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07_奚侗
奚侗云:“‘襲’,因也。见《礼记·中庸》‘下襲水土’郑注。‘明’即十六章及五十五章‘知常曰明’之‘明’。‘襲明’謂因顺常道也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《老子》曰:‘人无棄人,物无棄物,...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“皆”作“以”,则为误也。 又,蒋锡昌云:“按:无名时期以前,本无一切名,故无所谓‘美’与‘善’,亦无所谓‘惡’与‘不善’。迨有人类而后有名,有名则有对待;既有‘美’与‘善...
《老子》03_述评
这一章节谈的是“圣人治天下之道”(吴澄注语)。 老子认为,“圣人”要治理天下,就得不重贤才异能,使人民不争功名;不贵珍宝财货,使人民不做盗贼;不显耀所贪图的事物,使人民不会惑乱。另...
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號’,平声。‘嗌’,音益,咽也。‘嗄’,所讶切,声破也。”
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、乙本皆同。今从甲、乙本。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敦煌丁本、英伦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、(唐)李荣本、葛玄序文本...
《老子》58_07_校笺_06_梁启雄
梁启雄云:“‘人之迷也,其日故以久矣’,《老子》‘故’作‘固’,‘故’、‘固’二字古通用,都是本然之词。‘以’、‘已’二字同。”
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孰能濁以止,静之徐清’。王弼、陆希声作‘孰能濁以静之徐清’。陈景元作‘孰能濁以激,静之徐清’。或说作‘止’者,與下‘久’字為韵,当是也。‘澂’本或作‘澄’,非。...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稽’字,范及边韶《老子铭》引同此,各本作‘楷式’。馆本作‘楷式’,无‘也’字。……河上注上二句曰:‘常知智者為贼,不知為福,是治身治國之法式也;’注下二句曰:‘能知治...
《老子》42_03_校笺_03_魏源
魏源云:“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作‘萬物背陰而衰陽’。”
《老子》48_03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“損之又損”与“損之又損之”意同;但“損之又損”则文笔简约,当从。宋刊河上公本“又損”下无“之”字,但河上公注文(顾欢本注引),有“之”字。河上公注本句之义则较合经文之义。...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10_古棣
古棣云:“朱先生此说,如謂景龙碑确实作‘以道作人主者’,则是;如以此来改《老子》则非。据吾所见,传世各本以及帛书甲、乙本,皆作‘以道佐人主者’(帛书无‘者’字,以有‘者’字于义为长...
《老子》52_08_校笺_05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作‘是謂襲常’。”
《老子》09_02_校笺_07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而鋭’,王弼作‘而税’;‘長保’,邢州本作‘長寶’。”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09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‘吉事尚左’以下,至‘言以喪禮處之’此五句者亦系‘貴左’、‘貴右’及末语注文,惟注中复有脱文耳。河上公本於‘不祥之器’二语,於‘言以喪禮處之’诸语,均加注释,所据之本,...
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若可寄天下’,纂微作‘則可以託天下’,程‘若可’下有‘以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1_01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高说非是。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大邦者下流也”。据日本东条一堂《老子王注标识》本王弼注经文云:“江海居大而处下,则百川流之;大國居大而处下,则天下流之,故曰:‘大國者下流也。’...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寳而持之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黄‘寳’并作‘保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18_王弼
又,王弼注云:“‘沌沌兮’,无所别析,不可为名;‘俗人昭昭’,耀其光也。”释德清云:“然我无知无我,岂真愚人之心也哉?但只浑浑沌沌,不與物辨,如此而已。故‘俗人昭昭’。‘昭昭’,谓...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枉則直’,李:‘枉’纡往切,屈也。叶‘直’,一作‘正’。”
《老子》41_音韵_05_水海
水海按:“上士聞道,勤能行之;中士聞道,若存若亡;下士聞道,大笑之。弗笑,不足以為道。”前四句是交韵:道、道为韵,幽部;行、亡为韵,阳部。笑、道为韵,笑【sǐau】,宵部,道【deu】,...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草木’,一上有‘萬物’二字。‘柔脆’,‘脆’一作‘弱’。‘脆’,輭也。”
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09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忒,甲、乙本作‘貣’,傅奕本、通行本作‘忒’。今据改。貣疑即‘贷’字。貸、忒音近而误。忒,差失也。”
《老子》03_08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吕(知常)、葛、林‘為’作‘治’,无‘矣’字。赵(孟頫)作‘不治矣’。《御览》七六引作‘不治也’。”
《老子》54_06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邦’字,《韩非子》与古本同,一作‘國’。”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:‘故我无身,患将安託。’则成作‘我’。按:‘及’、‘若’古通,见《经传释词》。‘及吾无身’,言若吾无身也。四十八章:‘取天下常以无事,及其有事,不足以取天下。...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悦’,吐活切。輕悦也。···‘脱’,消肉癯也,《韵略》训‘骨去肉也’。今依古本。《西升经》曰:‘人在道中,道在人中,鱼在水中,水在鱼中,道去人死,水乾鱼终。’是知‘鱼...
《老子》64_10_校笺_03_张煦
张煦云:“林、苏无‘是以’二字。”水海按:苏辙本经文有“是以”二字;其注文云:“沿亂祸福之来,皆如彼三者,积小以成大。聖人持之以无為,守之以无執,故能使福自生,使祸自亡。”据注文苏...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13_水海
水海按:各本皆夺“恒”字,今应从帛书本补。又,“保”、“寳”二字上古音同(皆为帮纽幽部)互通,然作“寳”,比“保”义胜,《老子》原本应作“寳”。又,“三寳”之“寳”,指“道”,亦可...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08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王弼作‘我獨昏昏’。”
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“赵(孟頫)‘知’下有‘其’字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