范应元

《老子》20_05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荒兮其未央哉’,‘央’,《音辩》云:‘中正也。’谓众人之荒於外学,其未知中道之中正哉!此兴叹也,人不知自然之道,则处事接物,牵於人欲,或偏或倚,或过或不及也。”
03112

《老子》69_04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扔无敵’,‘扔’音認,引也,又音仍。‘執无兵’,古本。”
03312

《老子》33_01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知人者,知也。···’古本每句下有‘也’字,文意雍容;世本并无‘也’字,至‘不失其所者久’;若无‘也’字,则文意不足,今依古本。”
05112

《老子》48_03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司马温公与古本有两‘之’字。”
02612
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法令滋章,而盗贼多有’,‘章’,明也。司马迁同古本。”水海按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引作“法令滋章,盗賊多有”,与傅奕本、范应元本基本相合。
02412

《老子》33_02_校笺_08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自知以明言,乃本明也,猶上水之湛然也。《庄子·天道篇》有曰:‘水静则明燭须眉,平中准,大匠取法焉。水静猶明,而况精神。聖人之心静乎,天地之鉴也,万物之镜也。’”
03412
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幽兮冥兮,中有精兮’,杨孚同古本。一作‘窈兮冥兮,其中有精’。今從古本。”
04112
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05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''責',求也。契之有左右者,取其符合而已。聖人執左契以合德,唯无私而已。初不欲过求於人也,又何用聚敛之徒哉?《音辩》云:'古者削木為契,右契所以責事為取契也,左契所以符合,...
02812

《老子》08_02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上善若水,水善利萬物而不争’,古本。水之为物,得天一之气,无定形而靡不通,故润萬物者,莫润乎水,乃善利也,遇方则方,遇圆则圆,何争之有?上善之人,则微妙玄通,常善利於...
04412

《老子》45_07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古本有‘知’、‘以’二字。”
03912
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挻埴以為器’,古本。‘挻’,尸连切,和也。‘埴’,《说文》云‘黏土也’。谓挻和黏土以為器也。”
03112
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人之所以教我,而亦我之所以教人’,王弼、严遵同古本。河上公作‘人之所教,亦我義教之’。”按:道藏严遵本、怡兰堂刊严遵本皆作“人之所教,亦我教之”,与范氏所见本相异。诸...
03511
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1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木强大則人共伐之。木之强大者取下,柔弱者處上,譬人之恃强自大者,自取于下,柔弱者当處于上也,盖其道自然尔。”
03111
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05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沌沌兮’《音辩》云:‘沌’,音囤,不分貌,世本作‘純純’。今从古本。‘沌沌兮混然不分也’。‘俗人皆昭昭’,王弼同古本,世本无‘皆’字。谓俗人皆逐境为明,我獨守道如昧。...
05611

《老子》80_01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小國寡民,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也’,古本。老子前言治大國莅天下之式;而此言小國者,谓王者有道,则國不在大,民不在多,诚能无欲无为,则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也。”
02811

《老子》31_06_校笺_07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盖殺伐之事,非以為常也。兵者,凶器,非君子之器,不得已而用之。故凡兵至於不容不用,則君子惟以禁暴除乱也。”
04411
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我獨若昏,‘俗人皆察察’,河上公及诸家省‘皆’字。”
05011

《老子》01_05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常无’绝句。‘觀’,去声,谛视也。‘妙’,微妙也。‘常’,久,自然之道,自古固存,然而无形无声,微妙难穷,故謂之‘常无’,则欲要使人以觀其微妙也。唯人也由此道而生,为...
03311

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傅奕、韩非与古本两句皆有‘可以’二字。”
03811

《老子》57_01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正’字,傅奕、陈碧虚并云‘古本作政’。然‘政’者,正也,义通。”
05111
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19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圣人见造化消息盈虚之运如此,乃知常勝之道是柔弱也。盖物至於壮则老矣。”
03711
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天下皆知美之為美,斯惡已’,古本。‘已’,音以,语助。”
05311

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則’字,河上公、《韩非》同古本。”水海按:今宋刊河上公本、道藏河上公本无“則”字。譣河上公注:“莫知己德有極,則可以有國,为民致福;”知河上公当有“則”字。查敦煌唐写...
04111

《老子》14_03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搏’,手击也。”
04811

《老子》77_04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天之道,損有餘而補不足也’,古本。”
03411

《老子》44_02_校笺_05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世欲之人多轻身而徇名貨,贪得而不顾危亡,故老子问之曰:身與名货孰親孰多?必竟是身親于名,身重于貨也。至于名貨得而身致危亡,孰为病邪?盖因贪名貨而致身亡,必竟是身元无病而...
04111

《老子》02_02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天下皆知善之為善,斯不善已’,古本。‘已’,音以,语助。”
03311
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知惠出,有大僞焉’,‘知’,去声。‘知’训知也,‘惠’训儇也。‘知惠’者出,去质尚文,使天下不任其真,是以有大僞也。”
02411

《老子》50_10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錯’,音措。”按:范氏注文,释“錯”为“錯置”。
03711

《老子》81_03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善言不辯,辯言不善;知者不博,博者不知。’古本。”
024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