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14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按:大道平坦可走,而常人皆喜行邪徑。比喻人君治国有无为之道可循,竟舍之而不由,故多徇嗜欲,尚智数以自困也。此外‘民’字不误,帛书甲、乙本并作‘民’,与河上、王弼本合。奚...
《老子》08_02_校笺_10_明太祖
明太祖云:“此老子导人行道,养性修德,行仁利人济物者若是。盖水之性无所不润,无所不益,故善人效之,卑而不昂,用而有益,则道矣。”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,帛书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想尔本、敦煌丙本、成玄英本“門”作“地”,“啓(简作启)”作“開(简作开)”,“能”作“而”,无“乎”字,谓“天地開闔,而為雌”。敦煌...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13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当作“渢”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美哉,渢渢乎!大而婉,险(俭)而易行,以德辅此。”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:“渢,扶弓反;徐:敷剑反;韦昭音凡。”《史记·吴太伯...
《老子》12_07_校笺_07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去彼耳目之盲聾,取此為腹之实智。”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。帛书乙本作“亓正閑閑,亓民屯屯”,两“其”字皆作“亓”,“政”假作“正”(上古二字皆为章纽耕部)。《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関,从系,門声,疑即紊之异体。此句傅奕...
《老子》13_04_校笺_04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寵辱相等,故得失俱驚。”
《老子》14_03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搏’,言博,简文:补各反。‘曰微’,‘微’,细也。”
《老子》14_11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唐写卷子残本‘迎之’句在‘隨之’句下。馆本、易州无二‘之’字。罗卷无上句‘之’字,下句‘不見’下残阙,无可证。《经幢》及《文选·头陀寺碑文》注引两句互易。石田羊一郎从余...
《老子》36_音韵_01_江有诰
本章节江有诰韵读謂:明、剛、强韵(阳部),淵、人韵(真部)。姚文田謂:張、强韵。奚侗謂:張、强、興、與、明为韵。興韵張、强、明,是蒸阳相转,如《易林》“豫之节”,堂、翔、行、興相韵...
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15_张默生
张默生云:“侯王若能守道,和道体一样的无為,则萬物將各顺其性以自生自息,即所谓‘自化’。”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8_毕沅
毕沅云:“‘曰’,河上公作‘日’,王弼作‘不曰以求得’。”
《老子》16_06_校笺_03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《韩非子·解老》:‘故定理有存亡,有死生,有盛衰。夫物之一存一亡,乍死乍生,初盛而后衰者,不可謂常。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,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謂常。’此解最与...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王念孙说是也。王弼注曰:‘信不足焉,则有不信。’虽王不明‘焉’字之义,故增‘则’字解之,然王本无下‘焉’字可证也。易州、磻溪、臧疏、张嗣成、寇、白、赵、馆本并作‘信不足...
《老子》80_04_校笺_05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严遵‘復’字无。‘人’当从诸本作‘民’,以与上文一律。”
《老子》20_03_校笺_12_楼宇烈
楼宇烈云:“‘何若’,如何,幾许。意为‘美’与‘惡’相去无幾。十八章王弼注:‘甚美之名,生於大惡,所谓美惡同门。’”
《老子》38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损缺“為而”两字;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严遵本、道藏傅奕本、范应元本、楼古本“无以”作“无不”,谓“上德无為,而无不為”;《韩非子·解老》与之同,唯“不為”后有“也”...
《老子》41_08_校笺_1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作‘偷’是也。《说文》:‘媮,巧黠也,从女俞声,字亦作偷。’朱骏声曰:‘媮,假借为愉,《汉书·食货志》:民媮甘食好衣;《路温舒传》:媮为一切;注:苟且也。《礼记·表记》...
《老子》73_音韵_04_古棣
古棣云:“‘天網恢恢,疏而不失’,‘恢’、‘失’为韵,‘恢’入微部,‘失’入脂部,此为脂微合韵。脂微合韵是《诗经》的通例。这里应说明的是:通常‘失’入脂部,在楚音中入脂部。质部字和...
《老子》22_10_校笺_11_许永璋
许永璋云:“所謂‘曲則全’,复古代成语,‘豈虚言’,告诫世人勿以此為虚言,实乃经历史证验之真理。”
《老子》23_05_校笺_10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從事,谓举动從事於道者也。道以无形无為成济万物,故從事於道者以无為為君,不言為教,緜緜若存,而物得其真。与道同体,故曰‘同於道’。”
《老子》45_01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“成”,《说文》谓“就也”,《广韵》谓“毕也,就也”,即完成、完就、完毕之谊。非指某一具体物。“大成”是泛指最完全、最完满、最圆备。唐玄宗疏:“凡曰学人,功行大成,众德圆备...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其出彌遠,其知彌尟’,‘尟’,思践切。‘尟’字,韩非、王弼同古本。‘彌’,益也。‘尟’,少也。求之於外者,出益遠,而知益少也。”
《老子》27_05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徐大椿本“約”、“結”二字字序误倒,当改。帛书本作“纁約”,“縲(mò)”,“纆”的异体,繩索之谊。《说文·系部》:“,索也。从系,黑声。”段玉裁注:“今字从‘墨’。”《玉...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11_吴澄
吴澄云:“美谓美于他物,以质而言也。善谓善于其事,以能而言也。美、惡,善、不善之名,相因而有。以有惡,故有美;以有不善,故有善。皆知此之為美,则彼為惡矣;皆知此之為善,则彼為不善矣...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三句,帛书甲本同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溪’字水旁在右。”帛书乙本两处“其”作“亓”,“溪”假作“雞”(上古二字皆為支部,属叠韵通假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今从帛书《甲本释文》...
《老子》28_06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樸”。作“朴”,当為假借字(上古二字皆為滂纽屋部),《广韵·觉部》:“朴,同樸。”《庄子·山木篇》:“其民愚而朴。”今“朴”為“樸”的简化字。作“撲”或“...
《老子》51_01_校笺_0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畜之’,广明作‘蓄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牵’,与‘夸’同,奢也,夸张自大也。”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是以偏將軍處左,上將軍處右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并无‘是以’字。‘言居上势則以喪禮處之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并无‘居上势則’四字,程‘势’作‘世’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