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66_07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莫能與之争’,叶无‘能’字。”按:马叙伦引彭耜校语谓:“彭耜曰:‘是以天下莫能與之争’,邵‘是’作‘所’,叶无‘能’字。”“是以天下”是彭耜所引经文“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...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12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河上‘乘乘’下有‘兮若’二字。王弼作‘儽儽兮若无所歸’。”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曰:與呵其若冬□□”,“兮”时译為“呵”,损掩“涉水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作“曰:與呵亓若冬涉水”,“兮”时译為“呵”,“其”作“亓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...
《老子》11_01_校笺_03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敦煌乙、敦煌丙本、景龙、广明本均作‘卅’。”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1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景龙本‘雨’下‘不’字泐,当据他本补之。”
《老子》14_04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此三者不可致詰’,清源无‘此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5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前句损掩“餌(简作饵)”字,后句同此。今从甲本。吕惠卿本“與(简作与)”作“於(今作于)”,“格”作“客”,谓“樂於餌,過客止”。想尔本“樂(简作乐)”连上...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11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若能曲顺不逆者,信有全理,歸之于己尔,故云誠全而歸之。誠,信也。”
《老子》77_01_校笺_05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其猶張弓乎’,古本作‘其猶張弓者歟’,邵‘猶’作‘由’,非。”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16_水海
水海按:“涣”后应有“兮”字。松灵仙云:“外虽矜庄若众,内恒和畅放散无复滞著,涣然如凝冰消散也。”则釋“兮”為“然”。此“兮”為语尾助词,用在动词“涣”(涣散)之后,表示状态,译為...
《老子》50_03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避讳说非是,河上公本、王弼本已作“人”,而不作“民”字。笔者认为,《老子》古本作“民”而不作“人”,《韩非子·解老》和严遵本作“民”正与帛书甲、乙本相合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等...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11_高明
高明云:'甲本作'執右契',乙本作'執左契',彼此各异。世传本皆作'執左契',同乙本而异於甲本。'契'亦谓'券契',乃共事双方所订字据。··古'契'刻木為之,从中剖开,分為左右,双方各執其一。...
《老子》55_07_校笺_02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知常曰明’,河上作‘日明’,下两句皆然。”
《老子》36_03_校笺_07_古棣
古棣云:“‘將欲廢之,必固舉之’,帛书甲、乙本作‘將欲去之,必古与之’。帛书此句与下句‘將欲奪之,必固(帛书作古)與(帛书作予)之’重复,《老子》原本必不如此。”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9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‘取’,治也。治天下常當以无事,不當烦劳也。”
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“貨(简作货)”作“”,则為“貨(简作货)”的异体;《甲本释文》则校“貫”為“貨(简作货)”;“方”,《甲本释文》和高明校為“妨”。乙本“方”作“仿”,《乙本释文》校...
《老子》61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,帛书乙本作“故或下□□,□下而取”,损掩前句“以取”和后句“或”三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今从甲本。傅奕本、吴澄本、李道纯本、林志坚本、危大有本皆无“故”字,作...
《老子》49_02_校笺_01_校勘
此句帛书甲本作“以百□之心為□”,损掩“姓”字和“心”字,甲本释文已校补;乙本“姓”假作“省”(上古二字皆为心纽耕部)。今从甲本释文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顾欢本、傅...
《老子》13_09_校笺_10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故貴以身為天下者’之‘為’字,罗卷、易州作‘於’,与《庄子》同,而《庄子》兼有‘於’、‘為’二字者,王念孙谓‘於’即‘為’也。《庄子》本作‘於天下’,后人依《老子》旁...
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顾本成疏:‘言古者善修道之士’,是成上有‘古之’二字,《御览·兵部》引同此。”
《老子》74_03_校笺_10_高明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吾得而殺之’,傅本与之同,其他传本皆作‘吾得執而殺之’,多一‘執’字。按‘得’字本有执、捕之谊,《史记·秦本纪》:‘初,缪公亡善马,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...
《老子》38_01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此两句言最有德的人,因循自然,不表为外在形式上的“德”,所以有德。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14_古棣
古棣云:“‘奈何’,河上公本、王弼本如此;帛书作‘若何’;傅奕本作‘如之何’。三者于义皆通,於文亦无别。大多数本子皆作‘萬乘之主’,‘主’字帛书甲本作‘王’。河上注说:‘王者至尊,...
《老子》41_02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训“亡”为“忘”不妥。“若存若亡”是说“中士聞道后的表现”。“亡”、“存”相对,故“亡”应训“无”。严遵谓“中士所眩”,以“眩”(两眼昏花)来说明“中士聞道”后的精神状态,...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05_纪昀
纪昀云:“‘天下莫能臣也’,按:河上公注本作‘天下莫敢臣’。”水海按:譣道藏河上公本、宋刊河上公本、王羲之书河上公本、陆德明所见河上公本皆作“天下不敢臣”。河上公注云:“道樸雖小,...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。帛书乙本作“亓正閑閑,亓民屯屯”,两“其”字皆作“亓”,“政”假作“正”(上古二字皆为章纽耕部)。《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関,从系,門声,疑即紊之异体。此句傅奕...
《老子》33_01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朱谦之、古棣之说皆非。帛书甲、乙本出土,说明《老子》故本每句句末皆有“也”字,并非南北朝以来传抄者所加之字。至于古棣说《老子》为格律诗,各句加“也”就散文化云云,并不能作为...
《老子》36_音韵_04_江永
江永云:“淵,一均切。旁证:《老子》:‘鱼不可脱於淵,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。’本证:《诗经》‘其心塞淵’,韵身、人;‘秉心塞淵’韵零、人、田、千。”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太上’,陆、王弼‘太’作‘大’,音太。”
《老子》54_音韵_01_江有诰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拔、脱、輟韵(祭部,拔音蹩,脱他厥反)。身、真韵(真部)。家、余韵(鱼部,家音姑)。鄉、長韵(阳部)。邦、豐韵(东部,邦博工反,原作“修之國”,今从《韩非子·解老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