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'易州、馆本、卷子成疏无'而'字。伦按:'契'当作'契',《说文》曰:'刻木也。'今通用'契'。'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07_孙鑛
孙鑛云:“‘常善救人’四句,一本无。‘故’一作‘而’。”
《老子》51_06_校笺_08_奚侗
奚侗云:“‘亭之,毒之’,谓安之定之也。《说文》:‘亭,民所安定也。’引申有安定谊。《文选》谢灵运《初去郡诗》注引《仓颉篇》:‘亭,定也。’《广雅·释诂》:‘毒,安也。’他本‘亭’...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14_水海
水海按:余培林说是也。王弼所谓“木(車)、埴、壁所以成三者,而皆以无為用也。言无者,有之所以為利,皆赖无以為用也。”吴澄所谓“車非轂輨空虚之处可以轉軸,则不可以行地;器非中间空虚之...
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05_纪昀
纪昀云:“‘侯王若能守之’,按《永乐大典》无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07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景福、英伦诸本‘觀’下均有‘其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4_12_校笺_07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民之從於世事,為利欲所诱,鲜因其自然,乃生心作意以為之。其始也,未必不謹;其終也,多至於贪肆。故常於其事近乎成而敗之。若能謹終如始,則尚庶幾无敗事矣。”
《老子》70_述评
此章节是老子慨叹俗世不知其言道理的苦闷自白。 老子所说“五千之言”,大抵主张无为、不争、虚静、柔和、谦下、慈俭等,这些都是本于自然的道理,在素常生活中也易实行而能见功效的。然而世人...
《老子》78_05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本作'言云'义足。其句中'言'为名词,作'话'讲,'云'为动词,作'说'讲,故可知'言'、'云'义不重也,'云'当不为衍字。朱谦之说非是。
《老子》48_02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全损;帛书乙本作“聞道者日云”,“云”为“損”的假借(二字上古皆为文部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高明误校为“毁”。传世诸本及《庄子·知北游篇》引“聞道”皆作“為道”。道...
《老子》28_05_校笺_04_宋徽宗
宋徽宗注云:“谷,虚而能受,应而不藏,德至於此,則至矣尽矣,不可以有加矣。故曰‘常德乃足’。”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05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理惑论》引‘猶川谷與江海’,《御览》六五九引‘於’作‘與’。”
《老子》67_01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吾大’,傅奕与西晋本同古本。‘肖’,类也。‘大’字、‘肖’字绝句。老子未尝自大也,盖以道自重,而天下莫能知之,故謂其大,而似不类众人也。”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07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枉則正’,傅奕与此同,诸本作‘則直’。”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宗’,本亦作‘寂’。‘寞’,音莫。河上云:‘寥空无形也。’钟会作‘鹰’,云:‘空疏无质也。’”水海按:陆氏见王本作“宗兮寞兮”,同经训堂刊傅本和范本。张之象刊王弼本、...
《老子》46_03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顾本成疏:‘罪者,摧也,言为苦之所摧逼也;前境美丽,称可慾之心,故言可慾也;’则成上有‘罪莫大於可慾’句。··强本荣注,引经文云:‘罪莫大於可欲,禍莫大於不知足,咎莫甚...
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10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福本作‘功成不居’。敦煌本作‘成功不處’。”
《老子》36_03_校笺_08_冯达甫
冯达甫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興’并作‘與’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‘选贤與能,讲信修睦。’《训纂》:‘王氏引之曰:选贤與能之與当作舉。《大戴礼记·王言篇》:选贤舉能是也。舉、與古字通。’《...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12_高亨
高亨云:“‘衆人察察’,‘衆’字王本原作‘俗’,河上本作‘衆’。今据改。按:河上‘俗’字作‘衆’是也。本章皆‘衆人’与‘我’对言,即其证。以前后文例之,‘人’下并当有‘皆’字。‘察...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16_水海
水海按:“沖”,傅奕本作“盅”,即“沖”之古字,训为虚。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谓“沖”为“盅”之假借,并引《老子》此句“道沖而用之”,谓其义为“虚”。《说文》引《老子》文即作“盅”...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湛兮似或存’,龙兴观碑本无‘兮’,‘或’作‘常’,一‘或’作‘若’。”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14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“按旧钞河上本作‘何謂寵辱?寵為上,辱為下’;诸王弼本作‘何謂寵辱若驚?宠為下’。虽然陆氏惟注‘河上本无若驚二字’耳。今本王本‘寵’字下‘為’字之上,当脱去‘為上辱’三...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13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‘廉’,即古之矜也。廉之廉谓廉隅也。《礼记·聘义》:‘廉而不劌。’疏云:‘廉,稜也。’正与此同。有稜角则易致劌伤,故唯圣人廉而不劌。《淮南子》:‘金积折廉。’廉字亦如此...
《老子》14_01_校笺_10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今验之帛书,甲本作‘視之而弗見,名之曰聳;聽之而弗聞,名之曰希;捪之弗得,名之曰夷。’乙本同,惟‘名’字作‘命’,‘聳’字作‘微’,第一‘命’字损掩。文虽小异,而古本亦...
《老子》63_音韵_03_本章韵读
本章韵读:為,歌部;味,物部,歌物合韵;德,职部,物职合韵。易,锡部;细,脂部,锡脂合韵;易,锡部;細,脂部,锡脂合韵。大、大,月部。信,真部;難,元部,真元合韵;難、難,元部。
《老子》64_05_校笺_04_河上公
河上公云:“欲有所為,当於未有萌芽之时,豫塞其端也。治身治国,当於未亂之时,豫闭其门也。”
《老子》64_1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欲不欲,而不貴難得之”,前句损掩“是以聖人”四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后句“”形误为“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鹏’,各本作‘货(简作货)’。《说文·...
《老子》20_02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唯之與阿,相去幾何’,‘唯’上声,‘幾’上声。‘唯’,恭膺也;‘阿’,慢膺也。‘何’,多少,何如也。”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12_王叔岷
王叔岷云:“《文子·九守篇》、《列子·说符篇》‘驟’并作‘暴’。《事文类聚·前集》五引《庄子》亦云:‘驟雨不終日。’”
《老子》45_07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敦煌己本作“正”而不作“政”,武内义雄误校云“作政”。张舜徽说经文有“可以”二字,是也。又,“正”,实为标准的意思。黄生《字诂》云:“予考正之為字本训射的,文从一、从止。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