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‘不’作‘勿’。”水海按:譣今道藏河上公本、宋刊河上公本皆作“不”。不知毕沅所据何本。
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混成’,混,胡本反。‘先天’,先,悉荐反。”
《老子》45_03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“屈”,应作“詘”(qū)【k*Ywet】。《说文》云:“詘,诘詘也,一曰屈襞,从言、出声。誳,詘,或从屈。”《玉篇》云:“詘,丘物切,枉曲也。誳,同詘。”《说文解字注》云:“(...
《老子》27_12_校笺_07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‘要妙’即‘幼眇’,《汉书·元帝纪》:‘穷极幼眇。’颜注云:‘幼眇,读曰要妙;’是已。要妙,形容事理之深远也。帛书甲、乙本作‘眇要’,盖误倒。”
《老子》50_11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‘故’作‘哉’。《经幢》‘地’字作‘之道’二字。《弘明集》六《释慧通驳顾道士夷夏论》引作‘生生之厚,必之死地’,盖节文。磻溪、馆本、赵写无‘也’、‘焉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05_01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‘芻狗’,经幢、易州作‘茎猫’,《治要》引‘芻’作‘蒭’,唐写本始此‘芻’作‘蒭’,下同。”
《老子》55_03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‘猛獸不據,攫鳥不搏’,《谷神子》两句倒转。‘攫’,开元、易州本作‘玃’,非。”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1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夫物各有所,‘飞龙乘云,腾蛇游雾,云罢雾霁,而龙蛇与蚓蚁同矣。’(《韩非子·难势》引《慎子》)此言失其所也。不失其所者如《周易·艮彖》云:‘艮,止也,时止则止,时行则行...
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14_水海
水海按:此句,通行本与帛书甲、乙本差异甚大,据考当从帛书甲、乙本。高明云:“王弼作‘衣養萬物’,河上、易玄作‘愛養萬物’,傅、范作‘衣被萬物’,今譣之帛书甲、乙本,既不作‘衣養萬物...
《老子》35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二语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甲、乙本。今诸通行本皆无“故”、“也”、“曰”三字。想尔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成玄英本、敦煌丁本、遂州本无“之”字,作“道出言”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虞世...
《老子》60_今译
治理大国,犹如熟煮小鱼那样,(不要常去搅动它。)用“道”来治理天下,天下的鬼魅就不灵验且不作怪了。不但鬼魅不灵验且不作怪,天下的神祇也不伤害世间民人了。不但神祇不伤害世间民人,而且...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9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‘脆’作‘脃’,卷子成疏作‘脆’。彭、赵写‘判’作‘泮’。”
《老子》64_07_校笺_06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‘層’,敦煌庚本作‘成’,辛本作‘重’,壬本作‘曾’。”
《老子》66_01_校笺_06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初学记·江部》引作‘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,以其无不受之,苟有所逆,众流不至者多矣’。《御览》六○引作‘以其善下也’。”
《老子》67_09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舍’,音捨。”
《老子》38_02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“下德”是对“上德”而言。“上德”是有德者,“下德”是无德者。此两句谓:下德之人,执守着形式上的德,此实无德。
《老子》21_02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怳’、‘惚’,古本并作‘芒’、‘芴’。”
《老子》39_13_校笺_10_王卡
王卡云:“‘自稱’,道藏河上公本作‘自謂曰’,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和S三九二六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并作‘自曰’。”按:P二六三九、S三九二六此句作“是以侯王自曰孤、寡、不轂”。
《老子》71_03_校笺_04_俞樾
俞樾云:“上文已言‘夫唯病病,是以不病’;此又言‘以其病病,是以不病’;则文復矣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作‘聖人之不病也,以其不病,是以无病’,当从之。盖上言病病,故不病;此言不病,故无...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16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曲者,委曲从顺者也。言人能委曲从顺,不與物忤,則可以全身,故云‘曲則全’。枉者,受屈于物。直者,可以正曲也。《春秋》曰:‘正曲為直;’言人虽不與物忤,若物来枉己,己能...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9_奚侗
奚侗云:“‘夷’,平也。平有正谊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:‘忿纇无期’,杜注:‘戾也。’戾有反谊,此谓正言若反。夷纇相对,与明昧、進退同。河上本误作‘類’。”
《老子》42_02_校笺_04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言道动出和气,以生于物,然后化之理由自未足,更生阳气,积阳气以就一,故谓之二也。纯阳又不能更生阴气,积阴就二,故谓之三。生萬物者,阴阳交泰,冲和化醇,则遍生遮汇也。”
《老子》45_01_校笺_06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弊’字,傅奕、彭、赵均作‘敝’,《韵会小补》曰:‘敝,笔别切,老子云云。’是方日升所见本作‘敝’。毕沅曰:‘敝,河上公、王弼作。弊’是毕所见河、王本作‘弊’,今诸河、...
《老子》25_10_校笺_01_校勘
此四句,帛书甲本作“人法地,□法□,天法□,□法□□”,第二句损掩“地”和“天”,第三句损掩“道”,第四句损掩“道”和“自然”,帛书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帛书乙本同此四句。今从乙本。...
《老子》77_08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功成而不居’,一作‘功成不處’。”
《老子》26_03_校笺_13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帛书乙本作‘雖有環官,燕處則昭若’。(通行本)‘榮觀’,河上公注谓宫阙,故释音古乱反。陈景元引一本作‘榮館’,盖亦通假作‘宫觀’之‘觀’。若此,則‘雖’读為‘唯’,‘榮...
《老子》27_05_校笺_07_古棣
古棣云:“‘繩’,帛书乙本作‘’(甲本缺文)。‘’即‘繩’字之误。‘繩約’,即繩索。《说文》:791道篇校笺译评‘繩,索也;’‘約,纒束也;’是‘繩’、‘約’皆謂用丝繩捆物也。···...
《老子》27_10_校笺_0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日本天明本《群书治要》作‘贵其師’,眉注:‘旧无貴其師三字,补之。’此无‘不’字,是所见旧本作‘貴其師,不贵其資’;于义为长。此言‘不善人,善人之資’;与上文‘常善救人...
《老子》50_04_校笺_08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王本及《韩非子·解老》似皆有误。《文选》鲍照《代君子有所思行》注引《老子》云:‘人之生生之厚,動皆之死地,十有三。’所引似为可据。盖以‘人之生生之厚’六字共为一句。《老...
《老子》51_05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彭、吴无‘夫’字。范、彭、寇、赵、罗卷、柰卷、臧疏(成玄英疏文)‘爵’字同此,各本作‘命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