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18_水海
水海按:通行本经文作“此三者”,譣帛书甲、乙本作“此三言也”,虽文稍异,然其义同,且“此三言”指上文“三絶”,文谊亦坐实,故“此三言也,以為文未足”為原经文无疑。徐梵澄谓:“‘此三...
《老子》20_04_校笺_03_毕沅
毕沅云:“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下有‘也’字。”水海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“人之所畏,不可不畏也。”
《老子》41_13_校笺_04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‘无名’,非一章‘无名,万物之母’之‘无名’,乃包括上文‘若昧’,‘若退’,‘若55德篇校笺译评纇’,‘若谷’、‘若辱’,‘若不足’,‘若偷’,‘若渝’,‘无隅’,‘晚成...
《老子》25_08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吕‘道’上有‘故’字,‘人’作‘王’。”
《老子》77_08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成功”,敦煌庚本、敦煌辛本、馆本、卷子成疏等正同此,《老子》原本当如此二字。此二句与第二章文字有异,当為原文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聖人為德施惠,不恃望其报也。功...
《老子》29_08_校笺_08_古棣
古棣云:“‘是以聖人去甚、去太、去奢’,各本‘去奢’在‘去太’前。按‘去奢在后為是,‘奢’与‘墮’、‘羸’、‘吹’、‘隨’為韵,五字皆入歌部。如‘去太’在后则失韵。帛书甲本、乙本正...
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13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《老子》言‘谷’者,多矣;如十五章:‘旷兮其若谷;’二十八章:‘为天下谷;’三十二章:‘譬道之在天下,猶川谷之于江海;’三十九章:‘谷得一以盈;’四十一章:‘上德若...
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‘以奇’误作‘以其’。”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15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利器,权柄也。权隐於心,故物莫之害也。权示人,即为人所制,故不可以示人。”
《老子》19_03_校笺_02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‘絶巧’者,诈僞乱真也。‘棄利’者,塞贪路闭权门也。‘盗賊无有’,上化公正,下无邪私。”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脱‘我者希則’四字,而注中有之。”水海按:玄宗注云:“則我不言之教者至貴。”
《老子》22_05_校笺_07_王安石
王安石注:“不自是,乃无所不是,故常彰。”
《老子》42_07_校笺_09_释德清
释德清云:“故尧舜有天下而不与,至今稱之,泽流无穷,此自損而人益之,故曰‘或損之而益’。若夫桀纣以天下奉一己,暴戾恣睢,但知有己,而不知有人,故虽有天下,而天下叛之,此自益者而人損...
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《列子·仲尼篇》注引夏侯玄引‘彊為之名’,则字作‘彊’。馆本、易州及《文选·宣德皇后令》注引‘强為之名’上有‘吾’字。经幢(广明本)作‘强名之曰大’。《文子·道原篇》引...
《老子》27_音韵_05_古棣
古棣云:“‘是以聖人常善救人,故人无棄人’,两句押‘人’韵,‘人’入真部;‘常善救物,故物无棄物’,两句押‘物’字韵,‘物’字入物部;‘是謂襲明’一句无韵。”水海按:前文已考证《老...
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誰子’,河上、王弼作‘誰之子’。”水海按:今存王弼本作“吾不知誰之子,象帝之先”,而无“其”字,同帛书甲本。然二十五章王注云:“不知其誰之子,故先天地生。”系引此章此...
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并作‘智多’,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1_07_校笺_07_范应元
范应元注云:“道本无名,然天地人物非此则不能生,故其生天地人物之名,自今及古,自然不去,以閲衆始也。”
《老子》39_13_校笺_06_焦竑
焦竑云:“‘自稱’,古本作‘自謂’。”水海按:焦氏《老子异》经文作“自謂”,而《老子考异》作“自稱”。
《老子》29_03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依余说于‘執者失之’下,增‘是以聖人无為,故无敗;无執,故无失。’”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08_谭献
谭献云:“予以為‘偏將軍居左,上將軍居右,言以喪禮處之’三句注文误入。‘言以喪禮處之’句,易州石刻及《御览》引皆无。”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05_纪昀
纪昀云:“按:‘民’,《永乐大典》作‘人’。”
《老子》33_03_校笺_07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勝人者,有力而已矣,未若自勝者,无物以损其力。用其智于人,未若用其智于已也。用其力于人,未若用其力于己也。明用于己,则物无避焉;力用于己,则物无改焉。”
《老子》69_音韵_03_邓廷桢
邓廷桢云:客、尺为韵,鱼、虞部之入声也。客,各声,古音在御部。《诗经·楚茨》与“莫”、“庶”、“度”、“错”等字为韵。尺,古音在御部,《诗经·閟宫》与“柏”、“度”等字为韵。
《老子》71_03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各本经文互异,省繁不一,今从帛书乙本。此“是以聖人之不病也”,是一承上启下之句。上文言“不知知,病矣”,这指的是一般世俗之人“不知而自以为知”,则为一种毛病(缺点)。此“是...
《老子》42_09_校笺_05_马其昶
马其昶云:“周《金人铭》云:‘强梁者不得其死。’此古人之所以教人者,吾亦教之,故举其语而赞之曰:吾将以为教父,言当奉此铭若师保也。”
《老子》45_02_校笺_05_俞樾
俞樾云:“‘沖’,假为‘盅’。”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05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卻走馬以糞’,古本‘糞’作‘播’。吴幼清本作‘以糞車’。”
《老子》78_07_校笺_05_魏源
魏源云:''能受国之垢,是為社稷主;能受國之不祥,是為天下王',各本无两'能'字。傅奕'主'上、'王'上有两'之'字。此并从《淮南子》。'
《老子》50_11_校笺_01_校堪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损掩一“夫”字,后句同;帛书乙本前句仅残存一“也”字,后句残存“以亓无”三字。今据傅奕本校补。严遵本作“夫何故哉?以无死地”。宋刊河上公本、道藏河上公本、王弼本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