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12_古棣
古棣云:“帛书甲本作‘汎’,乙本作‘渢’,古代‘凡’、‘風’同声,‘渢’当是‘汎’的假借字。马叙伦‘氾’解作氾滥,不妥。氾滥為贬词,老子不会用以形容道。高亨训‘氾’為博,甚确。高说...
《老子》13_11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愛以身為天下,若可託天下’,纂微‘若可託天下’作‘則可以寄天下’。司马‘寄天下’添‘矣’字。程‘若可’下有‘以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0_05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“交”,皆也(吴澄注)。“焉”,兼词,同“于之”,相当于今语“在他(民人)”。此“焉”字不能少。此二句言:聖人以道临天下不傷人,一切神鬼敛迹,不敢为患傷人,因此天下相安无事...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14_明太祖
明太祖注云:“此所以老子高出世人者为此,及其习道也如是。至于他人奢华者,老子却乃不如是,为何?盖谓学道与物乐不同也。所以不同者,道乃无形之理,善用无乏焉,故盈之而弗厌。其游赏宴乐,...
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‘不’作‘勿’。”水海按:譣今道藏河上公本、宋刊河上公本皆作“不”。不知毕沅所据何本。
《老子》77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前句“归”,皆作“印”,《甲、乙本释文》校作“抑”,“抑”为后起字,俗字,古字为“归”(见后文)。严遵本“归”作“案”,谓“高者案之,下者舉之”。河上公本、王弼...
《老子》79_03_校笺_15_张松如
张松如云:'按:徹為周之税法。··《南轩孟子说》卷三引杨时说:'徹者,徹也。盖兼贡助而通用也。'故孟子曰:'请野九一而助,国中什一使自赋。'方里為井,井九百亩,八家皆私百亩,其中為公田...
《老子》32_07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所以不□”,句首损掩“知止”二字,句末损掩“殆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句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(宋)李荣本、林志坚本“止”作“之”,谓“知之所以不殆...
《老子》61_08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此两者’,河上、王弼‘此’作‘夫’,高翻无‘此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03_薛蕙
薛蕙云:“‘處上而民不重,處前而民不害’,‘民’一并作‘人’。”
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12_于省吾
于省吾云:“按:‘為’、‘僞’古通。《尚书·尧典》‘平秩南僞’,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作‘南為’。《礼记·月令》‘毋或作為淫巧’,注‘今《月令》作為诈僞’。‘文’读《荀子·儒效篇》‘取...
《老子》20_03_校笺_11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‘美’與‘惡’一德,世人以为绝然相反之事,然亦不过程度之差耳。故曰‘美之與惡,相去何若?’老子此言,盖欲圣人以无为为化,而自根本上泯绝人间美惡之分也。四十九章:‘圣人无...
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07_毕沅
毕沅云:“古‘亨’、‘烹’同字,汉《刘熊碑》‘子孙亨之’、《张公神碑》‘元享利贞’,并可证。享’、‘饗’亦通。”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果而勿强’,古本上有‘是’,一作‘是謂’。”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7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敦煌本‘淡’作‘惔’,无‘乎其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07_东条一堂
东条一堂云:“按《魏策》任章曰:‘《周书》曰:將欲敗之,必姑輔之;將欲取之,必姑與之。’注:王应麟曰:‘《周书》云云者,岂苏秦所谓《周书》、《阴符》者欤?老氏之言出於此。’朱子曰:...
《老子》63_音韵_01_江有诰
江有诰韵读谓无韵。奚侗谓:為、味韵,易、細、易、細、大、大韵。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16_肖天石
肖天石云:“天生聖人,知常襲明,任运因化,不与物忤,斯善人也。”
《老子》51_04_校笺_02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‘道之尊,德之貴”,敦煌本作‘道尊,德貴’。”
《老子》30_02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還’,《释文》‘音旋’,范应元云:‘還,句缘切;经史旋、還通。’按:‘其事好還’,謂兵凶戰危,反自为祸也。”又云:“按:《汉书·严助传》引《老子》‘焉’作‘之’。師古...
《老子》62_05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馆本‘拱’作‘供’,下有‘之’字。《文选》谢玄晖《鼓吹曲》注引‘駟馬高蓋’,疑误记,增‘高蓋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8_毕沅
毕沅云:“‘曰’,河上公作‘日’,王弼作‘不曰以求得’。”
《老子》81_03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善言不辯,辯言不善’,范、潘同此,各本‘言’作‘者’,‘言’、‘者’形近而讹,当作‘者’。”
《老子》21_01_校笺_05_魏稼孙
魏稼孙云:“‘孔得’,御注‘得’作‘德’。”
《老子》72_01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马说是。‘民’当改‘人’。乃指人君言也。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‘有威而可畏谓之威。’此‘威’即可畏之事,如贵货,多欲,尚智,好兵等皆是也。‘大威’指祸乱而言。‘人...
《老子》77_05_校笺_02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人道’,各本作‘人之道’;‘損不足’,各本‘足’下有‘以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45_04_校笺_10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···大辯者,不言而信,故若訥也。”
《老子》27_05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徐大椿本“約”、“結”二字字序误倒,当改。帛书本作“纁約”,“縲(mò)”,“纆”的异体,繩索之谊。《说文·系部》:“,索也。从系,黑声。”段玉裁注:“今字从‘墨’。”《玉...
《老子》51_01_校笺_0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畜之’,广明作‘蓄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55_01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弼注曰:‘含德之厚者,不犯於物’;是王有‘者’字。各本及《列子·天瑞篇》张湛注引并无‘者’字及下‘之’字、‘也’字。《金楼子·全德志序》引‘含德归厚’,盖有改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