也。’今通用‘治’。”
03915
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17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王夫之《老子衍》读作‘故能敝,不新,成’。解曰:‘久矣,其弃故喜新而不能成也。这里是说,今反其义,不弃故,不喜新,故能成也。但揆以‘敝則新’之理,似仍不及‘能敝復成’义...
03415

《老子》31_12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罗运贤、古棣之说甚是。应从古字作“竦”。帛书甲、乙本作“立”,則為“竦”之省写,或為“竦”之假借(上古二字皆為来纽,為双声假借)。帛书《甲本释文》与《乙本释文》皆校“立”為...
04912

《老子》79_述评

这里老子提出'怨',并指出了杜绝产生'怨'的根源等问题。 老子认为'怨'是一种产生社会祸乱的因素,要自善修德,杜绝'怨'于未生。如果等到'大怨发生而再希图和解,那定会留下余怨',这当然不是妥...
04713

《老子》20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同;帛书乙本“诃”作“呵”。今从甲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索洞玄本、顾欢本、傅奕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遂州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虞世南本、李约本、强思齐本、陆希...
028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