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海

《老子》52_06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作“日”為误也。通行本《老子》五十五章云:“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,益生曰祥,心使气曰强。”文例与此一律,可旁证《老子》原文作“曰”而不作“日”。《韩非子》引、诸王本皆作“曰”...
0469

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当作“嗄”也。《广韵》“嗄”字引《老子》正作“終日號而不嗄”。许抗生、张松如、沙少海、张舜徽、陈鼓应、任继愈校为“嗄”,是。复旦大学哲学系《老子注释》小组、帛书《老子甲、乙...
04415

《老子》43_音韵_06_水海

水海按:“天下之至柔,馳騁於天下之至堅;无有,入於无間。”堅【kien】,真部。間【kean】,元部,古读古闲切,同閒,《说文》“隟也,从门、从月”。徐错云:“夫门夜闭,闭而见月光,是有閒...
0376
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17_水海

水海按:张松如删去帛书甲本“故”字,不妥。然高明谓“故”假为“古”亦不确。上文谈了柔谦之道,此用“故”承接,启下文进一步谈违背柔谦之道的危害,所以“故”不可少。许抗生改“議”为“以...
0555

《老子》64_02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“兆(zhào)”,本字作“则”,《说文》云:“,灼龟坼也,从卜,典象形。典,古文兆省。”《玉篇》云:“兆,除矫切,事先见也,形也。”兆,原义是占卜时,在龟板或兽骨上,显现的...
0466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古棣謂“利器”为政权,则是。但古棣说帛书无“之”字不合语法云云,则不妥。笔者认为此“之”是助词,相当於“的”,在句中是可以省去的(见《经传释词》卷九“之”字条的最后一种用法...
0368

《老子》35_04_校笺_16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作“出言”,诸家基本无异义,今不论。至于“道”前“故”字,绝不能无。此句确與上句非因果关系,但却为反比关系(見上文引严復语)。所以“故”字“猶但也”,转折连词也...
0408

《老子》80_07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此句是承上句所言,不当有“使”字。“相”,范围副词,互相,指施事者的动作行为交互涉及双方,古汉语只用一个“相”字表示。“相與”,亦为范围副词,共同、一块,指施事者的动作行为...
0465

《老子》74_01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高明说是也。“若”,如果之义,此句为假设句,为下句提问作辅垫,故“若”字不可无。“且”,将,将近,接近。裴学海《古书虚字集释》卷八:“且,犹几也,将也,近也。”王引之《经传...
0586

《老子》79_04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朱、张二人之说是。类似此两句'古谚语'的尚有《尚书·周书·蔡仲之命》,作'皇天无親,唯德是辅'等。又'无親'指没有偏爱。'與(yǘ)',帮助,《吕氏春秋·乐成篇》云'孰杀子产,吾其與...
03012

《老子》55_01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按语法求之,“之”(指傅本“比”下的)、“也”二字皆可无,而“者”字不可无。这两句是比喻,只能以“含德之厚者(含德深厚的人)”,比喻“赤子”:“含德之厚者”是一个名词性的词...
0495

《老子》40_04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周立升、詹剑峰之说是。“无”,即“无名天地之始”、“有无相生”的“无”,它不是“虚无”,更不是黑格尔的“纯无”,也根本不是“存在于头脑中的观念性的东西”。作为一个哲学概念,...
03010

《老子》16_13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“道乃久”:道者,“先天地生而不为久,长於上古而不为老”(《庄子·大宗师篇》),故謂道乃久。“久”,指没有时间界限。据杨慎说:“孔子以前,‘久’皆音几,至孔子传《周易》方有...
03513

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14_水海

水海按:此句,通行本与帛书甲、乙本差异甚大,据考当从帛书甲、乙本。高明云:“王弼作‘衣養萬物’,河上、易玄作‘愛養萬物’,傅、范作‘衣被萬物’,今譣之帛书甲、乙本,既不作‘衣養萬物...
06915

《老子》16_音韵_04_水海

水海按:“至虚極也,守静督也。萬物旁作,吾以觀其復也。”極【gǐek】,职部;督【teuk】,觉部;职部【ek】和觉部【euk】皆为入声韵,其主要元音相近,韵尾相同,故可旁转,职、觉合韵,极、...
04511

