范应元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16_范应元

范应元注云:“大朴既散,人伪日生,又其次之君,道(导)之以政,齐之以刑,民免而无耻,虽畏之,而亦侮之也。苏曰:‘以政齐民,民非不畏也,然力之所不及,则侮之矣。’”
02613

《老子》33_02_校笺_08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自知以明言,乃本明也,猶上水之湛然也。《庄子·天道篇》有曰:‘水静则明燭须眉,平中准,大匠取法焉。水静猶明,而况精神。聖人之心静乎,天地之鉴也,万物之镜也。’”
03512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翕’,敛也,合也,聚也。王弼同古本。”按:范见王弼本作“翕”。
03510

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傅奕、韩非与古本两句皆有‘可以’二字。”
03911
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孰能安以久,動之而徐生’,‘久’字绝句。谓此心谁能安定以久,而不复应物哉?感之而徐自生也。”
0306

《老子》22_08_校笺_05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自恃曰矜。有所長,而不自恃,故長。”
0526

《老子》59_07_校笺_05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柢’字,傅奕引古本云:‘柢,本也。’又引敦璞云:‘柢,謂根柢也。’河上公作‘蔕’,非经义。夫‘柢’亦是‘根’。”
04310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希’,陆德明云:‘疏也,静也。’希疏之言,出乎自然,可以传之无穷,用之无尽也。”
02813

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07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德之上者,虚而能应,故如空谷。‘黔’,音辱,黑垢也。古本如此,河上公作‘辱’。白之大者,和光同尘,故如垢污。”
04812
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1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樸’,指道而言。···王侯若能守道,则萬物將自賓服,何以兵为?”
0338

《老子》79_03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''故有德司契,无德司徹'。《音辩》云:'司,主也。徹,去。上声也。'经典'徹'与撤'通。故臣之有德以化民者,聖人惟主於符合而已。臣之无德而害民者,聖人则主於去之。'
0459

《老子》66_07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故天下莫能與之争’,古本。”
03815

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15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張之’、‘强之’、‘興之’、‘與之’之时(‘興’、‘與’二字当从帛书作‘與’、‘予’),已有‘翕之’、‘弱之’、‘廢之’、‘取之’之机(‘廢’、‘取’当从帛书作‘去’...
0378
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我獨若昏,‘俗人皆察察’,河上公及诸家省‘皆’字。”
05111

《老子》77_01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天之道,其猶張弓者歟’,古本。天道公平,人鲜能知,故取張弓之喻,以明之。夫張弓者,高則抑,下則舉;有餘者减,不足者補;取其相称而已。”
0428

《老子》49_11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咳’,何来切,小儿笑貌。旧本、《释文》并作‘咳’。”
05415
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法令滋章,而盗贼多有’,‘章’,明也。司马迁同古本。”水海按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引作“法令滋章,盗賊多有”,与傅奕本、范应元本基本相合。
02512

《老子》30_04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一本‘强’字下有‘焉’字。”
0467

《老子》67_09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今舍其慈,且勇;舍其儉,且廣;舍其後,且先;是谓入死门。’‘舍’,上声。古本。”
04012

《老子》15_03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夫惟不可测,故强為之容’,古本。惟其善能体道,故其心微妙而與物冥通,渊深而不可測也。··夫惟不可測,故强為善為士之形容,谓下文也。”
0478
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05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沌沌兮’《音辩》云:‘沌’,音囤,不分貌,世本作‘純純’。今从古本。‘沌沌兮混然不分也’。‘俗人皆昭昭’,王弼同古本,世本无‘皆’字。谓俗人皆逐境为明,我獨守道如昧。...
05811

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若’字,河上同古本。”
02714
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06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道不可以方所言,此言所者,以万物由是出而言也。人能有志于道,不离于初,故不失其所。如此者,乃久也。”
0547
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長’,上声,主也,大也。”
0268

《老子》65_06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知此稽式,是謂玄德’,傅奕、王弼同古本。‘稽’,古兮反,考也,同也,如《尚书》‘稽古’之‘稽’。此用智、不用智两者,亦是考古之法也。能知此考古之法,是謂玄遠之德也。”...
03011
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05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劌’,姑卫切,伤也。‘肆’,陈也。‘燿’,照之光也。是以聖人方正而不割截,清廉而不伤劌,端直而不陈设,光明而不炫燿。皆本自然,非有为也。”
0329

《老子》62_07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何’字、‘得’字绝句。”
03710
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故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’,‘信’,诚也。‘焉’字,河上公同古本。”
02815

《老子》72_05_校笺_06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聖人自知其神而不求人知,自愛其气而不求人貴,故去彼自見、自贵之行,而取此自知、自愛之道。是以神气相守,显則成体,隐則成始,变化无穷,深不可测,是谓深根固柢,长生久视之道...
0507

《老子》33_03_校笺_08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勝,克也。守道之士,谦柔自处,未尝欲勝人,而人每不能勝之者,惟其有定力故也。定力者何?能克去己私,而全乎天理,此自强也。”
040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