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67_09_校笺_08_高明
高明云:“范应元本‘捨’字作‘舍’。甲、乙本‘舍’字均借为‘捨’。”
《老子》35_02_校笺_15_范应元
范应元注云:“圣人能執道不失,则天下皆心往而诚歸之,非圣人有招来天下之心也。天下皆心往而诚歸之,并育而不相害者,惟圣人一毫无私欲,神安气平,而极于精通,无一物不得其所,圣人安平泰,...
《老子》71_02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病’,古本作‘病矣’。”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03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夫人君者,有道则國存,无德则人散。故处大國者,当下流开纳,令天下之人交会而至,则能全其大,故曰下流天下之交。‘天下之交’,迭出前文,所以结下流之义也。”
《老子》39_16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(‘琭琭’)‘琭’音禄。‘珞’音洛,又音历。”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07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《韩非子·难三》云:‘太上,下智有之,此言太上之下民无说也,安取怀惠之民。’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云:‘是故朝廷芜而无迹,田野辟而无草;故太上,下知有之。’高注:‘言太上之...
《老子》77_04_校笺_12_沈一贯
沈一贯云:“人之道則不然,裒聚穷贱之财,以媚尊贵之心。下則箠楚流血,取之尽锱铢;上則多藏而不尽用,或用之如泥沙。損不足以奉有餘,與天道异矣。”
《老子》62_02_校笺_09_高明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善人之也葆’,‘葆’字今本作‘寳’(引者按:或‘實’)。‘葆’从玉,葆省声,乃‘寳’字别构。‘葆’、‘寶’通用,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‘珍寶’,《项羽本纪》...
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我獨若遺’,按:范、寇、白、赵、磻溪并有‘而’字;易州、彭、张嗣成、臧疏、吴、赵写、馆本并同此。臧疏‘遣’误作‘道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皆有餘,我獨遺”,前句损掩“衆人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前句“有”假为“又”,无后句。《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此下甲本有‘我獨遗’三字,通行本作‘而我...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湛兮似或存’,罗卷无‘兮’字,‘或’作‘常’。《文选·七里濑诗》注、《论语义疏》七引并与此同。《义疏》又引河上注曰:‘或,常也。’则河上亦作‘或’矣。藏疏本亦作‘或’...
《老子》59_03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譣河上注曰:‘是謂重積德于己也。’是河上亦作‘是謂’。今河上作‘謂之’,盖后人据别本改矣。”
《老子》64_06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‘衰’,各本作‘抱’。‘豪’,馆本、六朝残卷、范、彭、罗卷、柰卷同此。各本及《类聚》八八、《文选·励志诗》注、《刘先生夫人墓志》注引作‘毫’。”
《老子》79_03_校笺_05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'敦、遂、景三本句首有'故'字,'徹'敦本作'撤',遂本作'轍'。'
《老子》08_音韵_10_本章韵读
本章韵读:上,阳部;静,耕部;阳耕合韵。水、水,微部。惡,铎部;道,幽部;铎幽合韵。淵、信,真部。能、時、尤,之部。
《老子》08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脱“衆(简作众)”后“人”字,乙本“衆(简作众)”下有“人”字,可知此为误脱。乙本“惡(简作恶)”,假作“亞(简作亚)”(上古二字皆为影母铎部,则为同音假借),《乙...
《老子》53_音韵_03_水海
水海按:“使我摞有知也,行於大道,唯迆是畏。大道甚夷,民甚好懈。”知【tǐe】,支部;懈【kēk】,锡部。支部【e】和锡部【ek】,主要元音相同,故可对转,支锡通韵,知、懈押韵。上古楚音...
《老子》72_02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无狎其所居,无猒其所生’,古本。‘狎’,戏玩也。‘猒’,如‘天厭之’之‘厭’,弃绝也。”
《老子》07_03_校笺_0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韩诗外传》引‘故《老子》曰:後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。’與诸本均同。”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故人□□□,夕議而教人”,“夕”为“亦”的假借(二字皆为铎部字,属叠韵通假),损掩三字为“之所教”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全损。今从《甲本释文》。傅奕本无...
《老子》05_音韵_06_水海
水海按:“天地不仁,以萬物為芻狗;聖人不仁,以百姓為芻狗。”仁【nǐen】、仁【nǐen】為韵,仁字入真部;狗【ko】、狗【ko】为韵,狗字入侯部。此为交韵(即奇句和奇句韵,偶句和偶句韵)。...
《老子》54_音韵_08_本章韵读
本章韵读:拔、脱、絶,月部。身、真,真部。家、餘,鱼部。鄉、長,阳部。邦、丰,东部。下,鱼部;博,铎部,鱼铎通韵。家,鱼部;鄉,阳部,鱼阳通韵。邦,东部;下,鱼部,东鱼合韵。兹,之...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16_范应元
范应元注云:“王侯守道而在天下,则萬物歸之,譬如川谷之與江海也。盖道者萬物之所宗,江海则川谷之所歸也。苏辙曰:‘江海,水之钟也。川谷,水之分也。道,萬物之宗也。萬物,道之末也。皆水...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17_高延第
高延第云:“道在己,天下歸之,猶百川之歸江海。”
《老子》41_02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训“亡”为“忘”不妥。“若存若亡”是说“中士聞道后的表现”。“亡”、“存”相对,故“亡”应训“无”。严遵谓“中士所眩”,以“眩”(两眼昏花)来说明“中士聞道”后的精神状态,...
《老子》63_05_校笺_05_奚侗
奚侗云:“二句乃三十四章文,复出于此。”
《老子》22_音韵_06_本章韵读
本章节韵读:全,元部;正,耕部,元耕合韵。盈,耕部;新,真部,耕真合韵。得、惑、牧,职部。章、明,阳部;功,东部,長,阳部,东阳合韵。争、争,耕部。者,鱼部;才、之,之部,鱼之合韵...
《老子》37_04_校笺_12_古棣
古棣云:“高亨在无版本作依据的条件下,断言重‘鎮之以无名之樸’七字,帛书果尔,由此可见逻辑推理之力量,用文理、义理进行校勘之必要和重要。文献勘,固不能惟某本是从,作爬行的经验主义者...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10_奚侗
奚侗云:“‘豫兮若冬涉川’,‘豫兮’,王弼本作‘豫焉’,與下文‘猶兮’、‘儼兮’等句不律,兹据《文子·上仁篇》及宋河上本改。《文子·上仁篇》:‘豫兮其若冬涉大川者,不敢行也。···...
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07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德之上者,虚而能应,故如空谷。‘黔’,音辱,黑垢也。古本如此,河上公作‘辱’。白之大者,和光同尘,故如垢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