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31_09_校笺_12_唐玄宗
唐玄宗注疏云:“樂多殺人,人必不附,欲求得志,不亦难乎!故好樂殺人,即不可得志於天下矣。”
《老子》54_03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《韩非子·解老》、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同傅奕,无‘於’字。”水海按:庄达吉本《淮南子》引无“於”字,汪一鸾本《淮南子》引有“於”字。毕说不确。
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09_高亨
高亨云:“‘王侯’,王本原作‘王公’,傅本作‘王侯’,今据改。马叙伦曰:‘譣弼注曰:而得一者王侯主焉。是王作王侯。’按‘公’当作‘侯’,但疑本作‘侯王’。三十二章、三十七章、三十九...
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衣被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、程并作‘愛養’。”
《老子》15_13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庄本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‘保’作‘復’。汪本引同此(即傅奕本作‘保’)。《文子·守弱篇》引作‘服’。伦谓‘保’、‘復’、‘服’之幽二类通假也,正当作‘艮’,《说文》:‘...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17_薛蕙
薛蕙云:“‘能无離乎’,一无‘乎’字,下五句并同。”
《老子》54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;帛书乙本作“脩之身,亓德乃真”,“修”作“脩”,“其”作“亓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本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、景龙本、范应元本、赵孟頫本“修”作...
《老子》50_11_校笺_01_校堪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损掩一“夫”字,后句同;帛书乙本前句仅残存一“也”字,后句残存“以亓无”三字。今据傅奕本校补。严遵本作“夫何故哉?以无死地”。宋刊河上公本、道藏河上公本、王弼本...
《老子》41_03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古本有‘而’字。聞道而大笑之者,乃下士也。下士聞道而笑者,以为虚无而笑也;又聞弱之胜刚、柔之胜强、贵以贱为本、高以下为基,皆不信而笑之也。殊不知实运于虚,有生于无,虚无...
《老子》62_03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美言可以於市,尊行可以加於人’,‘於市’字上疑脱一字。‘市’,交易之所。‘加’,益也。美而言之,则可以和於市;尊而行之,则可以益於人。”
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故混而為一’,古本‘一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”水海按:非为此句“一”下有“者”字,而是下文“一者”之“一”下有“者”字。焦氏表达误矣。
《老子》09_音韵_04_徐梵澄
徐梵澄云:“‘室’、‘守’双声,‘驕’、‘咎’叠韵。”
《老子》12_05_校笺_08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人多以听声為聪,而鲜能反听于无声之声,可谓聾也。” 又,高明云:“甲、乙本语序与今本不同,除第一句同作‘五色使人目盲’之外,甲、乙本第二句‘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’,相当于...
《老子》13_09_校笺_03_陈碧虚
陈碧虚云:“王弼本作‘故貴以身為天下者’。”水海按:今见王本无“者”,与陈见王本不同。
《老子》27_11_校笺_11_高明
高明云:“貴師愛资皆因道微德衰所至。治世以道,善恶泯灭,師資俱无,贵爱无有,聖人所重则在道行,不在師資。蒋锡昌云:‘还淳反朴,不貴師資,此乃聖人救人、物之法也。顾此法雖智,而世人则...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三句,帛书甲本“其”作“亓”,“税”借作“说”(二字皆从“兑”取声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正;帛书乙本“其”亦作“亓”,“税”则借作“跷”(《龙龛手鉴》谓“”为“羊拙反”,《字汇补·...
《老子》63_03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“开元‘圖’作‘啚’,吕‘圖難’句作‘心不外物於其易’。”
《老子》48_02_校笺_02_张煦
张煦云:“吕(知常)无‘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作“法物”是,从蒋锡昌说。前文已明“忌諱”指禁令(政令)教诫之属,此文若为“法令”,则与前文“忌諱”之“政令”义重;况且,从字源上来说,“盗贼”之义也与货物相连(按:《说文...
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16_古棣
古棣云:“帛书甲本作‘’,乙本作‘欱’,‘欱’、‘’当是‘翕’的古异体字。河上公古本(即王羲之本)作‘惵惵’,伪河上注传本有的作‘怵怵’,有的作‘淡淡’(见陆德明《释文》)。”水海...
《老子》31_10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吉事尚左’,司马、五注、达真、叶、清源上并有‘故’字,陈‘吉事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11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‘失’则指‘飄風’、‘驟雨’之治而言;以人君行‘希言’之治,則為‘道’、為‘德’;行‘飄風’、‘暴雨’之治,則為‘失’也。此言人君行道,則与道同体;行德,則与德同体;行...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08_俞樾
俞樾云:“按:‘賢’下当有‘乎’字。‘其不欲見賢乎’,文义方足。‘乎’者语之馀,古人多不著於文字,而使读者自得之。《尚书·西伯戡黎》‘我生不有命在天’,《史记》則句末亦有‘乎’字,...
《老子》41_01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勤而行之’,御注无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2_04_校笺_08_孙诒让
孙诒让云:“‘兑’当读为‘隧’,二字古通用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‘杞殖、华还载甲夜入且于之隧。’《礼记·檀弓》郑注引云:‘隧,或为兑。’《晏子春秋·内篇·问下篇》又作‘兹于兑’,...
《老子》67_12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是謂入死門’,范同此,各本作‘死矣’。伦谓当从此。”水海按:马氏《老子核定文》即校订为“是謂入死門”。
《老子》51_06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故道生之,蓄之,長之,育之,亭之,毒之,蓋之,覆之。’‘畜’,积也。‘覆’,音副,古文如此。物生之后,积累而長,指春而言也。长、育,指夏也。亭、毒,指秋也。王弼、李奇...
《老子》33_02_校笺_06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人能自知贤与不肖,是为反听无声,内视无形,故为明也。”
《老子》81_02_校笺_06_清世祖
清世祖云:“知常则一,不必博通,故‘知者不博’。博者则驰鹜于外,未必知道矣。”
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侯王”。顾欢本成玄英疏云:“萬乘之主,五等之君,若能守持此道,八荒萬国自然从化,行人亦尔。所以偏举侯王者,明君王為化利物宏多也。”成玄英尚强调作“侯王”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