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71_今译
知道而不以为知道,这是高尚的;不知道而自以为知道,这是一种思想毛病。所以,圣人(知道而不以为知道),就没有这种思想毛病。正是因为圣人把不知道而自以为知道的毛病,看做是思想毛病,因此...
《老子》22_今译
委曲才能保全,斜偏才能矫正,低洼才能积满,破旧才能出新,少些才能有所获得,贪多反而会迷惑(而无所得)。因此圣人始终执持万物对立统一的法则,把它作为治理天下的手段。不自我标榜,所以能...
《老子》69_今译
用兵的人有话说道:“我不敢采取攻势,而宁可采取守势;不敢贸然前进一寸,而宁可后退一尺。”这就叫做想要摆阵相对,而却使对方无阵可摆;想要奋臂相斗,而却使对方无臂可举;想要执兵相战,而...
《老子》10_今译
精神和形体耦(偶)合,能够使人不忧愁吗?呼吸吐纳、运气周身以至于身体柔和,能够达到像婴儿一样的状态吗?清除私见杂念,深观远察,能够保持头脑清明而无瑕疵吗?爱护民众,使国家有活力,能...
《老子》74_今译
如果人民总是接近于不畏惧死亡,(那么,)为什么还要用刑杀来恐吓他们呢?假使人民总是接近于畏惧死亡,而有犯律搞邪道的人,“我”将把他们捕得而杀掉,谁还敢以身试法呢?如果人民总是接近于...
《老子》21_今译
通德的法则,仅只依从于大道。道作为物,广大濛茫恍惚不明。恍惚不明广大濛茫,其中有形象可见。 广大濛茫恍惚不明,其中有实物存在。幽隐深远似不可现,但其中则真实不虚(,含有万物的本质)...
《老子》30_今译
以道辅佐君主,不用兵力逞强于天下。用兵这件事很危险,一定会得到报应。军队驻扎过的地方,必会荆棘丛生。善于用兵的将帅,只要取得胜利就罢了,不用武力逞强。胜利了,而不要骄傲;胜利了,而...
《老子》12_今译
缤纷的五彩,使人眼花缭乱,视而不见;纵情地狩猎,使人心荡不羁,神不守舍;珍贵难得的财货,使人行为不轨,杀人越货;盛多杂乱的五味,使人嗅觉迟钝,口味败坏;纷繁的五音,使人听之不敏,惑...
《老子》73_今译
勇于坚强有为的人,就会遭到杀身之祸;勇于柔弱无为的人,就能保住身心性命。(我)能够知道这两种人的结果:一种结果有利,一种结果有害。“天道”所厌恶的(坚强之勇),世人有谁知道其中的缘...
《老子》78_今译
天下没有什么比水更柔弱的了,而攻破坚强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胜过它。因为它(柔弱),没有什么东西用来替代它。柔软的战胜刚强的,弱小的战胜强大的。天下没有谁不知道这个道理的,但是没有人能够...
《老子》04_今译
道犹如器皿内的空间一样,虚空无形,然而它的作用却又是无穷无尽的。它渊深的样子,像似万物的宗祖。钝锉它的锋芒,消除它的怡喜之态,蕴和它的光耀,使它混同于尘迹之中。它幽隐不显现的样子,...
《老子》07_今译
天长地久。天地之所以能够既长又久,就在于它不为自己而生存,所以能够长久生存。因此,圣人把自己身心退后,(实行谦让,)反而能领先;把个人置之度外,反而能得到自身的生存。这岂不是由于他...
《老子》68_今译
善于做将帅的人,不轻易动武;善于作战的人,不轻易被激怒;善于克敌制胜的人,不与敌人争战;善于用人的人,甘居卑下地位(,而谦虚待人)。这就叫做不与人相争的美德,这就叫做善于用人,这就...
《老子》06_今译
生养万物的“道”是永恒存在的,因此称它为玄妙的母性。玄妙母性的出生万物之门,就是生长天地万物的根源。它绵绵不断的样子,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(无形无声),然而作用起来,却永不会穷尽。
《老子》31_今译
兵器是不吉祥之物,一般人物就都厌恶它,所以有志向的人不处于兵器之中。君子平时安居,以左边为上位;用兵作战,以右边为上位。因此(可知)兵器不是君子所用的器物。兵器是不祥之物,(君子)...
