范应元

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號’,平声。‘嗌’,音益,咽也。‘嗄’,所讶切,声破也。”
0509

《老子》51_06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故道生之,蓄之,長之,育之,亭之,毒之,蓋之,覆之。’‘畜’,积也。‘覆’,音副,古文如此。物生之后,积累而長,指春而言也。长、育,指夏也。亭、毒,指秋也。王弼、李奇...
04111

《老子》70_03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言有宗,事有主’,‘主’字,一作‘君’。今从古本。吾言有所宗,吾事有所主。宗、主者何?道德是也。道本无知,一而行万,源止湛然,其用则虚静、柔和、慈俭、不争,而不求人知...
0366

《老子》77_07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唯有道者’,古本。有道者故能如此。苏曰:‘有道者赡足万物而不辞,既以為人己愈有,既以與人己愈多。非有道者,无以堪此。’”
0365

《老子》65_03_校笺_11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用智治國,则下亦以智应,惟务穿凿,不循自然,奸诈斯生,上下相贼。世俗之所谓智者,非國之賊而何?”
0546

《老子》63_01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无為’、‘无事’、‘无味’皆指‘道’而言也。‘无為’,言其虚;‘无事’,言其静;‘无味’,言其淡。本皆自然而致之,守之、甘之,则在乎人,故不可不曰為、曰事、曰味也。·...
0418
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1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樸’,指道而言。···王侯若能守道,则萬物將自賓服,何以兵为?”
0338

《老子》41_01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古本作‘懃’,闻道而懃行不怠者,乃上士也。”
03410

《老子》12_01_校笺_10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人多以见色為明,而鲜能反照于无色之色,可谓盲矣。”
0407

《老子》45_02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大满若盅’,郭云、王弼同古本。”
0328

《老子》67_07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儉’约也。儉约,故能不暴殄天物,而使天下不尚奢侈,家给人足,可谓廣矣。”
04415

《老子》45_04_校笺_10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···大辯者,不言而信,故若訥也。”
0508

《老子》77_02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高者抑之,下者舉之’,古本。”
0259

《老子》56_01_校笺_09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道不可知不可言,知者知其不可知不可言,故不言也。言者是不知其不可知不可言,故言也。”
0469

《老子》38_10_校笺_11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大丈夫,君子也。是以大丈夫處其忠信之厚,而不處其薄;處其道之實,而不處其華。盖知仁義禮其末必至于亂,不如相忘于道德也。”
0298
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18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主兵者以慈則勝,若恃强而不义,則不勝也。苏曰:‘兵以义勝者,非强也。强而不义,其败必速。’”
02914

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不闚牖,可以見天道’,傅奕、韩非与古本有‘可以’字,古本作‘闚’,音窥。与我同一出者,天下也,何待出户而知?无为自然者,天道也,何待闚牖而見?”
0559
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夫惟无以為生者,是賢於貴生也’,古本。”
02315

《老子》56_06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不可得而親,亦不可得而疎’,‘亦’字,河上、司马同古本。”
04514
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飄’,《说文》云:‘回風也。’《音辩》云:‘疾也。’‘崇’,一作‘終’。假此以譬人之暴戾不能久也。”
0268
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夷’,等也。‘纇’,古本音‘耒’,丝节也。河上作‘類’,今从古本。道之明者,微妙幽玄,故如昏昧。道之進者,不与物争,故如退缩。道之夷者,高下随宜,故如不平等也。”
04914

《老子》75_02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民之難治者,以其上之有為也,是以難治’,古本。殊不知民不難治,至于難治者,由上之人有為多欲,而民亦化上,是以難治也。汉文帝尽灭民租,恭俭清静,而天下大治,其效著矣。苏...
05215

《老子》33_03_校笺_08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勝,克也。守道之士,谦柔自处,未尝欲勝人,而人每不能勝之者,惟其有定力故也。定力者何?能克去己私,而全乎天理,此自强也。”
04011

《老子》25_04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天地’字,古本如此;一作‘天下母’。宜从古本。‘為天地母’者,言其生天地也。”
0518

《老子》05_02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聖人体此道以博爱,其仁亦至矣,而不言仁。其于百姓,亦如天地之于萬物,辅其自然而不言之,使养生送死无憾,不知帝力何有于我哉?”
0399
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幽兮冥兮,中有精兮’,杨孚同古本。一作‘窈兮冥兮,其中有精’。今從古本。”
04212
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閔’,音門。‘偆’,旧音春,傅奕同古本。《玉篇》:‘偆,尺尹切,厚也,富也。’谓其政以德閔閔若昏,则其民富足而淳厚矣。”
04811

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作’,动也。‘復’,音服,反也。”
02414
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06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道不可以方所言,此言所者,以万物由是出而言也。人能有志于道,不离于初,故不失其所。如此者,乃久也。”
0547

《老子》49_07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聖人之在天下’,严遵、王弼同古本。”水海按:今譣之严遵本和王弼本,皆无“之”字。然王弼注云:“是以聖人之于天下·”王弼本似有“之”字。
043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