《老子》28_05_校笺_03_水海

水海按:景龙本作“得”則為“德”字之借,非《老子》本字也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足,止也。人能為天下谷,則德乃常止於己。”
0549
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16_水海

水海按:今譣帛书甲、乙本,皆作“若何萬乘之王而以身輕於天下”,《老子》故书当原有此句,高亨之说不确。又“若何”,惯用词组,由动词“若”和代词“何”组成的动宾词组,用来询问原因,整个...
0457

《老子》14_09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蒋锡昌说是也。苏辙云:“‘狀’,其著也;‘象’,其微也。‘无狀之狀,无象之象’,皆非无也。”吕惠卿云:“象者,疑於有物而非物也;物者,疑於无物而有物也。”此皆工於语言,形容...
05714

《老子》51_02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高明说是。《老子》古本当作“器”。作“熱(简为热)”、“熟”者,皆为“勢(简为势)”之误。作“勢”,义尚不可通(当为“器”之假借。“勢”为书纽月部,“器”为溪纽质部,月部【...
05510

《老子》24_05_校笺_03_水海

水海按:“矜”(jīn),矜夸,骄傲,自负。《正字通·矛部》:“矜,骄矜自负貌。”《尚书·大禹谟》“汝惟不矜,天下莫与汝争能”,孔传:“自贤曰矜。”自矜,即自恃其能,矜夸自高之义。 ...
0507

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高说非是。从“夫唯嗇,是以蚤服”到“莫知其極,可以有國”,是推演而云然。帛书甲本正作“可以有國”,乙本亦作“□囗有國”;《韩非子·解老》也以“有國”与“有身”、“有其國”与...
05211
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咳”(hái),《说文》徐铉注音为“户来切”,上古匣母之部【xe】。《说文·口部》:“咳,小兒笑也。从口,亥声。孩,古文咳,从子。”沈涛《说文古本考》:“‘咳’,《...
0299

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句首当无“故”字。上文主要讲的是“三寶”的原则精神,非专言兵事。魏源就曾指出:“老子著书,明道救时。见天下方务于刚强,而刚强莫勝于争戰。今将救其弊而返以慈儉谦退,则天下必以...
03214

《老子》09_音韵_05_水海

水海按:“而盈之,不若其已。揣而鋭之,不可長葆也。金玉盈室,莫之能守也。貴富而驕,自遺咎也。功遂身退,天之道也。”已【ǐe】,之部;葆【peu】,幽部之幽合韵,已、葆为韵;守【cǐeu】...
03212

《老子》01_01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中的“道”从哲学意义上来讲,主要有两个意思:其一指宇宙本体,即物质世界的实体;其二是指支配物质世界或现实事物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。此两句中的第一个“道”字和第三个“道...
0498

《老子》15_03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“强”,“其丈反”,上古為群母阳部字,音【gǐan】,勉强之义。“為”(wéi),《广韵》谓“薳支切”,上古為匣纽歌部,音【xǐwa】,动词,作之义。《尔雅·释言》:“作,為也。”...
0388

《老子》81_03_校笺_08_水海

按:高明等人说是。“多”,谓多積也。此两句言:善良的人不多積(财货),多積(财货)的人不善良。因多積者心贪狠也,故言不善。
04314

《老子》52_07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“用其光,復歸其明”:“用”,以也(见裴学海《古书虚字集释》);“光”指光芒,这里喻智慧之光;“歸”,返回;“明”指能察事理之聪明。此两句意思為:以主体智慧之光,去返照主体...
06315
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“其次”,指次一等的君主。又,通行本作“親而譽之”或“親之譽之”,其义皆与帛书本“親譽之”同。全句意即:次一等的君主,民众親近他、赞美他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其德可见,恩惠...
03910

《老子》49_02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有“之”(结构助词)字,文义足,文句顺。当如帛书本有“之”字。 又,朱谦之云:“《北堂书鈔》七引‘姓’下无‘心’字。按:此言聖人不师心自用,唯以百姓之心為心而已。”
0548