《老子》19_今译
杜绝伪圣抛弃诈智,民众反而能获利百倍。杜绝假仁抛弃假义,民众反而能恢复敬老爱幼的天性。杜绝机巧抛弃货利的诱惑,盗贼自然就会绝迹。这三种说法,把它作为法则尚还不够;所以,还要使它有所...
《老子》72_今译
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权镇压,那么,可怕的大乱之事就要临头了。不要排挤人民的住所,使他们不得安居;不要压制人民的生存,使他们不得安生。只有(对人民)实行不压制的政策,(人民)才能感受...
《老子》11_今译
三十根辐条的各个端头,同集于一个车毂上,做成车轮,车毂的构造显示出来的智慧,在于车毂中有空间,而轮子得以转行,才有了车子的作用。拿取黏土而把它做成器具,器具的构造显现出来的智慧,在...
《老子》64_今译
事情处在安定(未起变化)之时,就容易掌握;事变尚未出现征兆迹象之时,就容易谋得解决;事物处于脆弱的状态之下,就容易被挥弃;事物尚在微细的情况之下,就容易散失。在事故没有发生以前,就...
《老子》14_今译
(“道”,)看它而看不见,称它为无形。听它而听不到,称它为无声。摸它而摸不着,称它为无迹。这三者不能区分清楚,所以混合为统一体。“一”这个浑沌之气,其上的“道”并非虚诞不实,其下的...
《老子》01_今译
“道”,可以用言词述说的,就不是“大道”了。“名”,可以叫得出来的,就不是永恒的名了。“无名”是产生万物的本始,“有名”是育化万物的母体。所以,从恒常“无欲”出发,以此可以观察“大...
《老子》62_今译
“道”是万物的主宰,是善人的珍宝,也是不善人被保护的法宝。“美言”犹如美物能夺众货之价那样,可以取得人们的信赖;受人尊敬的行为(,对人们的影响),就像别人庆贺给自己的礼物那样珍重。...
《老子》47_今译
(把握住道的运行规律和法则,)不从门户走出,就能推知天下的事理;不从窗口向外窃视,就能了解天象的规律。(这样,没有把握住道的运行规律和法则,)向外走出得越远的人,他就知道得越少。因...
《老子》58_今译
治理者的政治宽宏,他的民众就敦厚;治理者的政治严苛,他辖境之内的人就狡狤。灾祸是幸福依靠它转化的因素;幸福是灾祸潜伏、转化的根子。谁能知道祸福相因的究竟呢?难道没有转化的规则吗?正...
《老子》67_今译
天下人都说“我”(道)广大,广大到与任何具体的事物不相类似。正因为与任何具体事物不相类似,所以才能够称为广大。若是与任何具体事物相类似,“我”(道)早就成为细小的东西啦!我经常具有...
《老子》08_今译
崇高的善人(圣人),像水那样。水善于滋润万物,有利于万物的生长,而自己却静默无声,居于众人所厌恶的地方,所以水性接近于“道”。水选择居处,好避高趋下;水性情好清虚、深沉;它润泽万物...
《老子》53_今译
假使“我”掌握着知识,行走于大道之上,(这样,就)只怕走入邪路。大道虽然很平坦,然而世人却好走邪道。洁修宫室,而田畴一片荒芜,仓廪也十分空虚;(纵然如此,)还穿着锦绣衣服,佩带着锋...
《老子》59_今译
治理国家,养护身心,没有什么比爱惜精神欲望更重要的。只是因为爱惜精神欲望,所以才能早先得到了“道”;早先得到了“道”,这就叫做积蓄的“德”多;积蓄的“德”多,就没有不取胜的;没有不...
《老子》55_今译
含“德”深厚的人,比得上初生的婴儿:蜂、蝎、蝮蛇不螫他、不咬他,鸷鸟猛兽不抓他、不扑他。他骨头嫩弱、筋脉柔软,而握物却很牢固。他还不知道男女交合之事,而小生殖器却常常勃然翘起,这就...
《老子》41_今译
上士听到了道,能够勤快地实行它。中士听到了道,将信将疑、似有似无。下士听到了道,就大大地嘲笑它。不被嘲笑,就不足以称为道。所以,古来有格言和谚语的《建言》说:“光明的道,好似暗昧不..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