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05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满堂’,古本作‘满室’。”
《老子》29_03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為者’,龙兴观碑次解本‘者’作‘故’,下同。”
《老子》35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前句帛书甲本同,后句损掩“天下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同此二句;今从乙本。傅奕本、王真本、范应元本“象”下皆有“者”字,作“執大象者,天下往”。其他通行本皆同帛书乙...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草木之生也柔脆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并上有‘萬物’字,无‘之’字;程无‘也’字;苏、叶‘脆’并作‘弱’。”
《老子》56_05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作“是胃玄同”,“胃”为“謂(简作谓)”之假。今从帛书《老子甲、乙本释文》校为“謂”。张之象本、武英殿刊聚珍版纪昀校王弼本“玄”作“元”;传世他本皆同此句。
《老子》41_音韵_0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笑,宵部;道,幽部,幽宵通韵。唯道音盗,似误。‘道’,徒皓切,古,徒苟切。‘道’首声,九章与守、咎韵,十四章与有韵,四十七章与牖、少韵,此其例证。又,谷、辱、足、偷、渝...
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14_陈鼓应
陈鼓应云:“按:‘无為’一观念,在各种英译本中,亦常被误解,以陈荣捷的解释最好。陈先生说:non-action(wu-wei) is not meant literally'inactivity' but rather 'taking no action that ...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吕作‘故无棄物’。”
《老子》29_01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已’音以,语助。谓天地人物固有常矣,君天下者,当辅万物之自然,不可妄矣。”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15_水海
水海按:甲本作“金”,当為“全”之形讹。“曲則全”,“曲”,《说文》:“象器曲受物之形。”弯曲之谊。“全”,《说文》:“完也。篆文全从玉,纯玉曰全。”“曲則全”即“委曲求全”之义。...
《老子》29_今译
将要取得天下而强行去治理它,我看他是不会达到目的的。天下是神圣的器物,是不可强行治理的。强行治理的会败坏它,强行控制的会丧失它。世间自然万物对立:有的行先,有的随后;有的炎热,有的...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08_方以智
方以智云:“‘繟然’与‘坦然’、‘啴然’互通。焦氏《老子翼》曰:‘繟音闡,王作坦,严作默,不如作繟为长。’知按王辅嗣注作‘坦然’者亦通。盖‘單’与‘亶’古通,犹‘嬗’之于‘禪’,‘...
《老子》77_03_校笺_12_肖天石
肖天石云:“夫天之道,在損益均衡,有无等量,高下相一,有餘、不足相平,為圆成一切自然相制原理。天道之盈虚消息,盛衰生灭,无不循环不息,周行不殆,且复平等不二;不得其平,则損益以生矣...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淈(qū)”。《逸周书·五权》:“极赏则淈,淈不得食。”《荀子·宥坐篇》:“其洸洸乎不淈尽,似道。”注:“淈读為屈,竭也,似道之无穷也。”淈,则当竭尽解。...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14_水海
水海按:诸本文字参差不一,但大都以“天下之交”句,在“天下之牝”句前,则语义不贯也。帛书本则以“天下之牝”句,在“天下之交”句前,于义较勝。此二句仍为上句“大邦者下流也”的生发,为...
《老子》29_03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依余说于‘執者失之’下,增‘是以聖人无為,故无敗;无執,故无失。’”
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咎莫憯於欲得’,‘憯’音惨,痛也。古本如此。”
《老子》81_07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而不争’,‘争’,争斗。注同。”
《老子》54_03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《韩非子·解老》、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同傅奕,无‘於’字。”水海按:庄达吉本《淮南子》引无“於”字,汪一鸾本《淮南子》引有“於”字。毕说不确。
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6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范谓王同古本,则范见王本作‘則’,当据改。然‘而’、‘則’古通。《庄子·知北游篇》引句末有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8_07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臧疏‘人’作‘民’。依《周易》注则王亦作‘民’,今作‘人’者,后人据别本改之也。各本无‘也’字。馆本‘日’作‘曰’。白、柰卷、易州、馆本、磻溪、臧疏并无‘矣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9_01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、彭有‘者’字。寇作‘為之兵争’。各本无‘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6_07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莫能與之争’,叶无‘能’字。”按:马叙伦引彭耜校语谓:“彭耜曰:‘是以天下莫能與之争’,邵‘是’作‘所’,叶无‘能’字。”“是以天下”是彭耜所引经文“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...
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衣’,於既反,河上作‘愛’也。”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17_薛蕙
薛蕙云:“‘能无離乎’,一无‘乎’字,下五句并同。”
《老子》53_01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“摞”作“介”,句末无“也”字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摞’(jié),即‘挈’(qiè)之异体,各本皆作‘介’。严遵《道德指归》释此句云:‘负达抱通,提聪挈明;...
《老子》05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此。今从帛书本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聞’,乙本同,通行本多作‘言’。《老子想尔注》本亦作‘聞’。”按:索洞玄本、遂州本及《文子·道原篇》引亦作“聞”,与...
《老子》16_04_校笺_08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萬物形殊质异,芸芸而不齐者众多,虽是生之无已,要必各歸其根。根即生物之源,立物之本。”
《老子》16_06_校笺_03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《韩非子·解老》:‘故定理有存亡,有死生,有盛衰。夫物之一存一亡,乍死乍生,初盛而后衰者,不可謂常。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,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謂常。’此解最与...
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居亓實,不居亓華”。乙本如此,唯“其”作“亓”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所引,两“居”字,皆作“處(简作处)”,句中无“而”字。严遵本、顾欢本、傅奕本、李息斋本、范应元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